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实验法,比较电针刺激肢体穴位和综合穴位的不同效果。结果显示:综合穴位刺激相对于肢体穴位,400m跑后血乳酸、肌力、30m跑、立定跳远等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电针刺激运动员综合穴位消除肌肉急性疲劳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400m跑疲劳的产生主要源自于糖酵解代谢产生的乳酸而诱发的PH值下降,而磷酸肌酸(CP)的贮备量则影响疲劳出现的时间。针对CP的耗竭和乳酸的堆积,可通过补充肌酸和碱性盐来延缓400m跑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对世界优秀选手赛跑中疲劳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为基础,对参加过第1至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100m、200m、400m、800m半决赛和决赛的前8名共计916名男女优秀选手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与研究。疲劳系数的概念为:赛跑选手跑100m速度与跑200m速度之间存在着时间差,跑200m速度与跑400m的速度之间也存在着时间差,跑400m与跑800m的速度之间。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动性疲劳包括运动性生理疲劳和运动性心理疲劳,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机理,采用适当的、针对性的恢复措施,消除运动性疲劳,从而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及消除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模拟运动性骨疲劳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性骨疲劳发生发展过程的机制,为防治运动性骨病和了解骨健康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8周龄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2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3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各组大鼠均按照同一负荷训练方案进行.每周动态观察大鼠骨刚度、锝99m标记的亚锡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骨显影、血清雌激素(E2)水平、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大鼠胫骨刚度显著下降,下降比例大概是33%.2)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大鼠左、右侧胫骨/头放射性计数比值均显著升高,胫骨核素骨显像异常,表现为胫骨核素分布不均,局部出现核素聚集.3)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大鼠血清E2,ALP均显著下降,TRAP显著升高.结论:1)经过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导致雌性大鼠骨刚度明显下降, 99mTc-MDP骨显像异常,出现运动性骨疲劳现象,提示本实验建立的运动性骨疲劳动物模型是成功的.2)在建立运动性骨疲劳模型过程中,血清E2水平发生显著下降,提示雌性大鼠发生运动性骨疲劳与雌激素密切相关.3)在建立运动性骨疲劳动物模型过程中,骨转换指标表现出高转换状态,提示,可以作为监测雌性大鼠运动性骨疲劳发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据运动的特点,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恢复措施进行阐述,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8.
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中药的筛选与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今文献中消除运动性疲劳的183首方剂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筛选出常用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15味,并对其药物功用及消除疲劳的机理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运动性疲劳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研究运动性疲劳是我国的特色,但由于中西医在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上的迥异,一直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因芯片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的产物,使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从还原论跃进到整体论和系统论,中西医思维模式第1次实现统一。展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运动性疲劳的前景,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和校正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的疗效,开发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单方和复方;研究不同中医证侯型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表达谱,开发诊断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芯片;制定消除运动疲劳的个性化中药组方,等等。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探讨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以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调查分析了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般表现形式,并测定了相关生化指标及同时采用按摩和中西药物等途径以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性,从而阐明了运动性疲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乐 《体育世界》2010,(3):58-5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运动性疲劳会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以及比赛成绩,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物理康复、高压氧、中医药和心理康复,中医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医术,同时也是很神奇的一种治病的方法,副作用也很小,我们要把我们国家所特有的国粹发展下去。所以主要谈谈如何利用中医药来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利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前景与思考,为广大运动员消除运动疲劳提供帮助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展生 《体育师友》2009,32(3):60-61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分析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并针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乒乓球运动员疲劳的特点出发,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阐明每种方法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适合消除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主要有营养补充、认知行为干预及中医药治疗。这些方法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的疲劳消除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医学研究发现,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紧密相关。已有诸多学者指出,运动性疲劳的整体功能状态改变.有赖于五脏的共同调节,在五脏中肝居于核心位置。五脏中与运动性疲劳有直接与间接关系较密切者,当首推肝脏,疲劳产生的根本在肝的调节功能失常。本文较全面的综述了中医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旨在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以及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通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能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教学的训练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操运动员疲劳的诊断和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前人的科研成果,从竞技体操产生疲劳的特点入手,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诊断方法进行研究,并找到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400m跑是一项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无氧运动项目,其疲劳的产生主要源自于代谢产生的乳酸而诱发的PH值下降,从而影响到肌肉收缩机制和能量供应,使肌肉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下降,在PH值的下降中,乳酸的生成和CP的耗竭是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素。针对CP的耗竭和乳酸的堆积,可通过补充肌酸和口服碱性盐来推迟400m跑中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根据网球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利用主观感觉和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运动性疲劳,提出预防和消除网球运动性疲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永梅 《体育科研》2012,33(3):78-81
运动性中枢疲劳已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神经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运动性中枢疲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关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敏感性物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其疲劳消除方法,以期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消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进行深入地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