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农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职业情感枯竭、自我效能感下降、职业认同度降低。职业倦怠导致农村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缺乏应有的心理基础,损坏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阻碍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课改以来,针对我校位置偏、规模小、师资弱等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克服部分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一、开展"依托名校、培养名师、造就名生"活动近年来,辽源市民主促进会实验中学(习惯称辽源一中)支部将我校确定为帮扶对象,对我校进行一系列的帮扶活动。学校根据这一情况,适时提出了“依托名校、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症的表现和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缓解乃至消除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症.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58):15-16
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教师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开展。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帮助解决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主要可以从引导教师产生积极情绪、引导农村教师构建健康人格、建立积极农村教师工作制度和良好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的启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参培机会匮乏、培训资金短缺等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然而笔者作为高校教师教育培训人员,在研修的组织过程中遇到了教师参与不积极、满意度不高、基层学校消极抵制等现象,蕴含国家良好愿望的“国培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尴尬”和“冷遇”,投入与效益相矛盾,预设成效与行为现实相错位,低效问题突出。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培训者对教师主体的培训需求了解不充分,忽视农村教师在培训中的真正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参培农村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笔者开展了关于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郑韬 《贺州学院学报》2012,28(1):120-122
通过分析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馆员产生“职业倦怠”有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专业人才流失、职业发展停滞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建设和谐图书馆、满足馆员合理要求、培养馆员健康心态等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教师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都比较低,体现在社会阶层认同、职业地位认同、职业文化认同等方面;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变迁与社会二元结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政府、学校和农村教师个体应采取切实措施来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当下,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教育的一大隐痛.积极探索缓解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之路,使他们快乐地工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国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以“反事实”框架为理论基础的倾向值匹配法,估计荣誉称号对农村教师地位认同的影响,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探究微观建构式荣誉对于农村教师地位认同的深层意义。结果表明:“证书式”“称号式”以及“头衔式”荣誉对于农村教师的地位认同并未充分发挥作用;而有综合奖励、获专业认可和受社会尊重的荣誉为提升农村教师地位认同提供了合理解释路径。为了提升农村教师的地位认同,应赋予荣誉多元象征意义,彰显荣誉的价值效用;构建“卓越+贡献”的荣誉体系,提升荣誉的专业认可度;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激发教师的内生荣誉感。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持续工作压力引起挫折感加剧,进而导致教师精神出现高度紧张、疲乏、麻木等状态。农村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这对广大农村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对农村基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对教师所教授的对象——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  相似文献   

11.
“国培计划”中农村教师的弱参与贯穿于培训全过程,主要表现为参与意识弱、参与情况不佳、参与形式被动化等特征,成为制约“国培计划”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运用场域理论,本文从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角度剖析农村教师在“国培计划”中缘何参与不足,即场域位置的失衡与固化引发群体关系区隔、资本悬殊弱化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培训者”惯习导致农村教师主体自觉的缺失。因此,需要通过场域重构、资本凸显、惯习重塑等途径有效化解“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弱参与的问题,从而提高“国培计划”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发展。教师建设,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在营造中国教育品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赫然把农村教师流失作为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试图从农村教师身份、权利、素养的流失来分析其业已形成的“空心化”局面,进而通过建构“心理契约”来拉长教师队伍中的“最短木板”.推进我国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极大地损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工资待遇差和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大。针对这些成因,笔者提出以下的对策: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正确看待职业倦怠问题,并帮其进行积极心理调适;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加强幼儿园“软”、“...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中国农村教师发展问题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教师发展面临着“超编与缺人”、“人才溢流”、“人力资本贬值”、“素质提高难”、“劳动效益低:产品无出路”及“发展投入不足”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教师个体等五个要素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任务,同时必须遵循“退出规则”、“吸入规则”、“价值规则”和“提高规则”,以达到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发展问题、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师知识是农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独特知识基础,关注农村教师知识的价值有助于提升其专业地位。本土性、文化性和批判性是农村教师知识的本质属性。基于农村教师知识的本质属性,可以通过营造乡土学习社区文化、变革农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农村教师教育模式等途径发展农村教师知识。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是由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职业倦怠最容易产生在助人职业中,如医疗、教育等行业。高校辅导员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又是一种压力情境行业。较易发生职业倦怠。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于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效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北京市启动了“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培训项目培训农村教师,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本文针对“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的实际运转过程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求进一步研究、发展工作站的培训模式,更好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更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教师不稳定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实施等,我国已从“制度”层面为农村师资的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我们认为仅靠政府“制度性”的规定还不够,还需要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开展“农村知识”教育或课程学习,提高农村教师的“农村”情感;农村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具有“农村”特色与“务农”意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教师资源在使用效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单一行政化、首长化的教师资源配置方式所造成的生师比例失调以及因缺乏激励机制而导致的大量农村教师不断流失。为此,教育部门必须改革农村教师资源配置方式,消除生师比例两极分化现象,并切实建立农村教师激励机制,发挥“软文化”的管理作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挖掘教师资源潜能,提高农村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乡社会急剧变迁,农村教师生存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影响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为深度了解农村教师生存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全面地调查农村教师的自然与人为生存环境成为当务之急。调查显示,农村教师所处环境中,社会、政策、学校、家庭四个方面相对恶化。这四方面因素彼此关联,在其合力的消极影响下,农村教育发展严重受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农村人口空心化加剧使得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农业文明的失落使得许多农村教师失去生存之根;农村教师利益诉求受阻使得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