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生 《成才之路》2012,(15):11-I0009
校园流行语就是在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言语形式,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等特点。校园流行语传播的本质特点有三个:从众传播心理、网状传播形式、球状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校园流行语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分析了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与社会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大学校园的流行语更是反映时下最新潮流的动态,并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本文拟从近几年不断涌现的美国大学校园流行新词入手,研究美国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运用,以期对美国大学校园流行语做深入分析,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2011-2012年福州市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校园流行语存在的现状,考察使用情况及其对小学生的影响,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探寻小学校园流行语的教育价值.小学校园流行语有其鲜明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可借以引导小学生恰当使用,促进人际交流和个性表达,保持心理健康;帮助小学生树立校园流行语的欣赏与批判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小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焕发生命激情.  相似文献   

5.
透过校园流行语可以捕捉到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和大学生价值观构建所身处的环境及面临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同时校园流行语有助于提高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应变性和针对性,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以校园流行语为介体,从更新教育语言、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采取措施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并最终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贺萍 《文教资料》2007,(3):62-64
本文主要是对大学校园中存在着并不断变化着的流行语进行分析归纳,从其类型、特点及来源等多个方面说明校园流行语作为一个变化中的群体,对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影响,探讨其反映的大学生这一群体独有的社会文化心理,以更有效地促进校园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校园流行语具有新颖性、经济性、形象性和幽默性四大特点,这一新的语言形式映射出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其中包括防御心理、合群心理、猎奇心理和仿效心理等。文章从符号学和心理学的双重角度探讨了校园流行语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的符号学特点及其产生的心理学动因。  相似文献   

8.
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前的大学校园生活,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拥有的特殊校园文化。必须科学地看待校园流行语,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校园流行语以其独特的意象、普遍的知识性、诙谐的趣味性和特有的青春气息,给语言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近年来,"校园黑话"现象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我们分别就校园流行语的性质、特点、来源、流行的原因、所折射的文化心理、"校园黑话"的良莠不齐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校园流行语”发展的社会文化心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流行语是指由青少年学生创造、或者由其他人创造,但都是在校园中广泛流行的词语。校园流行语以其语意表面化、简单化、直接化和形象化的特点。表达该话者各种情感.给人以新鲜、印象深刻的感觉。我们可以从潜在或间接的角度,透视出当代青少年学生对社会文化、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校园流行语与社会变革和文化潮流密切相关。校园流行语的盛行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是青少年文化符号的表征、文化时尚的昭示,对充实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言语氛围、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学习和竞争压力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当前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导致了流行语文化参差不齐,雅俗共存。一些校园流行语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培养以及校园语言规范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好流行语文化,提高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校园流行语为考察对象,着重论述和分析其特征、表现类型、找出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剖析产生的心理原因.研究校园流行语,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校园文化,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本文对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其作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概括,将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分为依托语言符号表现的流行语词和依托非语言符号表现的流行语词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校园流行语因其新鲜奇特、另类时尚、生动活泼而深受青少年喜爱.校园流行语既反映了校园生活,也刻上了青年学生思想的印记,探究校园流行语可以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校园流行语作为流行于校园的一种话语形式,也在经历着种种变化,因而语言变异随之产生。从模因论的视角,以校园流行语为研究语料,从语音、语义、词汇和句法四个层面探析校园流行语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任永辉 《考试周刊》2007,(47):122-123
校园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具有追新求奇、幽默风趣、简单快捷、形式多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校园流行语的社会学意义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语”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心态和部分价值观;通过对其总体特点、来源、所反映的心理现状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校园流行语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校园流行语在语词层面具有丰富多彩的创新之处。作为一种流行于学生中的时尚言语,其形成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词语特征,旨在更深刻研究其对学生和校园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反射作用。对待校园流行语,我们应该坚持尊重与指导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流行语。它们或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于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台词,或由学生自己发明创造……一方面,这些流行语迎合了中学生好奇、追求创新的心理;而另一方面,流行语对规范语言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受到了老师和专家们的质疑。本期我们就陪你去看流行语,看它如何划过校园的天空。当“流行语”划过校园的天空@宾冰~~  相似文献   

20.
解读校园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流行语主要是由高中、大学校园的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创造、改造、使用和传播,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的词语,它是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心态的具体体现,是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利于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群体文化心理,同时也能透过校园这个小社会,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