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存在四个方面的局限:损害赔偿体系不协调;人身伤害赔偿数额偏低;损害赔偿功能过于单一;产品合同责任损害赔偿责任限定标准不公正。为了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如产品合同责任损害赔偿应包括人身伤害赔偿;人身伤害赔偿应具动态性;适当扩大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责任的限制标准应公平、公正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存在四个方面的局限:损害赔偿体系不协调;人身伤害赔偿数额偏低;损害赔偿功能过于单一;产品 合同责任损害赔偿责任限定标准不公正。为了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如产品合同责任损害赔偿应包括人身伤害赔偿;人身伤害赔偿应具动态性;适当扩大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责任的限制标准应公平、公正等。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的适用需要首先对劳动者的身份进行识别。在劳动者的身份得到确定前提下,才能根据劳动法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具体实践中,如果用人单位与某个人之间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可以直接根据劳动合同来认定劳动者。在不存在劳动合同,或合同的性质难以确定时,应当首先根据案情显示的情况,采用其他身份识别标准对劳动者的身份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按照适用于当事人的法律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4.
工伤赔偿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最具实践性的问题之一.工伤保险制度是对劳动者或其供养家属在发生工伤后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制度.但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为劳动者参保的法定义务,使劳动者丧失社会保障.工伤赔偿案件是对劳动者这种权利的救济途径.本文以案为例,探讨工伤赔偿的程序与实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姚秋英 《红领巾》2005,(2):67-69
缔约过失责任在性质上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有关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有四种学说.但在法律把缔约过失赔偿责任规定为一般原则时,信赖利益受损后,首先在当事人间产生信赖利益赔偿之债,其在性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侵权、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之债的独立债权债务关系,缔约过失赔偿请求权便以此种债权为基础而存在,所以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应采法律规定说.  相似文献   

6.
工伤赔偿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最具实践性的问题之一。工伤保险制度是对劳动者或其供养家 属在发生工伤后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制度。但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为劳动者参保的法定义务,使劳动者丧 失社会保障。工伤赔偿案件是对劳动者这种权利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合同法和劳动法是规范就业市场的两个最主要法律。合同法的目的是,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劳动法的作用是,调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但是,对于未形成合同关系或劳动关系之间的阶段,则处于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空白,比如招工阶段或择业阶段;另一方面,在人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中,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应届大学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工作经验匮乏,大多数人更是几乎没有与法律打过交道。因此,处于择业阶段的大学生一旦遇到纠纷,…  相似文献   

8.
发生旅游纠纷时。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需要综合考虑过错责任、举证责任、赔偿范围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诉讼雏权途径。在提供旅游服务一方违约行为明显,易于举证的情况下选择提起违约之诉,而在已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宜提起侵权之诉以期获得更大的赔偿。简言之,需始终把握有刺于己的原则,做出便于诉讼,降低成本,易于胜诉,获利最大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分别适用不同的违约赔偿归责原则,即劳动者违约时,应采过错责任原则,而用人单位违约时,宜采严格责任原则;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劳动立法的惯例,明令禁止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损害赔偿金,而代之以法定的损害赔偿;在法定赔偿之立法技术上,劳动合同法宜采“分离式”的立法模式,在法定赔偿之范围上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也应当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无责任赔偿原则"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透遇工伤事故后,无论其是否叶意外事故负有责任,均应依法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无责任赔偿"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工伤保险的共同挽律,工伤保险实行无责任赔偿原则,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论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人需明确说明的"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应包括免除或者限制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其并不局限于保险合同中约定的"除外责任"条款;投保人已知或应知的免除或者限制保险人责任的免责条款,即便保险人未明确说明,也不应导致该条款不生效力。  相似文献   

12.
交强险的赔偿范围及除外责任的理解和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因一起驾照与准驾车型不符导致的交通事故的保险索赔案引发了对交强险的赔偿及其除外责任的理解和适用问题的思考。通过对交强险《条例》及《条款》相关内容的分析,认为交强险作为政策性的、法定的第三者责任保险,除非保险合同中明确载明的免责情形外,保险公司应本着诚信原则,依法承担交强险的赔偿责任。同时针对现行交强险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成食品致害损害赔偿和惩处责任的损害事实,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食物中毒事故,即人们吃了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另一种是造成食源性疾患,即人们因误食了其他有毒食物因感染而引起的其他疾病。食品致害行为是违反食品卫生法以及其他卫生法规规定的禁止行为,必须依法认定各种具体食品致害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担保合同既可因自身原因而无效 ,亦可因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无效。导致无效的原因不同 ,担保人的承担的责任与责任范围也不同。若因担保人的过错致担保合同无效 ,担保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后 ,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担保人的追偿权存在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由产品质量事故所引发的赔偿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不仅要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还要根据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现状,明确产品质量事故的界定及其赔偿责任的构成,才能彻底解决相关问题与法律纠纷,维护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呈现出由过错责任向无过错责任的发展趋势。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顺应这一潮流,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的无过错赔偿原则。但是,我国具体法律规定存在理论上的问题,且与我国国情不完全相符。文章通过深入的比较分析,就该原则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死亡赔偿金的法律属性如何定位决定了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相较于继承利益丧失说下将死亡赔偿金定性为继承人之可继承利益所遭受损害之赔偿,继承说将之定性为遗产更有其合理性。根据继承法关于法定继承人的规定确定死亡赔偿金请求权人的范围和顺位,并在确立扶养费优先分配原则的前提下,依照遗产分配的规则解决赔偿权利人间死亡赔偿金的分配问题,是当下一个较为可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益诉讼一般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公益诉讼是议论较多、众所瞩目的问题之一。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关于公益诉讼的立法。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主要采用提起民事诉讼、支持民事诉讼或者利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或调解的非讼方式。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法治国家进程的展开,民事公益诉讼是应该予以选择和确立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违法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违法规范性文件应当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可能性及客观必然性,认为违法规范性文件造成行政相对人的损害有其特殊性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规范性文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20.
对出租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主体进行认定时,应根据不同的运营模式,并结合“运行控制”和“运行利益”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在公司经营制模式中,出租车公司是赔偿责任主体;在挂靠经营制模式中,挂靠者是赔偿责任主体,被挂靠不承担赔偿责任;在承包经营制模式中,承包方是赔偿责任主体,发包方负连带赔偿责任;在租赁经营制模式中,出租人是否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出租人对承租人的驾驶资格是否知情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