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观众调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二次世界大战为界限 ,世界博物馆学的研究经历了由重心在“藏品本身”向重心在“藏品利用者”的转变。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得知 ,从二次大战结束以来 ,西方国家博物馆已进行了数千次观众调查活动 ,发表了上千份观众调查报告。而中国博物馆学术界在 80年代以前很长时期里 ,博物馆的研究者以藏品和博物馆机构本身为对象展开研究 ,观众研究没有纳入视野 ,仅有少数人认识到观众对博物馆的重要性。 80年代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 ,西方博物馆界有关观众调查的方法和成果逐渐介绍到国内 ① ,促使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对博物馆观众进行调查 ,张松龄率先发…  相似文献   

2.
注意是人类进行信息加工的前提条件。由于观众注意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博物馆要实现其教育和信息传播功能,就必须根据观众注意的特性进行管理。针对大多数观众参观博物馆是无意注意行为这一现象,博物馆从展前的信息组织开始,就必须据此合理规划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在展览预展期,博物馆应结合驻足人数、时间以及参观效果访谈三方面因素进行观众注意评量,并根据结果实时调整展览设计;开展后,应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完善观众注意力管理,从而实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3.
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指前来博物馆参观并接受博物馆服务的所有人民。目标观众(target visitor)是指博物馆期望来馆参观的人,是博物馆教育服务的重要对象。研究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对于自然博物馆展览设计、展示方式及教育成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及访谈方法,得出自然博物馆的目标观众是学生及亲手家庭,潜在观众为教师。从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的参观行为、参观过程及参观效果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目标观众的取向提出自然博物馆在展览设计、教育活动等工作上应充分考虑目标观众的兴趣、期望。  相似文献   

4.
提要:本文以美国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为依据,阐述博物馆观众评估的基本方法、原则及科学理论,并试图针对原创性展览构建起以观众评估为导向的指标体系框架。同时论及观众评估在博物馆展览策划业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博物馆展览公共参与机制的建立。关键词:博物馆观众研究;展览评估;指标体系;原创性临时展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欧美博物馆观众人数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何留住核心观众成为西方博物馆界的当务之急。而我国博物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观众结构问题的隐忧。“经常性观众”成为探讨这些问题的重要基础性概念。为此,我们在界定“经常性观众”概念和爬梳其研究传承的基础上,针对南京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钱学森图书馆的来馆观众开展定量研究,围绕经常性观众的构成情况、影响变量以及变量与经常性观众的关系进行频次和交叉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博物馆绝大多数观众是非经常性观众,据此提出针对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观众的不同策略;主张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将非经常性观众变成经常性观众,并以此作为长期目标,促使参观博物馆渐成日常。否则一旦“博物馆热潮”消退,将会不断失去观众,从而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造成灾难性打击。  相似文献   

6.
这里发布的调查结果是国家物局课题“关于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调查研究”中观众调查部分最终成果的简报。此前已经在《中国物报》上发表了之一:“六一节,你去看博物馆吗?”和之二:“当代大学生眼中的博物馆”。本分为三个部分:一、2004-2005年度中国博物馆参观的基本构成,二、与参观相关的观众行为分析,三、博物馆及其展览信息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观众参观博物馆也是在参观动机的作用下进行的。参观动机是推动观众进行参观的直接原因,它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起到了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而且它直接影响参观活动的效果,因而研究和分析观众的参观动机,并试图寻求应对性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博物馆而言,宣教和陈列工作对观众的参观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宣教作为博物馆形象的第一窗口,是影响观众参观动机中外部诱因的第一要素,只有明晰观众的参观动机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宣教工作富有生命力,实现馆方同参观者双赢的目的,进而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的科学,它适用于对博物馆观众心理的分析和研究。观众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博物馆的观众,因为观众是博物馆服务的对象,而博物馆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包括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化素养的各种各样的人。从老年人到儿童,从学、专家到中、小学生,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群众,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9.
2002年7月-8月,笔有幸作为《千古遗珍——四川古代物精品展》的布展人员,赴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工作之余,笔详尽考察了该馆,并与该馆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了工作和学术上的交流,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很多做法值得中国同行学习,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它是一座为观众着想的博物馆,为观众举办喜闻乐见的展览,并提供良好的服务把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观众愿意在博物馆参观,并由此而热爱各类博物馆,这是所有的博物馆应该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多媒体辅助手段"是公认的可以大大提升博物馆展示陈列可观赏性的有效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元素。但随着人们对文物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和数字博物馆的出现,数字文物的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又通过博物馆界专家、学者对观众的调查研究,发现只看文物和图片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求知渴望,互动的陈列,比单向的说教式的传统陈列更受他们欢迎,这种辅助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对观众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观众研究逐渐成为博物馆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作为博物馆运行评估中的重要内容,科学准确地获得观众意见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常态化工作。当前,关于家庭观众的行为和特点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在案例的丰富性、问题意识和研究深度上仍有所欠缺。本研究以常州博物馆所属少儿自然博物馆为案例,采用跟踪观察及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目的地选择(即家庭观众如何选择博物馆或展览)、展项或活动的使用、亲子关系在参观学习中的互动性(行为与表现)以及博物馆空间的影响等四个议题做了分析,所得结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比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观众体验是博物馆等机构为观众提供的核心“产品”。然而现阶段,如何定义和测量体验,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简·帕克和罗伊·巴兰坦,在基于博物馆观众研究和休闲旅游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用一个更广泛的视角重新定义了观众体验。与此同时,提出了观众体验的“多切面模型”,用于描述和测量观众体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这两个观众体验的重要成果,并基于这一成果,探讨观众体验与学习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史吉祥 《中国博物馆》2003,6(1):79-85,73
博物馆的观众研究肇始于1897年德国的弗贺奈尔(G.T.Fechner),他在博物馆率先运用问答方法了解观众对展示品的意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物馆观众研究在西方博物馆学术界成为热门领域,这方面的论文、报告和著作不断问世,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逐渐成熟,有了专门的学术组织(1)、刊物和网站,每年都召开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十年间,博物馆观众研究取得一系列具有共识性和启发性的研究成果。然而,绝大多数研究都是站在博物馆的立场,经由观众研究的发现来审视展览传播的有效性,甚至为博物馆机构的合法性提供论据。鲜有研究去真正关注博物馆体验在观众的日常生活情景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基于此,本文将从米歇尔·埃弗雷特和玛格丽特·巴雷特的富有启发性的研究入手,详细讨论该研究的个体叙事、研究发现、研究对象、方法论框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希冀为国内博物馆观众研究领域提供另一种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5.
跟踪观察法和个人意义映射是目前西方博物馆学习研究者常用的调查方法。前者侧重记录观众的参观行为,后者记录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前后的智识变化。本文在分析两种方法的内容、目的、特点以及在博物馆学习研究中的应用范式的同时,依据山东大学博物馆学习项目组在山东博物馆展厅实施的调查,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操作流程、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边静 《中国博物馆》2023,(2):115-120
近年来,馆校合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在高中阶段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明显不足,成为教育体系中的缺环。本文从天津博物馆与梅江中学共同开发的“天博课堂”系列教育活动这一实证出发,综合运用观察、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科学有效地评估观众活动效果,尝试探索采取“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高中阶段馆校合作的可行性和效果。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面向高中生群体的博物馆教育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是博物馆的目标观众,博物馆如何开展对儿童、对青少年的教育,如何利用自身的特色和资源——藏品、展品以及作为教育方法的展览来吸引这些观众,成为时下必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代欧美博物馆在开展未成年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的经验,走在世界前列。在以"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我们有必要剖析"他山之石",以敦促我国博物馆更有效地利用其藏品和展品,使其真正走近目标观众,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线网络以及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的发展,博物馆也开始依托无线网络等信息技术为观众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正是利用现代技术为博物馆社会功能提供的一种全新模式。苏州博物馆率先向观众推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服务方式,并据观众的使用需求和建议及时升级软件功能,使其成为一种真正为观众提供博物馆全方位信息的导览手段,进一步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观众在博物馆中如何学习、学习效果如何评量等问题长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观众对话作为参观学习的体现,是探究博物馆学习过程的重要材料。基于此,苏·艾伦采用社会文化视角,透过参观过程中的观众对话寻找学习的证据。本文主要目的是介绍该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发现、方法论框架、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国内博物馆观众研究领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博物馆观众研究以及相关效益评价中,定量方法已经成为主流甚至主宰,而叙事性的博物馆学方法却被日益边缘化。叙事(narrative)是人类的群体属性,叙事博物馆学更关注“可感知的历史”,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首歌、一则笑话、一个理论、一条注解或一项计划。每一个个案故事可被感知,能够激起情感共鸣,并可以像“病毒”一样通过日常交流在公众中传播。叙事博物馆学不同于博物馆叙事,它是基于平民化和日常化的观众叙事,是一种新的方法学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