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篮球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分析,得出篮球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体系应包括竞技能力和潜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文化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全人格塑造的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在数量、质量、时间三维空间中均衡发展,保证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对照四川省篮球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为四川省篮球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推动四川省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河南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重金牌运动而轻运动普及的主导思想严重,篮球运动的参与面和普及度越来越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刚刚起步,管理体制不健全;竞赛体制不合理,业余训练指导思想偏差;教练员知识更新慢,训练缺乏科学性;投资渠道单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训练设施落后.提出今后发展对策:确立篮球基础项目位置,扩大后备人才数量;深化改革,加快篮球实体化建设;加强体教结合,构建新的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省运会竞赛杠杆作用;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与访谈,分析广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队伍现状,对广东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探讨,以此揭示现代篮球竞技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广东省篮球后备人才提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CUBA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CUBA参赛运动员竞技能力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人格塑造三个维度,对影响CUBA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高校篮球水平和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CUBA参赛运动员竞技能力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人格塑造三个维度,对影响CUBA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高校篮球水平和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篮球运动后备人才是一个国家篮球竞技水平的基础。只有拥有一个雄厚的后备人才库才能在篮球运动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纵观世界篮球强国,他们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合理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篮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是我国竞技篮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捷径。在通过对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体能状况、基本技术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培养体制、体能训练及基本技术等方面提出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篮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是我国竞技篮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捷径。在对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培养体制、身体素质训练及基本技术等方面提出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保证武术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讨论与分析,以推动山西省竞技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21,(3):67-6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教融合"篮球竞技人才培养做出有利探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认为:1."体教融合"篮球竞技人才培养利于各级政策与制度的全面建立; 2.利于优秀教练员进入教育系统,突破校园篮球竞技瓶颈问题; 3.利于提升我国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解决困扰人才培养的问题。推荐路径:1.发挥学校体育培养篮球人才的基础作用,加强竞技后备人才基数建设; 2.加强体育职能部门与教育职能部门合作; 3. CUBA高水平大学与本地职业篮球俱乐部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4.完善竞赛系统与教育系统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事业要取得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抓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体育强国关键之所在,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开发现状出发,找出我国现阶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学校篮球后备人才体育软实力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湖南省学校篮球后备人才体育软实力的薄弱环节,具体聚焦在学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地域分布不均衡、教练员科学化训练程度有待完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单一、篮球后备人才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篮球后备人才学习与训练矛盾冲突较明显以及篮球训练动机中竞技体育精神较弱等环节上。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发展需要创新的主要制度要素,制度创新应着力于解决传统的三级训练网络中暴露出的问题,建立保障制度发展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创新篮球竞赛制度,优化篮球后备人才输送渠道,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来加强物资保障,探索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评估体系,依科学的评价制度监控训练质量,完善医疗保障措施,并保证教练员培训的落实,从而使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发展与世界水平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4.
后备人才是国家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基础,是竞技体育项目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只有客观、准确认识竞技体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不足,该项目才有发展的后劲.射击运动是四川省的传统优势体育项目之一,培养了张山、曹逸飞、刘天佑、兰兴、浦琪峰和喻丹等国际健将,他们为促进四川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在四川射击运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为了更好保持四川射击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射击后备人才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四川省射击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影响四川省射击运动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与之相应的有效对策,为以后四川省射击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主题。通过对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我国现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弊端的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学训矛盾、社会环境、引进与培养、独生子女等是影响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刘巍 《冰雪运动》2008,30(2):47-5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调研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汲取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及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认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培养体制、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重训轻教”、“重体轻育”、教练员水平不高、保障体系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人才培养观念、发展多种培养模式、“训教结合”、科学训练、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完善保障体系等对策,促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决策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时至今日,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了坚实的群众和文化基础。据篮管中心调查,在冲国大概有2亿多篮球运动爱好者,可称世界之最,篮球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运动。然而,中国篮球削竞技水平并没有随着篮球迂动在中国的兴旺发达而相应提高。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竞技篮球运动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后备人才培养。应当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现有的“后备力量培养机制”和“各级赛制不连贯统一”这两个现状已经成为摆在中国篮球运动发展面前亟待解决的两道难题。CUBA和“大超”联赛的相继推出,都表明了国家对于竞技体育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信念与决心,为拓展高水平篮球人才的培养渠道,完善各级联赛体制作出的新的尝试。体教合作进一步深化反映出“体教结合”的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且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静 《精武》2012,(7):57-58
当今,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迅速,从近几年中国在世界上的竞技成绩来看,中国的篮球与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并且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该如何有效地建立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这将是我们重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通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了山东省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十二个主要限制因子,以期不断改善系统发展条件、克服限制因子,寻求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