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竞技健美操是在有氧健身操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它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和其他的竞技体育项目不同,竞技健美操需要运动员具备连续表演复杂多变动作的能力,具备表演高强度动作的基本能力。可以说,竞技健美操是极为考验运动员体能的一项竞技项目。纵观竞技健美操的各项国际比赛,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成绩始终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运动员的体能欠缺是主因。近几年,竞技健美操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和竞技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必须要对其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本文主要围绕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这个关键点展开,论述了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项力量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于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的特殊性从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所必需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研究目的:针对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特点,在评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基础上,探索能提高专项技能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结合教学训练的实践。结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快速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建议:在发展核心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力量训练:设计一些与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动作用力方向、用力技术特点相近的练习手段。增加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影响人体感觉关节位置、运动及平衡的能力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提高维持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能力,改善“空间感觉”和动作的空间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概念的认识,阐述发展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重要性,并根据项目特点以及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技术要求,提出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专项力量素质是发展健美操难度动作的基础,也是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的核心素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4.
杜祎 《中华武术》2021,(3):26-27
体能是人们有效进行各种运动的基本保障,也是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动员没有充足的体力,那么像战术训练、技能训练等活动将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训练效果自然也得不到保证。所以说,体能训练是竞技健美操运动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以很快提高的基础。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希望能给我国的竞技健美操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钱云梅 《体育世界》2014,(12):13-14
从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宏观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知,针对健美操难度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不仅有助于健美操技术特征的进一步完善,还可以进一步缩短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同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对竞技健美操高难度动作进行动力学分析,对于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竞技健美操难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其技术特征,并针对c组高难度动作不同阶段的运动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为竞技健美操高难度动作的训练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训练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难度动作在竞技健美操比赛中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健美操训练实践就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合理运用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是竞技健美操训练科学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根据运动技能迁移原理,论证自由体操与竞技健美操之间可进行运动技能迁移。具备自由体操技能的运动员可进行竞技健美操的专项技术培训,这对迅速提高我国的竞技健美操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在竞技健美操的难度训练方面主要借鉴了体操和艺术体操的训练方法,缺乏针对竞技健美操不同难度动作的专项训练。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分析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动作中对身体肌群的利用,阐明了核心稳定性对完成C组难度动作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了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综合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于C组难度训练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训练作用,有效提高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竞技健美操作为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具备该项群的本质特征—即"难、美、新、稳",其难度动作更是整个成套动作的价值基础。竞技健美操规则中指出,竞技健美操的评分由难度分、艺术分、完成分三部分相加。其中在艺术分评定中包含了成套编排中难度动作的编排,而完成分的评定则对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完成难度动作的质量给予打分,可见难度动作的质量对于竞技健美操的得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介绍几种A组难度动作的诱导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现代羽毛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羽毛球能量代谢特征、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特征、羽毛球专项的主要技术动作结构及其所涉及的肌肉群为依据,对所设计的1套专项化程度逐级升高的体能训练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体能训练模式利于羽毛球运动员专项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试探竞技健美操训练内容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体育运动训练原理和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并结合健美操特点及训练经验,阐述了健美操训练内容体系:1、动作技术训练:基本动作技术、操化动作、难度动作;2、身体素质训练:力量(跳与跃)、柔韧、速度、耐力、协调;3、健美操综合素质训练:健美操整合能力、音乐感受及表现能力、健美操创编能力、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对获得第11届健美操世锦赛男单决赛第五名的中国队与前三名队的难度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单与前三名队相比,难度动作的总分值偏低,提高难度动作是今后训练的重点;中国男单在B组只选择了一个难度动作,存有一定的风险性,今后应加强和丰富B组难度的训练;中国男单与前三名队在体能方面相比,有一定差距,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是今后训练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是一项在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的情况下,把身体的练习作为一种手段的能够对人的身形达到塑造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有氧运动。而竞技健美操就是在健美操的基础上,对音乐节奏有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练习者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动作的体育活动。竞技健美操中的表象训练对一个健美操的练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很好的调整舞者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以山西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例,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介绍了何为表象训练,表象训练与竞技健美操训练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象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有氧训练及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有氧训练和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采用游泳耐力训练方式 ,建立小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 ,通过Morris水迷宫法记录不同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表明 ,大强度疲劳训练小鼠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 ,有氧训练组小鼠记忆成绩好于对照组和大强度疲劳组。结论 大强度疲劳训练影响空间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 ,有氧训练促进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FIG)2001—2004年竞技健美操规则(以下称旧规则)与2005—2008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以下称新规则)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规则变化及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1.规则英文名称的变化使健美操向国际化发展;2.服装要求的变化使健美操向人性化、规范化发展;3.成套动作编排的难度要求变化使健美操向高难化发展;4.三人操和六人操不同难度评估指数的去除变化使健美操向男女要求统一化和女子难度提高化发展;5.“难度组合”的连接价值变化使健美操向新颖独特性发展;6.成套动作艺术性评分的变化使健美操向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漓  李燕春  聂晶  胡扬  衣龙彦 《体育科学》2011,31(12):62-72
目的:拟从EDN1及NOS2A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中筛选出与有氧训练效果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测定了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男性18周有氧训练前、后的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包括通过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气体代谢仪测定最大摄氧量、无氧阈、跑节省化、肺功能,以及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的安静及三级固定负荷(50W→100W→150W)功率车运动3min后的心脏结构指标与功能指标等,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率与EDN1基因多态性(外显子SNP/rs5370、SNP/rs1800997和3’端SNP/rs4714383)、NOS2A基因多态性(启动子区STR(CCTTT)n和内含子SNP/rs2248814)的关联性。主要结果:1)经过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后,EDN1基因SNP/rs5370的GT基因型人群在安静及运动状态下,左心室泵功能提高较GG基因型人群更为显著,SNP/rs1800997的3A/3A基因型人群左心室肥厚度增加率显著高于3A/4A基因型人群;2)NOS2A基因STR(CCTTT)n等位基因n值与耐力训练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耐力训练后的心输出量、心搏指数提高程度显著正相关,与耐力训练前的最大肺通气量及耐力训练后的运动中肺通气量提高程度均显著正相关,且含有n>11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肺通气量改善显著优于两个等位基因n均≤11的基因型人群。结论:在我国北方汉族男性人群中,EDN1基因SNP/rs5370、rs1800997的GT、3A/3A基因型携带者进行长期有氧训练后,心功能提高效果优于GG、3A/4A基因型携带者。NOS2A基因STR(CCTTT)n的n>11等位基因携带者进行长期有氧训练后,肺通气功能与心功能提高效果显著优于两个等位基因n均≤11的基因型携带者,且有n值越高,训练效果越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杰纯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5):11-14
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是影响我国速滑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出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以期为基层教练员指导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6周浅水跑训练对有氧能力及1500 m跑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晖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87-91,115
水中跑是水中有氧训练的主要方式,目前常见的形式包括深水跑、浅水跑和水中跑步机跑.通过对18名大学生运动员为期6周的浅水跑与陆上跑有氧训练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浅水跑训练是一种低冲击有氧训练方式,与陆上跑动作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产生与陆上训练相媲美的心肺反应,改善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维持其陆上跑成绩.对于运动员来说,水中跑有氧训练不是一种附加的训练刺激,而是以恢复或预防受伤为目的,既可避免过度训练或损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可作为日常训练的辅助/交叉训练,弥补陆上有氧训练的不足,为健康运动员及进行康复性训练的运动员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短道速滑训练分为陆地训练与冰上训练两种模式,冰陆交界区是由陆地训练向冰上训练过渡的训练阶段,起到将陆地训练成果转化到冰上训练的作用。针对5名优秀短道速滑冰运动员进行了六个训练时期,为时10个月的有氧训练生理生化指标追踪测试,研究其在指定时期内的变化特点。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运动员冰陆交界区的有氧代谢能力低于陆地训练期有氧能力的最高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冰上训练的深入,检测数据呈上升趋势并超过陆地训练最高水平,达到年度最高峰值,也就是有氧能力达到本年度水平最高点。根据这一特点,指导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提高冰陆交界区有氧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