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与国家概念的辨析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分别从政治性和文化性两个角度对民族与国家的概念进行解释。国家与民族的区别在于,国家源于社会,却高于社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关于民族国家概念有多种看法,从历史角度对民族国家进行溯源,得出民族国家是国家形态演化的产物,具有民族性、主权性和公民性。民族国家理论传入中国后,学术界对其概念产生误解,原因有二,第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了民族国家,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概念与种族概念混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实际上含有国族的意思;第二,把作为国家形态的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结构片面联系了,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数量不能否认民族国家本身。  相似文献   

3.
民族分离主义在我国的存在和发展,既有由来已久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复杂的国际背景。本对民族分离主义在我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及其在20世纪末的新发展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近年来我国民族分离活动加剧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型中,除了我们习知的民族国家观念之外,还有一种国民国家的论述,它也是当时思想界对于现代国家建构的一种理论回应。国民国家将国民确立为政治的主体,强调国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树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使传统一家一姓之私产的国家成为国民之公产;国民与国家直接的和没有中介的关联,切断了传统君权神授或天命人归的国家论所赖以存在的宇宙秩序与政治秩序之间的纽带,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格。但作为一种外源的、翻译的现代性,"国民国家"又在各种竞争性的阐释中没落:革命派理论家以民族吸纳和取代了国民,以民族国家取代了国民国家,以种族革命作为立国之道;改良派虽有新民以新国、铸造国民的意识,却以有机的国家、集体的国民吞噬了个体的国民,一度还以国民资格不足而误入开明专制的歧途。晚清的国民国家论述中鲜明的集体主义倾向,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中虽不难理解,但也因其不能妥善安置个体的国民在国家中的位置而难以奠定现代国家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认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国精神、形成稳固的国家认同是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旨归。民族精神与国家认同的本质共通,使国家认同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维度与理论根基,任何民族精神都带有该民族所依附国家的国民特色与国家特征,具有极强的国家蕴意。将国家认同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视域,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主题从本质上是对国家认同构成要素的集中强调。反思全球化时代跨国家认同与次国家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双向夹击,能够有效地回应民族精神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发展。  相似文献   

6.
每个国家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教育并将之视为共同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决定了各国民族教育和国家政权之间互动关系的存在是必然的。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在明晰界说“民族权利”与“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以这两个概念为基本主线,分析了中美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家政权的互动关系,并从互动过程、互动结果和互动前景等三个方面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了学理上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8.
民族经济体制与国家经济体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在民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应廓清二者的区别,加强对民族经济体制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民族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伴随着民族国家的生成而出现的。大学的民族性格表现是多样的,它是在守护大学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坚定地担负起国家教育目的和民族教育目的的历史使命,且为之竭尽全力,并以其特有的民族精神在国际化进程中成长和壮大,从而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相似文献   

10.
犹太民族和库尔德民族在建立民族国家问题上,有其共同的追求,但却有不同的结果.宗教、民族运动组织、世界大国的态度与作用等因素是中东地区两大古老民族"祖国之梦"的成败之因.  相似文献   

11.
对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学界一致认为是在民族主义运动之后产生,并习惯用西方的逻辑思维解释这一过程。事实上,仅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难以对其形成过程构成完整认识。文章采用唯物史观对民族国家形成的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剖析,对于这一漫长过程仔细梳理,认为其形成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因素,除了政治经济的建构外,也包括文化因素的补充。对于民族国家形成,需要多学科多理论的支撑,是个学界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陈瑶 《华章》2012,(10)
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进程,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相互依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意识的崛起.从历史角度来看,全球化进程催生了民族国家,但其进一步发展又必然要求重塑民族国家,分化民族国家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通过操纵国际组织和国际联盟,侵蚀发展中和落后民族国家的国家主权,使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体之间秩序与利益之争从未停止.从这个角度来说,全球利益共同体从未形成,真正的“全球化”可能从未开始.但是,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各民族国家唯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开拓新的前程.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崛起,更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中华文明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理性对待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冷静看待西方学者对中华文明的吹捧,是有助于中国之崛起的。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实际上是用新的宗教形式来适应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要求.宗教改革最终促进了欧洲的文化、科技和政治革命,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民族政治学的视角,探讨了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的跨国形成过程及现实表现和意义。认为中亚与我国在跨国民族的形成上不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目前有着共同面临着的极其复杂的跨国民族问题。跨国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坏,对国家间的正常交往,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对新疆社会的稳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影响力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现代化的产物,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和扩散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时期等不同阶段,存在着厚发型和传导型两种基本类型。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既起到过积极作用,也造成过巨大破坏和灾难。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总结民族主义演变历程的经验教训,对当争世界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度得到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增强,但面临着边境地区"相对封闭性"与"全方位开放"的复杂性,跨境民族"情感亲近"与学校教育"隐性排斥",学校国家认同教育偏差与民族文化传承不足,特殊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教育缺位冲击或弱化国家认同等困境.为此,应加大社会支持,保障跨境民族青少年权利;坚持学校主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生;注重家庭培育,营造稳定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多维联动、协调有序的强大合力来增强国认同.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全方位冲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推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客观过程的全球化,无时无刻不在改造民族国家,对国家主权地位形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国家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根源.民族国家认同能够增进国家认同,但又不同于国家认同.全民抗战并取得胜利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确认和维护,为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初步的平等、独立的国家形象.运用民族国家认同理论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和认同建设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中华民族利益是实现全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中华民族认同是爱国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起点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