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离此还有相当距离,因此,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学理念上,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在教学模式上,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课程设置上,从论、著的二元分离到史、论、著的有机融合;在评价方式上,从重知识和分数到重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仅忽视了哲学批判前导的功能和对人的关注,教材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提出下面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性光辉与批判前导的维度;二是在教材体系上,实现各部分内容的创造性重组,并采用史、论、著、比、实有机结合的方式,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其传统的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哲学批判前导的功能和对人的关注,教材建设也未能跟上时代步伐。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提出下面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性光辉与批判前导的维度;二是在教材体系上,实现各部分内容的创造性重组,并采用史、论、著、比、实有机结合的方式,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改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教改,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哲学素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生的文化结构以及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几种关系,即以“史“带论,处理好哲学与历史、文学的关系;以“比”带论,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关系;以“人“带”论,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性的关系;以“实”带论,处理哲学与中国当代现实的关系;以“新”带论,处理好哲学与批判性的关系。真正把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摆脱哲学教学的困境,达到形而上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和颇多争执的问题。对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不同理解,一方面表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另一方面,它又会成为不同理解的根源。从解释学的特定视角出发对这一关系进行考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者,恩格斯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既存在着差异性,也具有同一性和创造性,据此,我们反对在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问题上的“对立论”和“等同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实现了哪些新突破,这些突破仅仅是与时俱进的具体成果和表现形式;而在于为什么、如何形成这些理论上的新突破。我们认为,哲学思维方式从现成论思维向生成论思维的转换,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关键所在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化时期。从康德到黑格尔,西方理性哲学发展到了顶峰,德国古典哲学的生存陷入困境。从《费尔巴哈论》一文来看,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并非意味着其消亡。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和改造德国古典哲学之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这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与新生。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本体论的衰落到近代形而上学的兴起、从近代崇尚理性形而上学的消解到回归"生活世界"的当代哲学的建立两次大规模的哲学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在经历从传统的"科学知识论"哲学到生存论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厘清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人的生存方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构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正> 本期发表的3篇哲学论文都值得推荐。何中华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意识形态性吗?》从意识形态的“遮蔽”力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解蔽”指向切入,通过本文读解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事实的分析,论述消除附加其上的意识形态之“蔽”的这一命题。《论生产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是继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哲学思考,进一步发展邓小平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发展中,存在着“领域哲学”丛生和“体系哲学”多样化的两个基本方向。发展哲学、经济哲学、价值哲学、精神动力论、知识决定论、实践哲学等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哲学、类哲学、大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体系,都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竞争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还是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祈向和实践目标诉求;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以及历史价值论等理论视野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诠释,从而极大地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基点是实践;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核心问题——真理问题实质上就是实践问题;海德格尔真理论与马克思实践观有着不少相通或互补之处;从整体而言,当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超越马克思哲学,而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恩,无疑是在马克思开辟的生存论路向上的一大步前进,而决不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终结”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哲学历来被看作是最高意义上的“智慧之学”,是高深莫测的,一般人是很难懂的,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中国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开山之作,曾长时间地影响了我国的哲学界。艾思奇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革命家庭;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很小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思想进步活跃,曾经被俘入狱;留学日本主修冶金专业,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马克思主义有着特别的兴趣;善于了解社会、洞察人生,而且对生活充满了情调。这五种因素最终铸造了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哲学家的美名。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上,关于人是否存在意志自由的问题,历来有三种没的观点,绝对意志自由论、行为决定论、马克思的相对意志自由论。这三种观点对预防犯罪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以绝对意志自由为基础,在预防犯罪上产生了刑罚预防论;以行为决定论为基础,产生了社会预防论;以马克思主义相对意志自由论为基础,产生了刑罚预防与社会预防结合论。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预防犯罪模式存在弊端的同时,提出了变“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为“以社会预防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是一种"需要-属性"论、"意义-关系"论、"本质-实践"论的价值观,还是一种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维度,在考察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念及其局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价值本质论和实践的价值评价论,以期人们通过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阐释的价值观对比,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哲学,从我国先秦的天道观、人道观、名实现、古今观、知识论,秦汉时期的天人合一观、元气论、形神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无论,宋元明清时期的理学,民国时期的唯生论、力行哲学,解放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以及西方古希腊的本原论、本体论、原子论、理念论,中世纪时期的神学、唯名论与实在论,文艺复兴时期的经验论、白板说、人性论、难理论、单子论,18世纪欧洲哲学的感觉论、先验论、理念论、人本论,近代与现代西方的唯意志论、实证论、生命哲学、经验批判主义、人格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新实在论、批判实在论、自然主义、分…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我国艺美学界对艺术反映论的探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一是用审美感应论、形象思维论等代替艺术反映论;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论推导审美反映论或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中寻找能够替代艺术反映论的概念范畴如艺术生产论,审美中介论,艺术掌握论等。这两种探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还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审美感应论是否包容了审美反映论,后是否只是审美感应中的物本感应,是否可以取代审美反映论,这些都直接牵涉到艺术美的本质问题解答,如果对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仅作狭隘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在审美反映论与审美感应论二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不够周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论、化导向论、群众史观等基本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源 ,包括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发生之源、发展之源和回归之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生之源。从发生学角度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立足于实践。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第十一条中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 ,这本身就是哲学史上的伟大理论创新。 19世纪 40年代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高歌猛进的狂飙时代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实践源泉。没有 19世纪欧洲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的实践需要 ,就不会有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情理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问题,立意于既讲理又讲情的情理架构,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三方面分别予以阐释和论证。认为在教育观念上要具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智慧"之魂,在教育内容上要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世界"之道,在教育方式上要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教化"之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