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承受力太差、经不起挫折的报道常见报端。被教师或家长批评、考试成绩不好、被同学欺负等,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引发中小学生的极端行为。于是,“挫折教育”被提上日程,“吃苦夏令营”应运而生。但是,挫折承受能力是不是通过人为创设一些挫折或艰苦的情境就能提高?怎样切实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心理学中关于抗逆力的研究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抗逆力”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所谓抗逆力,是指个人具有的某些特质或能力,使个人遇到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挥健康的应时策略。如何提高学生的抗逆力?心理学家这样告诉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力量,帮助学生优化成长环境,使家庭、学校、社区的各种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学生以正向的心理能量与周边资源良性互动,达到适应性、恢复性、抗压性、胜任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影响下,心理学研究焦点己逐步从原来探讨个体的疾病症状转向发掘人们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上来。在这种背景下,抗逆力研究脱颖而出,并成为国际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抗逆力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当事人的内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影响,更加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对青少年抗逆力进行研究和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探索青少年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让逆境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最小化,使青少年的适应和成长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挫折教育与心理承受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的普遍性及青少年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青少年耐挫折能力的重要性。面临的各种压力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社会根源;成长的特殊阶段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自身根源;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的缺陷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教育根源。有效建构挫折教育体系需多方努力:国家和政府重视挫折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承受挫折能力、引导正确归因、健全心理咨询、建构网络平台等,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挫折,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耐挫折能力与幸福品质的培养。它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并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心理承受力、健全人格,有利于对幸福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提高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与失败。挫折对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提高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与失败.  相似文献   

7.
在顺境中生长的青少年,一 遇到挫折,心理难于承受,抗挫能力差。当前,向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抗挫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抗挫能力呢? 抗挫能力也称挫折容忍力或耐挫能力。它是指个人遭到挫折时免于心理失常的能力。即遇到挫折时经得起打击,坚持目标,继续努力,而不致萎靡不振,丧失前进信心。抗挫能力是保持与外界实现良好的适应及心理健康的标志。抗挫能力可以通过学习、锻炼、教育去获得和提高。具有抗挫能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坚强个性品质,健全人格和顽强生存能力的人。青少年克服心理挫折,培养抗挫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抗逆力:从生活理解到科学测量 1.抗逆力研究的缘起 抗逆力,被认为是抗逆境和挫折的能力,作为一个生活用语,已经使用了很久了,具体抗逆力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却并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9.
代伟  姜华 《西藏教育》2008,(7):46-46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为了提高青少年克服在遇到挫折时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能力,在事情发生前向青少年灌输振作精神、鼓舞斗志的理论或事先拟置特定的环境让青少年置身其中以增强青少年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要注重挖掘抗逆力背后的原因,激发每个青少年身上潜在的抗逆力。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抗逆力,以应付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他们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挫折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挫折主要表现在 :青春发育期中的挫折 ,学习上的挫折 ,来自成人过高期望的挫折 ,以及人际交往的挫折等几方面。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调适可以通过锻炼挫折容忍力 ,实施赏识教育 ,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等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表现及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挫折主要表现在:青春发育期中的挫折,学习上的挫折,来自成人过高期望的挫折,以及人际交往的挫折等几方面。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调适可以通过锻炼挫折容忍力,实施赏识教育,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等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挫折承受力是指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够适应挫折、积极自主地抵抗和对付挫折,从而摆脱困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个方面。挫折耐受力又叫挫折容忍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它是对挫折消极被动的适应,要求个体要忍受挫折,  相似文献   

14.
拟运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工具对大学生的抗逆力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大学生总体抗逆力的发展水平及状况,进而,针对大学生总体抗逆力发展水平及状况提出加强大学生抗逆力的培养措施,即:在大学生、家长、教师中广泛开展抗逆力学习;对抗逆力较弱的大学生积极开办抗逆力相关小组;对抗逆力很低的大学生需要重构其个体精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李政 《考试周刊》2014,(48):181-181
<正>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具体做法如下。一、中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及原因一是因家庭变故而丧失信心,轻则精神变异,重则丧生。一位女生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待人真诚、热情,但从未经历  相似文献   

16.
正开栏语: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地过完人生。我们都希望为孩子披上一副"人生铠甲",帮助他去面对各种挫折、困境、危机,而这副铠甲正是抗逆力。在这个栏目中,田国秀老师将为大家解读抗逆力的概念,抗逆力所需的内在、外在因素,并为父母提供培育孩子抗逆力的方法、路径。当一个孩子的抗逆力逐渐生长、强大,一个自信、乐观、友善、有心理弹性的孩子也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正开栏语: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地过完人生。我们都希望为孩子披上一副"人生铠甲",帮助他去面对各种挫折、困境、危机,而这副铠甲正是抗逆力。在这个栏目中,田国秀老师将为大家解读抗逆力的概念,抗逆力所需的内在、外在因素,并为父母提供培养孩子抗逆力的方法、路径。当一个孩子的抗逆力逐渐生长、强大,一个自信、乐观、友善、有心理弹性的孩子也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耐挫折能力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它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并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在体育课中进行挫折教育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挫折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挫折教育具有引导性、渗透性、实践性、长期性等特征。渗透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是挫折教育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青少年心理挫折及其成因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目标的过程中受到干扰或阻碍,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紧张等消极情绪状态。大部分青少年在遇到心理挫折时,不能积极应对,从而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继而扰乱心理平衡、增加心理负担、降低学习效率,阻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青少年心理挫折的形成包括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