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金明 《考试周刊》2011,(66):69-70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倡导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但在研究与实践中,人们对于新课程应该提倡什么学习方式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存在许多混淆。学习方式应该是学习者在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时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元认知三位一体的总和,其中最首要的因素是学习者的动机。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并非简单地追求学习方式形式上的变革,重要的在于把握学习方式及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论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是适应于学生的各种学习风格,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最流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广大教师的普遍运用。但从我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合作学习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如分组不明确,不重视学习内容的选择,不重视过程指导,学生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等。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入的探讨。一、合理分组要使合作学习顺利有效地开展,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至关重要,它是合作学习顺…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改变过去教与学的传统模式,全面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要渗透在化学课教学之中。因此,在化学教学具体实施中,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各种形式来诱导、启发、实施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秦晏伦 《辅导员》2009,(21):42-42
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就在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而,在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们对“自主探究”存在着困惑与不解,甚至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7.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并不等同于具体学习策略与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  相似文献   

8.
MCL是指掌上移动实验室,通常包括图形计算器和传感器.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数学技术环境中,所采取的具有不同心智模式和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和形式.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随机抽测以及查阅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我们认为MCL促进了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问题意识得到了加强;自主探索与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得到了改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得到了彰显;心智模式与学习效果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玮 《辽宁教育》2003,(7):46-47
什么是学习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反映了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是指各种学习方法及其表现形式的总称,它是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的,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作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的产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需要及学习要求互相关联。运动的各种项目类型是构成体育课程的内容。通过活动参与和训练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体育课程学习的最有效的形式。对于体育课程的设计应注重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课程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体育课程所提供的各种运动与训练项目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中进行导学模式评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学模式评价主要是从课堂上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学生地位的突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关注等出发进行评价,通过导学模式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进行导学模式评价可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对内在因素、社会因素、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继积件、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技术之后,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未来泛在学习对学习资源生成与进化、智能与适应等多方面的需求,本文提出了适合泛在学习环境与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它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可进化发展、智能性、内聚性、自跟踪、微型化等基本特征,可以实现学习者群体智慧的共享和学习工具的共享,是泛在学习实现的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13.
第十届移动及情境学习世界会议2011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作为具有国际权威影响力的移动学习方面的国际会议,其集聚了国内外移动学习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呈现了最具创新性的移动学习研究成果。透过本次会议的主题演讲与专题论坛,可以清晰地看到,无缝学习空间的结构模型、关键技术、资源模型和创新学习模式是与会学者交流与研讨的重点,显示了国际移动学习研究与实践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实现数字时代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基础,学习环境的建设应该以教学模式为指导.文章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三种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和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分析了以上教学模式的特点,相应地提出适应于这三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思路、功能模块以及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确立以来,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其理念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偏离,主要表现为:重视了合作,忽视了竞争;重视了形式,忽视了实质;重视了合作学习,忽视了独立学习;重视了合作自由,忽视了教师引导.这一偏离妨碍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因此,我们需要以竞争促合作;以形式载实质;以独立助合作;以引导学生回...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模式是目前国内外比较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之一,自主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高职高专班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强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改进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评价意识,真正实现从“教”到“学”的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informal network ‘Active Learning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LE) has been promoting Active Learning since 2001. ALE creates opportunity for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collaboratively learn how to foster learning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activities in ALE are centred on the vision that learners construct their knowledge based on meaningful activities and knowledge. In 2014, the steering committee of the ALE network reinforced the need to discuss the meaning of Active Learning and that was the base for this proposal for a special issue. More than 40 submissions were reviewed by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mmunity and this theme issue ended up with eight contributions, which are different both in their research and Active Learning approaches. These different Active Learning approaches are aligned with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that can be increasingly found in indexed journals.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ir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the effects of these variable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Two three-stage models were tested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techniques. The Approaches and Study Skills Inventory for Students (ASSIST) and the Experienc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Questionnaire (ETLQ) were used to assess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These two constructs were then used as either first- or second-stage variables within the path analysis. The model using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s a mediating variable showed the best fit with our data; variations in our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appear to give rise to their approaches to studying, which subsequently affect their achievement. The deep approach shows no detectable influenc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this sample, neither there are any direct effects of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on it.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these experiences on achievement, acting through the strategic and the surface approaches, are related to two aspects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only, namely congruence and coherence in course organisation, and integrative lear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e finding of a reciprocal relation between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supports previous conclusions abou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constructs. The indirect effect of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on achievement, acting through approaches to learning, shows those approaches as a dynamic construct that varies in line with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o influences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9.
高凌飚 《教育学报》2002,(11):16-19
三、数据分析结果第一项分析是计算教师的 SPTCT分数 (教学观 )与他们的学生的 L PQ分数变化 (学习方式变化 )以及成绩测验的 z分数变化间的相关 ,如表 4所示。表 4 教师教学观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学习成绩的变化间的相关样本数传授观应试观能力观态度观育人观灌输倾向互动倾向表层式学习 885 .13* .0 0 .0 4 .0 2 .0 3.0 7 .0 3深层式学习 889- .0 1.0 4 .0 3.0 3- .0 2 .0 3.0 2成就式学习 888.0 1.0 1.0 7.10 * .0 8.0 1.10 *常规测验成绩 10 34- .2 5 * .0 2 .0 1- .0 2 .0 9* - .13* .11*开放性测验成绩 90 5 - .19* - .0 7.…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Blended Learning内涵的阐述,对混合式学习划分为: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自主学习;有效的进行听力策略训练;任务设置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自主学习;合理监控与自主学习,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展示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