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及竞赛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及竞赛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学校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庞大,竞技体育普及,大、中、小学的运动训练衔接顺畅;上海市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相对匮乏,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小,竞技体育的普及率低,中学与高校的训练严重脱节.国外竞赛组织协会化,注重训练与竞赛的衔接,以竞赛带动训练;上海市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依附于体育与教育行政部门,各个协会未能充分发挥功效,高校竞赛少,中学与高校的竞赛脱节.  相似文献   

2.
罗玲 《湖北体育科技》2016,(11):965-967
研究目的:分析并总结上海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为促进上海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方法:SWOT-PEST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优势是上海市的经济、地理位置、国际知名度等促使运动的长期发展;劣势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少,教练员队伍建设不完善;机遇是国家及相关企业大力支持竞技体育的发展,国家体育转型时期为上海市竞技体育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威胁是与体育强国或体育强省的差距及基础体育发展制约竞技体育发展。上海市需要加强竞技体育队伍建设,提高群众体育基础,加大体育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美国纽约州中学竞技体育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纽约州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纽约州的竞技体育氛围浓厚,中学竞技体育管理机构健全,竞赛体制完善,运动量标准健康安全,培优计划科学合理,学生参与极其广泛.美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中学竞技体育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总体上看,各项目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很不平衡,如何借鉴先进省、市经验,发挥上海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优势,促进上海市击剑运动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上海市开展击剑运动项目的13家单位中,选取了12家培养单位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分析上海市击剑项目竞技体育人才的现状入手,探索扩大上海市击剑运动竞技后备人才队伍规模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击剑运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长三角中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目前长三角中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呈倒金字塔形的梯队结构,且学训矛盾依然严重.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长三角中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拓宽长三角中小学竞技体育学生运动员生源基础,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分析2002—2009年上海市体育局局管竞技体育研究课题的类别;阐述高校教师从事竞技体育课题研究的意义,如充实科研力量、拓展新视角、共享资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提出高校教师参与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的模式(专家咨询、课题研究)。针对高校教师从事竞技体育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一是加强与运动队的联系;二是明确研究对象;三是课题设计重在可操作性;四是保证必要的随队时间;五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在中学体育中产生冲 突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社会环境、中学体育师资、高师体育教育以及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的不可分割 性是造成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从管理机构、体育理论研究、中学体育师资等方面提出使二者在中学体育 中协调发展的措施,旨在为我国中学体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翟廉芬 《体育风尚》2023,(7):101-103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显然传统专业体校运动员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合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学作为大众体育开展的主要场域以及竞技体育重要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尤其是中学运动队对于竞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笔者长期在中学一线的体育教学工作(运动队管理、训练与竞赛)经历,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作为理论基础,并运用逻辑分析法详细概述组建中学运动队的理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中学运动队人才选拔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以构建国际体育知名城市为研究视角,分析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国际性"、"有特色"、"多元化"为战略目标,以"集团化、集群化与集约化"为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的上海竞技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课题组 《体育科研》2009,30(1):18-22
改革开放30年,是上海市竞技体育发展最好最快的30年。改革开放为上海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难得的机遇。上海竞技体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上海体育系统的深化改革和与时俱进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体教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培养理念和体制已经在上海各级中小学逐步实施起来.占上海市中小学生总数1/3的农民工子女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潜在的资源库.通过对上海市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现状的调查,包括农民工子女参加训练的意向、家庭的经济情况、学校的师资和训练条件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查,为鼓励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业余训练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教育学意义上审视“体教结合”后发现:“体教结合”由于观念、体制等局限,难以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必要促使其向学校竞技体育过渡。学校竞技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实体在学校,指的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现实目标的训练、比赛活动。认为:相比“体教结合”,学校竞技体育的目标更明确,管理更到位,措施更合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面访调查法和观察法,分析上海市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部分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科学性,尤其是运动训练的原创理论、理念、体能等热点问题。认为:上海市的竞技体育首先应进行体制改革,以建立运动训练"原创理论"为龙头,形成带有鲜明特色的"上海训练理论"和学术流派,构建教练员等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制和高度重视"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指导思想、举国体制、政策导向、学校竞技体育自身积累的经验等方面,阐述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竞技体育资源利用、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及运动员队伍建设、教育与体育系统的协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应以高校为龙头,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构建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我国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即目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竞技运动处于较高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体教结合”中体与教的不平等,教练员执教水平不足,学训矛盾依然存在,竞赛体制不完善等。提出相应对策的同时,阐明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校的运动项目设置融入上海竞技体育的大系统中进行分析。认为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校的项目设置应分为优势项目:古典式摔跤、田径、武术(套路、散打)、击剑和拳击;潜优势项目:跆拳道、女子举重以及女子自由跤;开拓发展项目: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提出发展构想:加强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严格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建立训练、科研一体化体制;扩大竞技体校的规模,建成上海较大规模的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优势项目的水平,争取建立部分项目国家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本着从学生身体素质出发,对惠州市三所高中(博罗中学、博罗县高级中学、博罗县华侨中学)250名高中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找出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注重安全意识,提高思想认识,自我医务监督,加强场地设备、器材的维修与管理,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等,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抽取上海市15所二线队的重点中学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实行"体教结合"的重点中学二线运动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在运动训练工作、学生训练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对的策略,为提高上海市重点中学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动竞赛项目的竞赛方法学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揭示竞赛方法的共性特征、本质联系及内在规律为目的,以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及学校体育中所有竞赛项目为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竞赛项目进行分类研究。研究深入具体项目的比赛过程,抓取不同种类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的共仅属性,并以参照系的共仅属性作为分类标准,实现了运动竞赛项目分类,提出了“竞赛项目分类体系”和“运动竞赛项目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