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情感激活是写作的前奏,也是阅读的余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课本阅读,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并在激活情感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赏析的能力。那么如何激活情感呢?一、体验"激"情要以阅读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本问题。用什么样的文本来激活学生的情感呢?当然是选择对的文本。所谓"对的文本",有两个指向,其一指向训练目的,即本次训练的主题,要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需要深入研读文本,引导学生展开多维度思考,建立阅读认知体系,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追索童质、启动多元对话、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内容核心,唤醒学生无限遐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阅读文本为载体,通过文本细读、问题引导、创意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思维得到有效训练。  相似文献   

4.
说理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对于说理文的教学,教师要依循文体特征,引导学生统整性地梳理文本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原始经验,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表达特质;要整合文本事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事例的内在关联;要合理分解中心论点,引领学生在分类中厘清文本的基本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对说理文的认知,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5.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的信息储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如通过巧妙激活课题,引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多元激活选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通过自主激活作业,尊重学生个性。从而激活文本教材,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由此促进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56):22-23
中职语文课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让学生阅读文本、喜欢文本,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提高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而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课堂活动方式,如用复述理顺故事的情节、用简笔画勾勒散文的片断、用选图激活说明文的画面、用朗读体味诗歌的内涵、用书签再现古诗文的精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郑秀红 《现代语文》2013,(12):127-128
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一过程的关健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主问题”的优化设计有助于把握文章重点,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指出:“主问题的有效聚焦,学生活动的充分展开,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境界。”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特点,建构起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做多角度地、反复深入思考,生成或建构自己对文本的整体认识和独特性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充分激活文本张力,为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创设条件。而激活文本张力,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针对性解读,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解读。只有学生的思维顺利地进入文本,并找到文本的着力点,文本、生本互动才能成功,学生的学习才能进入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活化、开拓语文实践活动,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度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魅力,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咀嚼文本细节,需要激活学生思维,更要从学生认知和文本实际出发,切忌为深度而深度。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接受美学理论传入我国,对中学文学作品教学也产生了影响,以读者为中心逐渐取代了以作者、作品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源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理论侧重强调读者在阅读之前的先在理解,"第二文本"理论更加关注文本的多义性,两个理论对教学的启发是,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能动的参与阅读,并且,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2.
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在初读教学中,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引导学生从了解全文内容入手,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构架,理解字词,为细读课文打好基础。可根据文体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在读前提出明确的初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不能过于仓促,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流于形式,要认真地检查落实。  相似文献   

13.
戴腾香 《成才之路》2021,(1):108-109
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领会文本内涵.教师应积极创新文本细读策略,可以先从阅读文本的关键字词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的字、词、句,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段落内容.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读写结合等方式,促使学生将细读成果与写作训练结合以提高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读后续写是高考英语新增加的书面表达考核内容。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本的核心要点,并结合所给段落开头和关键词续写出一篇内容上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上完整的短文。文章以读后续写表达思维活用为论述要点,探讨结合学生的文本阅读和写作需求,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运用要点摘录、核心词汇深思、前后语句联读、语句整理和回头审读等方法找到所给文本的切入点与发散点,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知人论世”是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传统方法,基于社会一历史视域的解读,“知人论世”有其合理性与历史意义。但在现行教学实践中存在种种弊端。加之课程与教学语境下“文本细读”的提倡与实践,更有利于完成“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以“知人论世”为切入点,在继承“文本细读”重视文本、语言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的解读方法,旨在达到丰富文本内涵、指向学生个体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Jia Wei Lim 《Literacy》2020,54(3):91-98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mandated reading in literature classrooms may be perceived as an imposition and disliked by students. Attempts to address that scenario have suggested that text selection should be given more consideration to promote reading engagement, particularly by choosing texts which are familiar to the lifeworlds of students. Aside from ideas of familiarity and student preferences in reading,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ext selection c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ext potentialities, as proposed by Louise Rosenblatt, from which three aspects are discernible; potentiality for participation, potentiality for a sustained reading experience, and potentiality for an enjoyable reading experience. These aspects of potentiality are illustrated and discusse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classroom experiences of two Malaysian pre‐university English literature students.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ideas of text potentiality help us interpret students' responses to mandated texts and informs discussion among curriculum constructors and teachers about text selection in the literatur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英语文本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要研究阅读的三重境界以指导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中,应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前的材料准备、词汇的掌握、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明确阅读的目的,然后选择相应的阅读策略.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使用监控和调节策略,包括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以及根据不同的文体和体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学会自我提问、自我反省;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个人的理解能力做出合理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并主动有意识地做出改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技巧和策略,成为独立、有效、自主的阅读者.  相似文献   

19.
英语文本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应从解读文本入手,进而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探究,才能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20.
A grade level of reading material is commonly estimated using one or more readability formulas, which purport to measure text difficulty based on specified text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direction for teachers and publishers regarding which readability formulas (if any) are appropriate indicators of actual text difficulty. Because oral reading fluency (ORF) is considered one primary indicator of an elementary aged student's overall reading abi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link between leveled reading passages and students’ actual ORF rates. ORF rates of 360 elementary‐aged studen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reading passages at varying grade levels are, as would be predicted by readability levels, more or les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read. Results showed that a small number of readability formulas were fairly good indicators of text, but this was only true at particular grade levels. Additionally, most of the readability formulas were more accurate for higher ability readers. One implication of the findings suggests that teachers should be cautious when making instructional decisions based on purported “grade‐leveled” text,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should strive to assess difficulty of text materials beyond simply using a readability formu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