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最集中的表现,体现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这是对大学校训和大学精神应然关系的判断.二者的实然关系是:大部分高校校训只是从某个侧面、某个角度揭示其大学精神的部分内容,有些校训甚至与其大学精神缺少有机联系.大学校训难以完整准确地展示大学精神的原因源于大学精神及其语言概括的复杂性.此外,还应关注大学校训对大学精神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训承载了一所大学的理念与理想、历史与传统,是大学的"文化名片",然而,我国大学校训却存在雷同、刻板等现象,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讨论与反思,这直接推动了近年来大学更改校训的"热潮".反思大学校训,不能仅停留在文字推敲层面,还要透视校训背后的文化根源--大学校训之思实质上是大学文化之思.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校训中蕴含的三种经典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互通共融、高度契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校训教育和校训践行是校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广泛开展校训教育活动,使大学校训“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成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学校领导要成为践行校训的推动者,大学教师要成为践行校训的引领者,大学生要成为践行校训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训反映着大学的文化特质,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西南交通大学校训产生过程之历史回溯,我们不难发现该校校训实际上是其办学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西南交大校训,必须求真才实学、立报国之志、行创新之路、谋和谐之事.  相似文献   

5.
校训大都言简意赅、易于朗诵且内涵丰富,体现了大学历史和文化积淀.本文从中西方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出发,提供可参考的相关校训的译文,从而探讨可循的校训翻译的原则.这对语言翻译实践和深入考察中西方大学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林总总的大学校训,总让人感到风景似曾相识,校训大同景观已经形成.信手拈来: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大学都把"自强不息"纳入校训;天津大学与人民大学的校训同为"实事求是";而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所大学的校训居然不约而同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这其中的反讽意味显而易见:大学校训趋同"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对创新的拒绝.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训问题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大学文化精神之魂,它将以无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凝聚力,把握着办学方向,弘扬着大学精神,陶铸师生灵魂,传承大学文化,在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校训还表现出诸多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我国大学校训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大学校训的建设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训的生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动态发展过程.大学校训生成的智慧与理性萌芽,对光明与自由向往的出场形态,兼具科研与实践功能的推进机理,彰显服务与使命意识的文化自觉,构成了西方大学校训生成的演进过程.中国大学校训的演进生成,蕴含了传统文化基因的气质理想,嫁接了西方现代大学校训的文化要素,留存着中国学人上下求索与革故鼎新的实践印迹,并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校训生成的诸多挑战,亟待破译大学制度文化密码.  相似文献   

9.
校训不仅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核,而且它还是指导师生的价值追求、规范师生的行为准则.搞好校训建设,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优化育人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20所高校校训的结构、句式以及用词的分析,归纳出校训价值取向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揭示出大学校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 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在大学形象识别中, 属于理念识别,校训英译则是文化间的理念传输.由相同或同源校训译文的差异发现,在校训翻译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维度的同一问题:从原语到目的语语际间,译者在目的语语间,目的语受众在大学形象识别及民族文化上的同一.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对我国高校的校训翻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大学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1.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相同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校训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行为标准和核心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大学校训是社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气韵的核心凝练,然而,我国大学校训在生成过程中往往暴露出形神失调、时空断层、目标游移、知行脱节等诸多实践困境.大学欲摆脱校训生成的诸多困境,须把发展理念从固化的路径依赖与思维惰性中解放出来,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以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厘清多元学术主体定位为基础,以挖掘自身办学底蕴内涵为契机,从根源上挖掘和解剖自身,使大学校训生成回归到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之路上.  相似文献   

13.
王刚 《高校教育管理》2011,5(2):23-27,41
大学校训是大学在办学实践基础上根据一定社会目标要求和遵循大学本质逻辑所拟定的以表征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并对师生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作用而高度凝练成的一种办学格言。大学校训的制定要依循大学校训的本质,离开大学校训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也就偏离了大学校训的初衷。大学校训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校训的内容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学理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也是大学校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凝练和大学精神的象征,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校训的拟定和校训精神的培育。美国大学校训虽然没有明显的"道德主义"话语,但却很注重大学校训德育功能的发挥。美国大学校训特征、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对我国大学校训的德育功能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巍巍学府,灼灼其华.大学是有灵魂的,校训映耀的恰是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折射的正是文化根基和厚重底蕴.本文阐述了校训的涵义与教育功能;解读了本院校训“修德强技,树木树人”的文化内涵;分类列举了30余所高等学校独具鲜明特色的校训;展现了一道校训文化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表现。在远程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校训文化的建构应当也必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维。本文着重调查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的传统症候,分析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的内涵,提出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的特色建构以及营造开放大学校训文化的原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大学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理想和信念.大学校训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在我校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之际,确立"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是新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所持精神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作为大学理念的符号表征,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合力的支柱与凝聚点;作为大学价值的功能导向,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历史的继承与对未来的执守。通过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校训进行考察,力图勾画大学校训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特征,从而为当代大学校训的形塑和大学精神的彰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对校训的研究是当前新组建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着重研究和回答了校训的功能及其确立与演进的规律,校训与大学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校训,对于建立共同愿景、凸显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大学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外大学校训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确立大学校训必须坚持注重凝练性、体现民族性、力求独特性、坚持民主性、保持稳定性等五个原则,并结合对校训的理性思考诠释了白城师范学院校训。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训校歌反映着大学的文化特质,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指引学子们前进的明灯,本文通过对延安大学校训产生过程之历史回溯,通过总结大学校训校歌的基本内涵和功能特点来提炼和升华大学精神,进而以此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校训校歌体现了学校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的传承,阐释了教育实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本文从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时代特点等出发,以延安校训校歌为实例,探讨校训校歌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