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课程改革的知识观问题是一个具有根基性、前提性的重要理论问题。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此问题作了多维透视,主要表现为基于哲学知识论的研究、教育学视角的研究、知识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及心理学视角的研究等。不同研究视野加深了人们对课程改革知识观的认识。对此问题还需要更加明确研究的问题域,从单纯思考知识观的本体论解答转向教育中知识之于人的"意义阐释"。同时,也要充分关注教育实践中本真存在的知识观问题。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传统的外语课程存在"重工具、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化","重西方、轻本土"和"重技术、轻对话"的弊端,亟待改革。因此,外语课程应当按照后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通识教育、开发本土文化与构建外语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传统的外语课程存在"重工具、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化","重西方、轻本土"和"重技术、轻对话"的弊端,亟待改革.因此,外语课程应当按照后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通识教育、开发本土文化与构建外语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来源,是课程设计与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当代知识观已经或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转换,即从重视"客观性"走向重视"理解性",从重视"反映性"走向重视"建构性",从重视"普遍性"走向重视"境域性",从重视"公共性"走向重视"个体性",从重视"描述性"走向重视"规范性"。知识观的转型为课程改革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课程改革必须反映新知识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今资讯知识倍增的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灌输式"的外源性教育难以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于是纷纷将目光转向学习者本身,强调学习者内源性学习的重要性。国内学校对英语教育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两大"转身":一是从过去的重"师"转向现在的重"生",强调学习能力,也就是英语自主学习研究;二是从过去的重"教"转向现在的重"学",强调学习方法,也就是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虽然两个维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材.教法》2016,(10):122-127
通过对英国2008版和2014版的KS3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深入剖析其社会背景和所隐含的教育理念的变化,可以看出英国地理课程标准的三个转向,即文本更简洁,将课程编制的责任还给教师,以体现其教师观的转向;转换观念,删除达成目标的水平分级,以体现其评价观的转向;知识引领,走向新的知识追求,以体现其知识观的转向。其中尤以"选择什么知识构成课程""怎样在放权与监控之间寻找平衡点"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的地理课程改革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爱梅 《函授教育》2003,7(2):98-100
要实现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其中心环节就是要改变我们现行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和学习观。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和学习观为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外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建构自主、合作、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材观发生了重要的转向:走向范例和文本的教材观、走向人性化和儿童化的教材观、走向开放与建构的教材观、走向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教材观。从知识建构角度出发,新课程强调教材是范例,是一种学习的材料和资源,而不是必须服从的"权威"。新教材应从儿童的世界出发,体现多角度、深层次理解和呈现课程标准的开放理念,以满足不同地区和学校对教材使用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从"预成"走向"生成"--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预成"的教学观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一定程度上使教学陷入了僵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在把握建构主义理论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变革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诸多环节中,突破传统,从"预成"逐步走向"生成",实现教学和生命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0.
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建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是职教课程发展趋势.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的建构隶属于能力本位的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转为"学程".  相似文献   

11.
两种知识观及对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论中存在两种知识观:理论性知识观和实践性知识观,它们从深层观念上对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产生潜在而强大的不同影响.理论性知识观藐视通过实践而获得的所谓"经验",剥夺其作为知识存在的权利,必然导致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弱化.实践性知识观不仅尊重理论性知识的实践价值,而且强调实践性知识对于实践的重要性与依赖性及其在理论性知识实现实践价值中的中介作用,因而能够有力地促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彰显.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与现代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追溯中国古代师德观,回归“以人为中心”的主流取向,涵盖知识、能力、道德、精神等四个方面。新时代教师教育既要坚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知行合一”“务实宽厚”等古代师德观的本真意涵,也要融入时代特征,秉持“求新求精”“为真求是”“扬善求美”“笃学尚行”等现代理念,实现“再生性创造”。明确师德建设的“三个转向”,以优质文化推动教师道德建设,架起从古代到现代的师德之桥。  相似文献   

13.
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是政策和技术层面的运作,更应是思想、理论和方法层面的革命。本文从价值论、认识论角度认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当从主客两分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从外烁论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由知识本位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由单向传授的教学观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只有这样,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才具有时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其中心环节就是要改变我们现行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和学习观。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和学习观为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外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建构自主、合作、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课程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后现代课程观对大学写作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大学写作教学的课程目标要有利于学生成为"发展实践者",大学写作教学的课程内容应由封闭走向开放,大学写作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习者的自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16.
外语学科教学知识是外语教师知识的一部分,是外语教师对外语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知识的理解与整合,其实质上是外语教师的个人知识。文章旨在分析新手外语教师知识的"实然"与"应然",探究新手外语教师建构学科教学知识从"实然"走向"应然"之路径,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和促进新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静 《现代语文》2007,(5):106-108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在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收效甚微、知识信息总量迅速增加的事实面前,外语教学法研究从"教师如何教"转向了"学生如何学",即转向对学习者本体的研究上,其中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学习效果好的学习者的特征,这种研究后来发展成为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说明文文本价值的彰显与语文学科的应用取向、体系建构及由古典而现代的语言转向紧密相关.中学说明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知识板结与知识错位的两大问题,在知识观念上固守着表征主义知识观.由表征主义向生成主义的知识观转向,为说明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审思视角.在生成主义知识观看来,说明文教学期待着由知识客体走向知识主体、由知识概念走向知识情境、由知识结论走向知识过程、由知识接受走向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9.
受市场经济影响,英语专业教育过分强调了经济价值,而忽视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按照科学规律办英语专业教育,导致市场供大于求。文章认为当前要加强英语专业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专业内涵建设,树立“大外语观”,并从认知、知识、文化、能力、技术五个方面来阐述“大外语观”的内涵,以其推进英语专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海  张艳萍 《教育探索》2009,(1):99-100
道德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道德品质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学习者的学习观必须由传统向现代转向,即由"知道"向"体道"转向,由理解向认同转向,由"占有"向"获得"转向,由"再现"向"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