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探讨出不少的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通过大量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认为“赏识教育”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我想就“赏识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误区一、只赏识“双优”生、忽视“双差”生。一般来说老师总是“赏识”那些成绩和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容易使好学生处于孤立的地位,不利于好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曾在几年前风靡一时,尽管人们对这种教育方式的利弊众说纷纭、颇有争议,但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实践中仍然感受到“赏识教育”确有值得肯定之处。常言道:“治标不如治本”,“赏识教育”之所以能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成功,其关键就在于治本之妙。正如毛泽东所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冯嫣 《湖北教育》2005,(5):11-11
如今社会和学校都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老师和家长越来越重视表扬和奖励在教育中的作用。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赏识教育”的确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信心,但表扬就多多益善吗?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     
你可能对赏识教育有点陌生,其实,通俗一点说吧,赏识教育就是某生哪天有进步,你就小题大做、无限夸大地表扬一番,后来某生的思想行动就有了惊人的飞跃。马未鸣最近研究了一会儿赏识教育,认为很有必要对本班的有关女生开展开展赏识教育运动,让她们该怎么进步就怎么进步,不能太落后于队伍了。就找来杨夏卡,具体研究研究赏识教育的实施计划。杨夏卡问:“全部赏识吗?咱们班的女生,一个都不能少?”杨夏卡最近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说话都受到严重影响。马未鸣说:“有那么多精力吗?咱们还是先管管特困户吧!”按照问题出现的先…  相似文献   

5.
蒋海菁 《山东教育》2007,(10):23-25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赏识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重视“赏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与“赏识教育”具有辩证关系的“批评教育”,使形形色色的“批评教育”背后潜伏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中国赏识教育的创始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哑学校校长周弘更是认定:“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  相似文献   

7.
我觉得赏识教育与其叫“赏识教育”不如叫“识赏教育”。因为只有“识”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赏”人。“识”是“赏”的前提,“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识”,第二步才是“赏”。  相似文献   

8.
张敏亚 《班主任》2000,(2):14-15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很久以前就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为此,我校在素质教育中,坚持全面开展赏识教育,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赏识晨会课、无批评日、优点卡等行之有效的活动。一年来,我班孩子在赏识氛围中的种种表现,无不证实了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  相似文献   

9.
在赏识教育的实施中,部分教育者误解、滥用赏识教育,致使赏识教育走入了“误区”。本文试对赏识教育进行深刻的实践反思,以期帮助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全面客观地认识赏识教育,从而正确地实施赏识教育,达到赏识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做到“三多”: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把学生当人.献出仁爱之心。  相似文献   

11.
正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更新了教育观念,学会了诸如:“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等。有些家长便认为只要孩子快乐,不管孩子做什么,做法是否得当,只要他觉得高兴就任由他去做,甚至鼓励他去做就是赏识教育。不料,这些所谓的“赏识”,却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教育”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用20年时间探索提出的。周弘运用赏识教育使自己的聋哑女儿周婷婷不仅开口说话,而且成为留美博士。赏识教育于是风靡全国乃至世界,改变了无数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就包含赏识教育,它是我国周弘老师借鉴自身对自己的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成功教育心得总结出来的,它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具有人性化、人文化的一种素质教育。最近几年,随着赏识教育成功案例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采用这种赏识教育方法。但是因为处于“探索阶段”,就会衍生出许多问题。赏识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作为一名赏识教育的“实践者”,对这些问题向其他的“探索者”分享一下自己的成功心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赏识教育”已成为不少家长和教师竞相采纳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赏识教育”本身固有的种种缺陷以及老师和家长们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的理解,使“赏识教育”日益变形和变味,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困惑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钟平 《江西教育》2007,(10):31-31
赏识教育并非万能教育,赏识要恰到好处,不可滥用,否则会形成心理学上的“负强化”效果。因此,赏识要遵循以下原则,做到科学赏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教育教学中,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领域,“快乐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求。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的因子,但是,如果不把“快乐教育”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理想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19.
裴媛媛 《甘肃教育》2013,(21):66-66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的事例,有一位家长从女儿出生之日起,就对她进行赏识教育,孩子偶露微笑,就大加赞赏:“宝宝笑得真好看!”女儿刚呀呀学语,就又不失时机地夸奖她:“芳芳真聪明!”甚至她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也不放过赏识的机会:“芳芳真有个性!”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孩子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以充分认识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为前提,以发挥“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心理效应为出发点,帮助孩子自己解放自己,从而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和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赏识教育”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赏识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应该注意热切的激励性、真挚的情感性、精当的指导性、强烈的启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