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的《爱》以作者型叙述声音讲述了主体故事,同时,L发出的个人型叙述声音所讲述的故事是对主体故事的补充。叙述声音的变化构成了丰富的小说文本,展现了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经典小说叙事学的理论,通过对小说的写作、叙述人、叙述声音、叙述眼光等几个重要概念的比较和辨析,探讨了“谁在小说里讲述故事”的问题。到底谁是故事的叙述绝不是一个像初看起来那样简单的问题,对小说叙事的诸多误解,差不多都来自对这一问题的简单化处理。把叙述人与“隐含的作”混为一谈,进而又把“隐含的作”与现实中的作混为一谈,就是一种对小说叙事的最常见、最严重的误解。这种误解导致的后果就是,仅仅把小说叙事归结为对现实的现象的或本质的再现和反映,而对于小说之所以为小说的“叙事性”则多有忽略。另外,叙述声音与叙述眼光的混淆不清,也是小说解读中常见的错误之一。这种错误不仅使我们搞不清谁在以谁的观点讲故事,而且也难以准确地把握故事的错综复杂的细节和内容,以及充分地领略小说叙事技巧所显示的种种奥妙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叙述话语”是当代叙事学理论所关注的重心。“叙述”与“叙事”所指不同。叙述话语即“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述时间、人物、叙述者及其视点是研究叙述话语的几个要素,体现了叙事学的文本研究特点。在当下西方文论频繁更迭的大背景下,其理论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重估叙事学尤其是“叙述话语”的理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自国 《文教资料》2006,(28):32-33
新历史小说中第一人称是叙述主体虚构出来的历史故事的讲述者,“我”作为叙述人物专司叙述职能而具有叙事功能的意义:在主观“讲述”历史的同时凸现历史叙事的当下感。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的是戏曲的叙述视角问题,它以人物出场白、人物心理、鬼神人物的叙述、人物的上下场诗和剧目的总题诗四种形态进行代言性全知叙述。而在中国古典小说向戏曲嬗变的过程中,存在由小说的多元性叙述视角向戏曲的代言性全知视角转变现象。戏曲具有一个人物、多个人物叙述里、高于整个人物世界和故事世界的全知叙述视角,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实质是由小说叙述视角的多元性,转化为戏曲代言全知叙述视角的多层次性,本质由小说主要是供阅读的语言艺术与戏曲是舞台表演综合艺术决定。  相似文献   

6.
鬼子的短篇小说《卖女孩的小火柴》叙述了一个如何虚构—个故事的故事,叙述中又不断地对构思的情节加以评论,具有“元小说”体态。但它不是一篇真正的元小说,而是以元小说为题材的小说,是关于元小说的小说,是对元小说进行戏仿的小说。其主观意图是要解构元小说,以达到对流行的文学和社会成规的反省。小说通过双重叙述的争辩,试图启示我们:叙述行为并非不能产生意义,但是现实世界逼得至少应有一部分文学保持及物的叙述;对于文学写作来说,“语言”固然具有本体意义,“经验”也不必废弃。  相似文献   

7.
卡森·麦卡勒斯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通过分析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指出其作用是双重的。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下,其叙述者既是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也是读者,从而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故事中的人物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此外,该文还分析了小说中所运用的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其中包括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叙述视角。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交代故事背景、揭示小说主题,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参考金圣叹等人的评点和西方事学理论,可以对《水浒传》的叙事角度进行如下的分析:在叙述声音方面,《水浒传》充分发挥了全知视角模式的特点,利用全知全能的叙述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从多方面进行了评论,具有预告故事内容,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信息、深化主题、注明事情原委、解释人物动机等作用。在具体运用全知视角时,《水浒传》主要透视了主要人物和正面人物的内心,为了弥补全知视角损害真实性和戏剧性的弊病,叙述有意识地采用了临时变换为人物有限视角的方法。此外,还采用了故意“隐瞒”人物身份和必要事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空灵、淡远,留有大量“空白”。这些“空白”主要存在于叙述语式和叙述结构这两个叙述层面上,表现为推理的不完全叙述、序列的不完全叙述、情节的不完全叙述、故事的不完全叙述和结构的不完全叙述。“空白”的创造过程也就是语境的创设过程,语境对“空白”起着阐释和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何种方式讲述,直接决定着文学表达的作用和效果。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往往都要归结到“视角”,即叙述者所站位置与故事的关系上。革命语境下解放区小说对特定叙述视角的选择,满足了既定的主题功能,并构建起一种新的政治道德权威。  相似文献   

11.
民间叙述者是叙述民间社会的主体。《无风之树》、《檀香刑》、《丑行或浪漫》这三部长篇小说在民间叙述的相同目标下有各自的叙事特征。在构建和想象民间社会的过程中,小说不仅从语言风格上以方言写作为自觉,在进行民间叙述和叙事策略的选择上有着民间叙述者的确立和凸显,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和叙事人称的转变完成对民间社会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以叙述教育事件的方式实现对叙事者自我精神生命重建的过程,是构建新的教育生活方式的过程。只有承担了伦理使命的教育叙事才是有深度的、好的教育叙事。这样的教育叙事超越了经验性、技术性的层面,成为一种具有伦理关怀和本体意味的生命实践的叙事。它需要承担存在之重、伦理之重,需要经历从无叙事伦理到有叙事伦理,进而又从叙事伦理到生存伦理的转变。好的教育叙事者需要具备宽广的精神维度,具备生命的广度和灵魂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穆时英小说后期的以新感觉为主的都市小说,在文本的叙述上存在着圆形结构的模式。从情节到人物的深层次分析来看,小说文本里都有着情节与人物情感上的扩大、缩小、回归的独特叙述。论者试图站在叙事学的角度来剖析穆时英小说叙述里的圆形。  相似文献   

14.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诗文,最有成就的是散文。苏辙的记体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的记体文由单纯的自然审美型向兼重议论抒情说理的复合型方向发展,大大地扩充了记体文的内容,提高了记体文的信息涵纳量和社会教化功能。在艺术手法上,打破了前人先叙事、后写景、再抒情的三段论模式,将记叙、描写、抒情穿插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不可靠叙述是《红楼梦》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分为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和人物的不可靠叙述两大类型.《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具有增强教学话语时代性、提升课程教学吸引力、强化思政课程影响力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偏重宏大叙事、强调教师主体、倚重课堂教学、缺乏叙事能力等现实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通过转化叙事角度、丰富讲授主体、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叙事能力等方式,为"讲好中国故事"带动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构建有效路径,从而切实提高思政教学及全面育人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多重叙述为常见的叙事手法,在此叙述模式下,故事由多个叙述者讲述.这种叙述手法不仅能对故事的情节编排起到很好的陌生化作用,还能有效地增加小说的内容含量,形成小说的多层叙述结构,有助于小说结构美学的构建,从而增强小说的整体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庄子·大宗师》中子贡助理子桑户丧事和《庄子·天地》中的子贡遇汉阴老人两则重言对《论语·微子》中子路问津和子路遇荷穰丈人的两则故事在叙事视角、叙述者类型、叙述情节、叙述人物和叙述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叙事方式,本文因此认为《庄子》重言有模仿《论语》叙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论王松小说的知情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近年发表的追忆小说,以知情叙事的方式,体现了新追忆小说的艺术特征。在知情叙述者、叙述结构、叙述转换和叙述语言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小说的故事具有一种很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王松对于人性弱点、人性中丑陋的东西、特别是对知识阶层伪善的批判,对人的心灵产生很强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20.
励志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追求利益最大化,其通常主要以"叙事"为手段,达到传递励志信息,说服目标受众坚持梦想、不懈追求的目的。潘婷泰国广告《你能型》在励志广告中堪称经典,它的励志故事感动并鼓舞了无数观众。不可否认的是"修辞叙事"手段在里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此广告为例,详细分析其叙事者、叙事对象、叙事事件、叙事主题等关键性元素,阐述励志广告如何通过修辞叙事视角来说服目标受众,激励目标受众,并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