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改革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征程的双重背景下,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广泛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2022北京冬奥会的历史定位、条件保障和关键风险进行学理探析,认为成功申办冬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符合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实际,契合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动向;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指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北京双奥之城的丰厚积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等构成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石;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各方需要冷静研判、整合力量、积极化解全球新冠疫情冲击与少数国家团体抵制冬奥会的关键风险。  相似文献   

2.
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以北京冬奥精神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阐明北京冬奥精神与中国精神的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路径和要求。研究认为:第一,从内涵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5个层面紧密衔接,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因而北京冬奥精神从整体而非个别的层面反映中国精神的时代化和奥运精神的中国化。第二,从价值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功能上加快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在精神上实现民族自豪,助推民族复兴的伟业;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展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第三,从实践维度看,深入研究和理论化阐释、积极塑造文化环境以及优化传播方式,是传承北京冬奥精神以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广泛关注各大媒体对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和评述、全程观看北京冬奥会直播,以及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文件基础上,结合我国十八大以来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理论、实践与历史逻辑论的角度论证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彰显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实践与历史逻辑。研究结果:(1)“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理论逻辑;(2)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实践逻辑;(3)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4.
人工造雪是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滑雪项目比赛成功举办的前提条件.从人工造雪技术的机理出发,对人工造雪的气象条件、技术现状及普遍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结合冬奥会不同举办城市的经验,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工造雪工作的前景和风险.提出人工造雪系统的效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当季囤雪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工造雪工作应重点关注的三大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不久的将来就要举办了,这对于全国上下皆是一件伟大且皆大欢喜的体育盛事,这也给中国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冬奥会也会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加以良好的传播,这就需要在冬奥会期间,积极地展示中国文化,传递中国文化的精髓,给予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创新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纪念》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于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冬奥会,也使北京成为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城市。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开启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我国成功取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这必将引起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冬奥会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冬奥会中注重环保将促进举办城市地理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价值的平衡。与此同时,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环保形势进行研究,由环保教育、环保发展、环保监测、环保评估、环保防治、环保保障六大方面构建北京冬奥会环境保护体系,得出了北京冬奥会环境保护的实施路径:把握环保原则,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利用环境管理工具,做好环境评估监测;注重公众环境教育制度,创造良好环保氛围。  相似文献   

8.
王东 《新体育》2021,(3):16-21
从获得2022冬奥会举办根至今,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进展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得到怎样的国际评价,今后还有哪些重要工作要完成,本文为您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第24届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 Winter Games Beijing 2022,北京冬奥会)的公共卫生与赛事医疗保障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梳理,剖析了此届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经验,认为借助最新的科技力量和专业的医疗保障队伍支撑,牢牢铸就闭环系统内的疫情防控体系,是保障了本届冬奥会成功举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基于此,在当下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分析和总结本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做法,对未来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每一届奥运会的场馆总能给人们留下特别的印象,同时也成为举办城市重要的奥运遗产。《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邮票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系列邮票选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场馆建筑之美,向世界展示北京冬奥会的风采。《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  相似文献   

11.
成功举办2022北京冬奥会,展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是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国家利益是国家形象的本质归宿,主场外交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运用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中与国家形象相关的理论来考察和谈论冬奥会与国家形象塑造的问题是科学严谨的.结论:在有利国际环境中,冬奥会的建设如违背既有国际规则,则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在不...  相似文献   

12.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已近一周年。然而从申办之初至今,仍有一些社会公众和媒体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意义,存在一些模糊乃至偏颇的认识。厘清这些价值层面上的疑问,是使冬奥会筹办工作赢得广泛社会支持和公众参与的前提。依据文献和自身经历,作者选取了5个代表性较强的常见问题为视角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申办冬奥会,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成果的体现;第二,北京和张家口具有的人口效益规模,使冬奥会将更有利于环保、交通、旅游、健康等民生领域的改善,能有效促进体育的冬夏季平衡,使老百姓冬天不再被动消极地"猫冬";第三,我国严肃对待冬奥会的申办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也是对自己的承诺和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负责任的体现;第四,冬奥会筹办投入大部分用于城市的建筑、交通、环保等基础建设,举办冬奥会的盈利是可观的,而且有长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第五,北京2022年冬奥会一方面促进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利用,另一方面能促进"双奥运"品牌遗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保障语言服务是国际赛事筹办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为启示,从社会语言环境、高校志愿者培养、专业团队建设、培训机构和公共标识语5个方面分析了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整体语言环境,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旨在为相关部门改善北京的语言环境提供参考,并展望冬奥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索契牵动世人的目光,中国健儿将和全世界冰雪运动员一起,在这里共享光荣、梦想和激情。继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和张家口联手申办2022年冬奥会,在与奥林匹克同行的旅程中,中国再一次展现了坚定的热睛。  相似文献   

15.
侯琨 《中国收藏》2020,(5):148-149
冬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首次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正式签署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发行协议,从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纪念币及邮封。这是冬奥史上首枚纪念帀,面值为50先令。  相似文献   

16.
冬奥会开幕式是东道国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基于国际传播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历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变迁的历程,探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展示的路径。研究认为,冬奥会开幕式经历了体育(宗教)仪式阶段、政治宣传阶段、民族文化展演阶段、国家形象传播等四个历史阶段,民族文化与国家气质是冬奥会开幕式的内核,媒介仪式与特色故事是外核,科技助力与视听表达是赋能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做好文化传播,建构可信中国;以高新科技为载体,做好仪式传播,建构可敬中国;以视听创意为手段,做好共情传播,建构可爱中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结果表明:该计划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奥林匹克2020议程》等作为制订背景;北京冬奥组委将“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可持续办奥理念贯彻于整个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当中;制定的计划对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并对未来奥运赛事举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新冠疫情后期的一场超大型赛事,是全球最瞩目的体育盛事之一,也是我国疫情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国际大型赛事。作为展现我国体育强国地位、彰显中华体育精神、凸显中华体育文化价值绝佳契机的冬奥会,其良好的国际宣传和国际口碑对达成文化传播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中播放量较高的5个视频内容及其1951条受众评论,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混合方法研究国际评价,结果表明:有关北京冬奥会的国际媒体传播主要包括有科技进步、中国文化、社会发展、体育等方面的内容。从中归纳出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要素,提出确立国际传播的价值坐标、将中国体育文化数字化、打造原生品牌赛事、重视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四条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8,(2):56-62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过程中,中国承诺将奥运遗产放在同冬奥会举办同样重要的位置。奥运遗产不仅包括有形遗产,也包括无形遗产。北京作为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同时又将迎来冬季奥运会的城市,需要重新审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留下的奥运遗产,并具有前瞻性地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奥运遗产,使之产生更为持久的文化影响力。本文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为例,从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纪录理念的创新、组织运营模式的探索、国际传播渠道的开拓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对中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整理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将会使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工作更具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20,(1):16-27
研究北京2022冬奥会支出面临风险的目的,是针对筹备、举办2022冬奥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支出风险进行风险管理,提高冬奥会筹备、举办过程中资金支出的效力,实现节俭办赛的初衷。依据筹备、举办2022冬奥会支出的主要去向,支出风险主要包括运行支出风险、竞赛和非竞赛场馆支出风险、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支出风险、隐性支出风险等4个方面。针对4个方面支出存在的风险,分别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主要措施包括贯彻《奥林匹克宪章》精神;结合历史经验,加强预算支出的监管;场馆建设以达到办赛标准为基础,不搞超标建设,建设过程注重环保和赛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要注意赛前和赛后相结合,体育和旅游相结合;尊重冰雪运动发展规律,注重支出的渐进性和长期性,避免大量的运行支出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