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基于"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运用,增加了对学生自主管理,文章运用"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选课走班"教学视角下对院校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进行解读和分析,了解其模式的优越性,并在着眼实际基础上得到启发,以求我国院校"选课走班"教学的更好开展。为其提供很好地启发和教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课走班"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等不同而采取的差异化的教育,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提高其学习的针对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对"选课走班"教学应该进行的课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体育教学的"选课走班"的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程方式的变化、变革,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培育儿童的个性。目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如同三驾马车,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中相辅相成,如何将这三大课程体系科学融通?我们认为:以"选课走班"为路径的学校教育教学的系统变革势在必行。我们从构建校本化的课程理念、研发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营造最优化的课程环境、探寻科学化的课程评价等方面切入,使"选课走班"高效实施,从而推动学校多彩发展,促进教师多彩发展,最终成就学生多彩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高考走班过程中探索总结出全走班、部分走班和套餐制的走班模式,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选择适合的走班模式。选课走班模式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成长,满足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需求,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但新高考选课走班模式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包括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管理比较困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针对新高考选课走班模式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阐述新高考选课走班模式下生涯规划的意义和有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6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创新教学组织管理”的任务,包括“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双新”背景下,选课走班已经在普通高中全面实施,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走向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成为普通高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新高考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自主选科选考。为更快更好地实施选课分层走班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探讨了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选课走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特点是,取消行政班,没有固定教室,没有固定课桌,课间学生转换教室,每人一张课表等。显然,走班制与传统教学组织方式大相径庭,但这些主要是选课走班制的外在形式,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选课走班的本质是什么?实施走班的目的是什么?实施选课走班的前提有哪些?只有认清和把握其内在的本质特征与构架要素,才不致偏离本质而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8.
实施课程改革,高中需要全面实行选课走班,学校管理、德育、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首先是班级组织形式由原来单一的行政班模式变为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运行模式,传统的班集体受到削弱,班级凝聚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随着走班制度的开展,试点学校已经拉开帷幕,2022年各省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需要基本完善,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要基本形成。普通高中教师面临新的问题,如何适应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就语文学科进行探讨,将从分层教学的原理、价值研究、实施策略、反思与问题来分析,为选课走班制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两者并列和格外强调通过选课走班制来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之个性发展,都是值得检视、商榷的.如果我们不受中空式的千校一面、千生一面等批判性话语的影响和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应倡导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但如果教育改革方案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标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那么,普通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的排序应是学生健康发展第一、全面发展第二、个性发展第三.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将选课走班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绝对化了.选课走班不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唯一途径,不走班不一定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小学生的个性教育是一种"全员化个性教育",其个性教育的成功体现于"法律和制度并重"、"教改与课改相印"、"个性与共性相融"的改革与教育实践。面对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开放化背景,通过审视日本小学生个性教育深入开展的动力和举措,探讨我国小学教师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学概念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我国学者所阐明的、目前在国内通行的教学概念,具有清晰的内涵和明确的外延,能够合理而充分地解释、说明、指导教学这种复杂的人类活动。这一概念的形成与科学化,走的是一条国际化的道路,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教育中"教"与"学"统一的思想,吸收了西方关于教学的科学研究成果,借鉴了苏联教育学关于教学概念的阐释。教学概念的核心精神即在"教学"中"教"与"学"是统一的,只有理论研究或实践中着力有所侧重的情况,不存在"分"或"合"的问题,一旦真的"分开",则教学就消失,就不复存在。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如在提倡学生的能动性时经常会贬低甚至无视教师主导的必然性;孤立、人为、贴标签式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经历神圣化,主张课堂上学生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等等,其思想和理论根源,几乎都与对教学概念认识与理解的偏差有关。我国学者自己形成和建立的教学概念,不仅吸收了西方的研究成果,也与自己先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发扬了整体辩证思维的民族传统优势,有着相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说,补充了乃至超越了西方一些至今将"教"与"学"分而治之的研究,能够比较好地说明、解释和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3.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主要是研究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等问题,通过对“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毅力”、“教学的质量”、“理解教学的能力”和“能力倾向”等方面的分析,强调大面积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可行性。布卢姆的这种观点对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潍坊教育学院是中共潍坊市委组织的第二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立足学院实际,以抓落实为着力点,以促提高为切入点,以求实效为落脚点,按照抓严“规定动作”、抓实“自选动作”、抓好“创新工作”的思路,以细化促深化,紧紧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学习重点,保证学习质量,注重学习效果,认真扎实地开展了集中学习培训阶段的工作,整个教育活动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顺利转入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分制语境中以人为本的教材建设与管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学校的教材建设和教材管理也应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和服从学生市场选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以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为例,依据“宽、实、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实施以“课程综合化、教材活页型、教法多样性、懂会结合并强调会“为特点的“ZGY“课程体系,即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应用课程体系“.采取课程打包,自编教材,教室与实验室融为一体、引入国际质量保障管理体系元素、加强细节教育等措施,体现“宽、实、活“新技术和“能力至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 ,是一个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 ,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才能不断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 ,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和改革开放后时期的理论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探索怎样代表人民的利益 ,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在为人民服务上的理论创新 ,是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代表人民的利益 ,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以及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家扩招政策发布后,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招生”“谁来教”“怎么教”和“教什么”人才培养系统性的新挑战,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扩招基调,如何提供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多元化分类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院校探索的主要方向。以相关政府、园区、院校和企业为多种生态要素的宁波区域电商产教融合综合体,通过教育资源聚集、体制机制创新和教学形态改革进行了尝试,为高职社招联盟化、社会化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转变人才观、教育观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前 ,我国经济形势和科教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人才观和教育观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翁史烈教授从新时期人才观内涵、工程教育的核心、营造大学的智力生态环境、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深化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多渠道筹资与多元化办学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是翁史烈教授于 2 0 0 0年 1 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高教所所作演讲的录音整理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