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语     
当历史以正说、反说、戏说、虚拟、调侃、魔幻种种审美形态喧闹而汹涌地走进现实时空,走进亿万人家,强劲地干预着今天和明天而成为世纪之交的一大人景观,当传统与新潮、守成与变革、东方与西方、中国与世界展开全方位、高速度的明碰撞、对话、衔接、融合而关乎国运,关乎民族复兴,我们感到人荟萃的高等学府应该敞开大门,接受时代的命题,作出理性的应答。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学史到教育学术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用”为目的、向西方倾斜而自我否定的学术心态、公式化的创作方式和形式化地追逐西方学术新潮以便迅速在中国加以运用等的结合,是中国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传统,它导致了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上的双重隔绝:既隔绝于中国文化历史传统,也隔绝于西方文化历史传统。要改变这一状态并使教育学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理应把传统教育学术纳入研究视野,从教育学史拓展到教育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百年来的高等教育折射出西方文化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在不同时期,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弱对比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京师大学堂,这个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正式开始的高等学校的建立来看中西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整个世界处于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在碰撞中俄国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对传统与西方进行了充分的反思与消化,在平衡俄国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出了突出贡献。以此为参照,中国近代以来,"五四"激进派与复古派之间的斗争却因为历史背景、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立场的差异,导致了中国民族传统的极大摧残以及当下文化传统的缺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的产生,有其文化的本质因素,即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形成的包容、改造和创新的文化基因以及民族特色。通过第一次碰撞即儒学与佛教的交流碰撞,形成了理学;通过第二次交流碰撞即与西方文化,包括基督教文化、资产阶级文化、马克思主义等文化的交流碰撞,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文化碰撞及其结果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碰撞所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及其过程表明。一个民族只有在交流、碰撞甚至冲突中,始终保持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独立性,并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创新,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主义在和西方后现代主义同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碰撞与挑战使中国当代美术的触角和视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延伸。面对如潮般的西方文化,我们封闭太久的本土文化一时也表现出了不知所措,失去了原有的那份平静与从容。中国传统绘画亦如其他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出现了“危机之争”。在此背景下,要解决美术师范专业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遵循中国画内在发展规律,突出临摹在美术师范专业国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学对于女性人体的表现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传统,建构了截然不同的理想美范型。而至西风东渐的近代,中国大批作家受东西方文学碰撞交融的影响,带来了现代中国女性审美标准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新潮音乐”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的音乐现象之一,对于这一有着特殊意味的文化现象,文章将从1、“新潮音乐”与大众的关系;2、“新潮音乐”与传统音乐结合的情况;3、“新潮音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态势这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发生在中外文化第二次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在继承中国传统大学之道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西方大学精神,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内涵和特色的本土化大学精神,成为中国近代大学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运动中,刘一华先生以一个教育家和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的使命感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改革,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洋兴中”,弘扬民族音乐。他的美学观,对当代音乐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思想的侵入打破了传统思想一统天下的格局,因此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长廊里,传统与现代总是发生着碰撞。中国学也在碰撞中激起了一股股思潮,引发了一场场论争,从而使得传统与现代成了探讨中国学命脉、走向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水墨画讲究笔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问题,多元并进是水墨画发展的最佳状态,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不走极端,兼容并蓄,将成为当代水墨画多元化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水墨艺术在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碰撞与交融中,必将出现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现代派学都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五四”时期大陆的新学家就开始了对西方的认知和实践,台湾现代派学的步伐稍慢,它始于50年代初,兴旺于60年代。它们在继承传统学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纳入新潮,体现了与世界同步并呈现出自己独特面貌的特色。本试图将海峡两岸现代派学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的"新潮"作曲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现代技法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多耶》是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之作,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细致入微的解读与分析,来探微作曲家构建作品的重要结构力原则,以期为钢琴作品的演奏及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历史地位及其不足的阐述, 20世纪初期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时刻,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继承传统和学习西学问题上的两难。他们既惊羡西方的文化,又对中国的传统难以割舍,并由此导致象王国维这样的学者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与浓缩,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以人的生存现状、文化教化为视觉重点。奥林匹克运动以西方的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石,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传递人类的人文教化为目的。两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和谐性。文章试图从不同层面解读、剖析这种特性,旨在以北京奥运为切入点,推进东西方人文思想的和谐互动;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的神学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在东西方化的碰撞下迸发了留学海外的思想火花,由西方传教士携引少数中国人赴欧洲学习宗教,被称为神学留学生,他们学习了西方的科学化知识,也带去了中学,成了早期中西化交流的使。  相似文献   

18.
明清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来华宣教,中西方的妇女观念不断相互碰撞。天主教义对中国妇女的生活方式、日常习惯、婚姻状况等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种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相背离的局面虽然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激烈抨击,但是仍然有不少妇女毅然走上信教之路,客观上对长期以来束缚中国妇女的封建礼教形成一种抗争。  相似文献   

19.
利玛窦在南昌传教三年,经历了两次风波。前一次风波是西方天主教与中国道教冲突的反映,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南昌的首次碰撞,对利玛窦后来在南昌的传教有过影响。后一次风波也是中西两种文化冲突的反映,但由于利玛窦得到了江西地方官员的支持,不仅使风波得以平息,而且还被获准在南昌城中定居买房并建立教堂,从而为天主教在南昌的传播开辟了基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美学家身处一个学术大辩论的时代,整个学坛围绕着中西美学对话、西方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论争、中国当代美学思想碰撞等问题掀起了三次美学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