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模型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耀华  郑方贤  左畅  杨玉品 《预测》2001,20(2):65-68
本文综述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的结构情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并基于这些主要因素建立基金余额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基金的运营情况进行预测,对基金运营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结构情况,建立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退保率和工资增长率。利用模型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情况进行预测,对基金运营的参数基金敏感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汪朝霞 《科技与管理》2006,8(6):101-103
针对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在财务上采用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相结合的混合制度,试图通过对不同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制度收入的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给出了减轻我国养老保险支出重负的开源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账户的财务可持续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财政补贴是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偿付能力的重要保障之一。文章利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模型测算出2012-2030年养老金基金缺口情况,结果显示,2022年出现基金缺口,此后的几年缺口逐年加大,2029年达到最大,缺口额为3.933万亿元。在对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预测的基础上,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财政负担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账户财务可持续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渝琳  陈媛 《中国软科学》2005,(12):151-157
本文以风险规避为切入点,从投资风险与收益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得出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一收益的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厌恶的特殊性,对该几何模型的量化分析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确定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最优证券组合的轨迹与投资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阶段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加强社会养老保险是保证社会稳定和谐的核心工作,而对于社会养老保险而言,基本养老保险又扮演着核心的地位。然而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弊端,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问题的研究以及法律监管对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公平合理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法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法律监管。  相似文献   

7.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的重要保证,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科学准确地预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量是进行制度调整和改革的重要依据。基于灰色理论,运用灰色关联度与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量,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基金结余量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财政补贴和退休人数对基金结余量影响略低。根据预测结果,基金结余量会逐年上升,出现缺口迹象并不明显。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造成养老保险基金不足,医疗福利需求增加,这些都是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且经济基础薄弱、老龄化水平逐年提高。在此背景下以克什克腾旗2000年~2012年财政支出规模和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为样本,采用回归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与财政支出规模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克什克腾旗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对政府的财政支出带来巨大压力。为此提出相关政策,以期对建立和完善克什克腾旗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现实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各项社会保障行政法规的陆续出台.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猛,信息量急剧增加。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也在急剧增长。到2004年底,我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已达120万人,当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7亿元。  相似文献   

10.
社保"双降"政策是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重要调整,这一调整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产生影响,对其影响进行科学预测有利于促进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应对能力。文章在剔除财政补贴、当前累积基金剩余和投资理财收益情形下,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对"双降"政策下养老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在短期内社保"双降"对基金的收支影响较为明显,2030年之前基金一直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并在2030年出现收不抵支的峰值。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覆盖面的不断提高,人口红利的不断释放,基金收支情况会出现好转,在2030年出现收支平衡,并在2036年后出现盈余",双降"政策红利逐渐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11.
张思锋  王立剑  张文学 《预测》2010,29(2):37-41,57
为了揭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相关关系,本文首先运用微分方程理论描述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影响的作用机理;然后在离散状态下,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预测模型,并结合陕西省生育政策及相关数据资料,在低出生率方案和高出生率方案下,对2007~2050年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缺口进行了数值模拟与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高出生率方案下测算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小于低出生率方案的测算结果,两者累计相差375.5366亿元.  相似文献   

12.
骆正清  陈周燕  陆安 《预测》2010,29(2):42-46
本文运用人口预测模型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对未来我国人口状况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进行了预测;变动相关人口因素,测算人口因素变动下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收支情况,得出相关人口因素如何影响基本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结论.结果表明:对于基础养老金来讲,育龄妇女分年龄生育率的上升、职工的起始工作年龄的提高、退休年龄的提高、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增加或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减少均有利于基金收支平衡.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讲,职工死亡概率的降低不利于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实现;职工的退休年龄越高,职工从养老保险制度获益越大,个人账户缺口增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在省级范围内统筹,各省份的养老保险政策不尽相同,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体系的负担和人口结构都有很大的差异.各省份间人口的动态演变过程和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各行其道,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能掩盖了各省份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基本养老的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基金存在缺口且缺口不断增大,区域间养老基金收支存在较大差异,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延迟退休年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收益率、加强对基金的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险基金是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养老保险基金的负债性质,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应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进入资本市场,通过科学、有效的资产组合管理,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在积累不断扩大前提下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在省级范围内统筹,各省份的养老保险政策不尽相同,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体系的负担和人口结构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各省份间人口的动态演变过程和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各行其道,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能掩盖了各省份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运用精算学理论建立相应模型,对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所涉及的有关利益进行分析,并运用博弈分析工具揭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的深层次原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绩 《科教文汇》2008,(20):198-198
养老保险基金是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养老保险基金的负债性质.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应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进入资本市场,通过科学、有效的资产组合管理,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在积累不断扩大前提下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8.
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能应对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收入差距大与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增多等问题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人口老龄化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造成的基金支付压力的成因,并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行社会养老保险下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领取到的养老金进行测算,发现其收益很低,不足以满足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需求,由此对养老保险基金收益低做出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以提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收益,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杜潇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101-102
10多年来湖北省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在企业职工负担状况、企业职工参保率、养老金替代率以及基金的收支情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分析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绩和问题共同构成了湖北省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