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采用游效指数定量评价游泳水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出游效指数(游进效率指数)概念及其3种表达方式(A、B、C),对游泳运动员水感定量表达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通过专家和高级教练员访谈设计出3种游效指数的表达方式,然后对3种游效指数和运动员水感关系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男女运动员所有年龄段(男子12岁年龄段除外),游效指数B和C与水感存在高度相关性(r=0.75-0.95,P<0.01),游效指数A与水感只存在低度到中度相关(r=0.13~0.60,P=0.73~0.01);按水感均值分组后,游效指数A、C男女大部分年龄段甲乙两组之间均存在差异(P<0.05~0.01),而游效指数B所有年龄段都存在差异(P<0.05~0.01).结论:游效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定量反映运动员的水感能力,在3种游效指数表达方式中,游效指数B反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黄长端 《精武》2012,(9):24-25
对福建省游泳队10名游泳集训运动员进糟水威强化训练,为期4周。将实验前后的50米自由泳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后的成绩明显优于实验前的成绩。将数据结果与实验干扰因素综合分析后扒为,水感强化训练对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成绩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青 《精武》2012,(20):22-22,24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将相关文献与资料加以整理、分析与归纳,探讨水感对于游泳运动与训练之重要性。结果发现:泳池的水温、游泳速度、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以及情绪等因素,都会对运动员的水感、身体姿态及划水的动作技术有所影响。因此,帮助选手训练重要的水感,熟悉水的流动是一重要关键。因为有水感的选手了解如何用手掌抓水与推水,并让身体以最小的阻力,在水中向前滑进。所以,将此练习法落实于平日游泳训练与教学中,使水感提高,促使技术得到充分发挥,则为游泳成绩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8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的一级游泳运动员进行陆上瑞士球核心训练和水中瑞士球核心训练,探讨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和运动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8周陆上和水中瑞士球训练均能显著提高优秀游泳运动员躯干力量、背肌耐力和身体平衡性,改善运动员陆上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进而改善游泳运动员力量传导的效率,促进躯干和上下肢之间力量的有效转移,提升打腿和划手的效果,提高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两种训练对运动员柔韧性和功能性表现无显著影响;水中瑞士球训练对各测试的提升幅度和RPE强度上均高于陆上瑞士球训练,且水中瑞士球训练手段可以更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的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5.
王轶 《精武》2013,(23):37-38
将福建省游泳队10名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分为两组进行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对比研究。将两组运动员的1500m自由泳成绩进行对此分析研究,发现实验姐的成绩涨伏优于对照组的成绩。将数据结果与实验干扰因素综合分析后认为,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少儿游泳孳动贞的成绩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自由泳运动员在水槽和泳池训练技术参数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探讨自由泳运动员在游泳水槽和泳池的技术参数,比较两个游泳环境的差异.23名自由泳运动员在适应水槽训练之后,分别在水槽和泳池里设定近似强度进行测试,发现男、女自由泳运动员在泳池里的平均划频略高于水槽,而平均划幅略低于水槽,两个游泳环境的技术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随着速度的增加差异趋于明显;技术指数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总体来说,水槽里的技术指数要高于泳池.自由泳运动员在水槽里的抓水时相要远远大于泳池,而抱水、推水的时相两者是几乎接近的,水上腾空时相水槽是远远低于泳池的.自由泳运动员在两个游泳环境里的技术参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游泳环境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7.
庄雄 《新体育》2024,(2):7-9
水感是运动员先天具备的一种对水体的感知能力,这种感觉因人而异。当游泳运动员处于水中时,其身体表面的皮肤感受器会灵敏的接收到水的温度和水阻力所产生的信号,运动员此时便可迅速调整游泳的姿势和速度。良好的水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日常游泳动作的规范化程度,同时还能让运动员调整训练和比赛期间的心态,对自身的游泳速度和划水强度有明确的感知,这有助于快速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成绩。目前水感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有划水训练、心理模拟方法训练、身体协调性训练等。教练员要尽可能丰富水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时机,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精英选拔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水感训练的整体质量,以此来促进游泳运动员成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随机编组对照实验的方法,分析儿童期游泳运动员技术表象训练对游泳技术的影响,并对“表象”训练在训练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良好的“水感”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运用正确的“表象”训练,使运动员合理掌握技术动作,养成良好的技术风格,对提高“水感”和运动成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游泳比赛分段成绩能够反映运动员的体力分配与战术运用,对分析比赛与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5年来参加世界杯游泳系列赛和中国游泳冠军赛1 500 m自由泳决赛运动员每个50 m分段时间的对比分析,在揭示优秀1 500 m自由泳运动员体力分配特点的同时,探寻中外运动员参赛配速方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所在.认为我国男子1 500 m自由泳普遍存在比赛前程速度过快,导致后程乏力.  相似文献   

10.
张芳超  曾城 《精武》2013,(35):11-12
随着游泳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水意训练越来越引起教练员的关注。多样式划水对水感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对花样游泳练习法的认识了解,将多样划水的划水方法稍加改动,降低难度,训练过程中穿插一些变化游,提高运动员的兴趣,注意力,以保证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增加多种趣味性划水辅助性的活动,让运动员更好的练习以及对训练前后的运动成绩,划水次数,划频,划幅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游泳训练中增加的多样划水练习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划水质量,从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为提高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培养游泳兴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流水游泳池进行速度感觉练习与表象训练,来提高运动员100米自由泳前程50米速度感觉能力。实验将24名运动员分为A组(流水游泳池练习和表象训练);B组(表象训练);C组(控制组),每周3次共4周。结果为:1.A组速度感觉能力有明显的提高,2.单手5次划手频率感觉指标是有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上海游泳水槽无论在方案设计还是在仪器配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应用水槽三线速度测试系统和水槽训练方法对施扬的游泳技术以及运动能力进行分析和诊断,探索出一套个性化的科学训练模式;同时,也为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在水槽的训练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槽的水下摄像系统,对3名上海优秀运动员和4名一线运动员进行水下打腿动作测试录像,利用图像解析软件对技术录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优秀组队员的水下潜泳腿连贯性优于一线组队员;个性化的专项技术训练、能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有利于打腿能力的提高,为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景晨 《体育科研》2019,(2):68-71
探讨手足相关派生指数与运动等级的相关度,为游泳运动员选材形态指标的精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34名上海区级游泳学校、上海高校、上海市队、浙江省队游泳运动员手足表型进行测量统计并计算相应派生指数,对不同等级运动员手足面积表型与运动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子游泳运动员手足面积表型与运动等级均无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小于0.3),女子足部派生指标与运动等级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仅手部面积Ⅰ表型与运动等级存在极显著性低度直线相关(P<0.01)。结论:手面积Ⅰ表型可入选女子游泳运动员二类选材指标。女子游泳运动员足面积表型和男子游泳员手足面积表型均不具备选材评价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15.
缪佳 《体育科研》2012,33(6):1-6
从对上海运动员(包括引进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成绩的分析,总结上海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奖牌及参加人数最多的游泳项目的发展特点,提出上海竞技体育发展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先进的训练理念、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既有国际影响力、又能成为未来社会栋梁的新型运动员。并探析上海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奥运会为主要发展目标,在提高上海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同时,辐射、引领中国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游泳水槽在现代游泳训练和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游泳水槽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和研究概况,其中,游泳生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了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能力和技术经济性的研究;在生物力学方面,主要的研究集中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概括了游泳水槽在游泳速度训练和水上专项力量训练方面的应用。在水槽将来的应用和发展中,游泳运动技术与体能研究相结合仍将是研究的重点,同时,通过生理学的测量对游泳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后,可以对训练的有效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and female finalists in the 100-m distance at the 2016 European Championships in swimming (long-course-metre). The performances of all 64 (32-males and 32-females) were analysed (8 swimmers per event; Freestyle, Backstroke, Breaststroke and Butterfly). A set of start and turn parameters were analysed. In the start main outcome, male swimmers were faster in Butterfly (5.71 ± 0.14s) and females in Freestyle (6.68 ± 0.28s). In the turn main outcome, male and female swimmers were faster in Freestyle (males: 9.55 ± 0.13s; females: 10.78 ± 0.28s). A significant and strong stroke effect was noted in the start and turn main outcome, in both sexes. In the start plus the turn combined, males and females were faster in Freestyle (males: 15.40 ± 0.20s; females: 17.45 ± 0.54s). The start and the turn combined accounted almost one-third of the total race time in all events, and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were noted across the four swim strokes. Once this research made evident the high relevance of start and turn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aches and swimmers should dedicate an expressive portion of the training perfecting these actions.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上海游泳水槽独有的“三线运动分析系统”对石峰术后的游泳技术进行精细化分析与诊断,采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评价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功能的恢复,同时对其在术后的专项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为运动员在以后的伤后训练中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Freestyle race pacing strategies (400 m) were compared between elite able-bodied swimmers and those with minimal physical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S10 classification) and visual disabilities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S13 classification). Data comprised 50-m lap splits and overall race times from 1176 400-m freestyle swims from World Championships, European Championships and Olympic/Paralympic Games between 2006 and 2012. Five pacing strategies were identified across groups (even, fast start, negative, parabolic and parabolic fast start), with negative and even strategies the most commonly adopted. The negative pacing strategy produced the fastest race times for all groups except for female S13 swimmers where an even strategy was most effective. Able-bodied groups swam faster than their S10 and S13 counterparts, with no differences between S10 and S13 groups. The results suggest adoption of multiple pacing strategies across groups, and even where impairments are considered minimal they are still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detriments in comparison to their able-bodied counterparts. Th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related to pacing strategies to ensure optimal swimmer preparation for competition. Analogous performance levels in S10 and S13 swimmers also suggest a case for integrated competition of these classifications in 400-m freestyle swimm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