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夏洛特·勃朗蒂的<简·爱>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的都是女人的故事,反映的都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但由于两位作家的性别不同、所生活的年代不同以及对女性美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女性角色的刻划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们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程度不同,使两部作品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文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文学史的误会.<棋王>的文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者"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文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文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新起点.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的生命轨迹隐含了莫氏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背景下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探索.从小说的表现手法来看,<秀拉>也基本上莫定了莫里森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该小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莫氏的创作思想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4.
本我·自我·超我 --评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秀拉、奈尔和夏娃.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对小说<秀拉>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提出她们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下内心的激烈冲突和扭曲.  相似文献   

5.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是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创始人之一.两人长期合作,撰写了<阁楼上的疯女人>、<诺顿妇女文学选集>、<没有男人的地带>等女权主义批评论著,其中<阁楼上的疯女人>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两位批评家试图从新的视角去理解19、20世纪独特的妇女文学传统及其共性,批判菲勒斯中心的父权制和男性文学传统,挖掘妇女的文学创造力,恢复长期以来经常被人忽视了的妇女文学史,修正文学史思想中一些最基本的术语,从而建构一种新的女权主义文学典律,并在伊莱恩·肖尔沃特"女性美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女权美学"批评.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橘子红了>建构"乡村与城市"、"拯救与陷落"、"终结与延续"等一系列对立话语来叙述秀禾的命运,凸显了女性启蒙理想实现的艰难,渲染了对这种启蒙理想最终失落的无限哀婉感伤情绪,深化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英里森是位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表现黑人种族的悲惨命运和历史文化.代表作<秀拉>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叙述了黑人秀拉姑娘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与传统格格不入的黑人女性形象.<秀拉>不仅在思想深度上超越了黑人在此以前创作的小说,而且也走在同时代人创作的前面,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寻找自我价值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张洁的<方舟>、铁凝的<对面>、陈染的<私人生活>、卫慧的<愈夜愈美丽>是分属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几部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演变,可以找到新时期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颂莲"作为苏童小说<妻妾成群>和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人公,有着独特而普遍的意义.小说和电影在表现这一人物形象时,选择了不同的表现角度,也取得了不同的社会审美效应.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电影在强化封建传统伦理文化批判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颂莲个性意识的张扬、女性意识的飞翔.  相似文献   

11.
对话文本自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思考方式.它是对话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思想的情境性的记录.<论语>和<文艺对话集>分别体现了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鲜活样态.它们的言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对话主体间的话语空间的留置,还导致了在交往中自身的言语与其想要表述的观点、倾向的悖离,即走向了"自我离异".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描绘了男性视角中的女性,这些女性在社会中往往缺席,在物化的状态中存在着,更可悲的是有的女性人格变异,自我丧失,走向异化.作者很少有平等的目光关注女性,体现了男权文化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儒家的"女为男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秀拉>这部作品中通过对物质家园的失落、精神家园的缺失的描述,着意刻画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女性的抗争形象,掀开了黑人女性文学批评的新篇章;揭露了黑人受制于白人的现象,并对黑人内部的劣根性予以了曝光;传达了黑人种族的自我认证,尤其是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和抗争的艰难.以其女性的独特的视角对女性问题和种族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在<词论>中批评<淮海词>"少故实"而"乏富贵态",并未中的.文章以秦观的<千秋岁·水边沙外>一词为例,对秦词的用典艺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与归纳,以管窥豹,有利于对北宋词作整体上的艺术把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文文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情诗情悲情--论《红楼梦》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和明清情欲美学思潮出发,透视了<红楼梦>的"情"的体现;从人情、诗情、悲情三个方面论证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18.
文本<废都>是一种源于现实废都、又超越了现实废都的文学范式和艺术文化范式,它是一种由废都文学文字符号、废都文学形象符号和废都文学意象符号组成的描写废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化系统.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通过废都文化氛围的烘托、渲染和暗示,揭示了废都文化隔离机制对于废都人的种种文化隔离现象,并对戕害废都文化人的那种"废都文化",做了更深层次的理性反思和文化批判.文本<废都>所揭示的"废都文化"问题,至今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我国现代化进程,对此我们必须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9.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曾说过"郑声淫",但他所说的"郑声"是指什么,历来没有公断,致使后世学者各执己见,甚至歪曲他的原意和<郑风>中的作品.本文从文献入手,从郑声与夏时商辂周冕的关系、郑声与佞人的关系、孔子对<诗>的总评价、孔子对<诗>中情诗的态度、孔子将<诗>作为教材的原因、孔子整理<诗>乐的角度、古韵文学特征和古乐与新乐的对比诸角度,对"郑声淫"做出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郑声"当指配合<郑风>的音乐,"淫"指乐调的繁琐太甚的结论.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孔子及<郑风>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