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在现有校本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校本微课程动态资源的必要性,阐述了其资源构成、开发途径与建设概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验证了翻转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校本微课程动态资源建设的价值及意义,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达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学英语校本课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状况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观能动性亟待增强。本文先从英语校本课程的内涵探讨入手,进而阐述英语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适应校本课程开发实际需要的现状,最后对保障英语教师顺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机制做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自2008年初至今的五年,我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校本性、人本性、科学性、拓展性、趣味性"原则,以学校特色建设为突破口,突出学校文化和地方特色,紧紧依靠广大干部、教师、家长、学生及社区工作者,开辟出了一条扎实有效,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一、高屋建瓴,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团队2000年,山东省素质教育会议后,我校开始了校本课程的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建设,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校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学校立足于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个“亮点”,以学科团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抓手,进行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力求借此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多方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推动学校校本教科研的均衡发展,期望实现“学校自身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教育质量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的发展,而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职业学校要依托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平台,以建构教师专业学习团队为途径,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突出教师主体的努力、学习的氛围、团队的合作、专业的引领,这些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群体增强自己的职业生命力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开展校本教研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7.
影视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生动真实的语境和具时效性的地道表达方式,影视视听说教学能更有效地达到传统的听说教材无法实现的教学目的。本文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影视英语教学团队在进行大学英语校本特色课程影视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师资培养,特色教材开发及教学研究和改革方面所取得的系列实践性成果,总结了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创新之处,为与国内高校影视英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民主化的深入,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受到各级学校的重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占重要角色,同时教师的参与也促进了课程的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很多学校中,教师是以个体方式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这种参与方式是对教师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但也具有局限性。针对这种局限性,教师需要意识到团队合作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伟 《海外英语》2012,(21):59-60,7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形成了许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英语校本优质课程结合了优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特点,在实际开发中表现为需求主导型、条件主导型和目标主导型三种模式。成熟的英语校本优质课程的开发理念要兼顾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的利益,即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0.
周东妮 《海外英语》2024,(2):116-118
始于20世纪西方国家的校本课程近年来在全球各国愈来愈受到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由基础教育逐步深化推行至高等教育领域。结合文献综述与实践经验,文章提出高职酒店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坚持校企合作、实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持续动态化的基本原则。文章从校本课程建设主体、建设渠道以及课程建设保障机制三个维度对酒店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展开探讨,以期为酒店英语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推进导师专业发展。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标准是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素质标准包括导师入职标准和导师入职后的发展标准。科研水平是导师入职的主要标准,包括导师学历/学位、职称、科研经验、科研项目与经费等节点,是导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指导能力是导师入职后发展的主要标准,包括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岗位职责、指导经验、课程与教学能力等节点,是导师专业发展素质的核心维度;师德修养是导师专业发展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导师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等节点;导师自我角色认知与管理能力是导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维度,包括导师不断提升自己思想和业务素质、研究研究生教育等节点。推进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导师专业发展机制,更需要导师自主、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偏低,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互动机制,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尤为迫切。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互动机制的建构,关键在于明确职教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以及职称评定制度,并使其相互衔接,形成良性互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它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利益密切相关。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而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化。教师评价体系也会日趋完善,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评价两者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刘宁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3):62-65
我国成人职业能力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体现为终身学习思想宣传不够,职业能力开发未得到重视,成人参与职业能力开发鼓励政策匮乏,开发质量不能保证,培训流于形式。促进成人职业能力开发,关键在于营造全体成人参与职业能力再开发活动的浓厚氛围;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调控作用;构建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就业准入。  相似文献   

15.
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而教师专业发展是造就现代化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增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一,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创设和谐人际氛围,实现教师专业自主成长;其二,建立去行政化的学术机制,构建研究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通过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造就专家型教师,造就教育家;其三,合理分配培训利益,改"施教"为"促进",走"教育下乡"之路,构建服务型教师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发展的假设是:人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受专业协助的品质和力度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镶嵌于学校情境脉络中。本文旨在从教师个体的社会心理层面探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新的分析框架涉及感受(feelings)、关注(attention)、激励(promptings)、组织(organization)等四个维度。这里以一所学校为例,根据这四个维度编制量表,通过数据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以验证其效用。  相似文献   

17.
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使教师有意识地把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变成为自觉行为,并始终保持自我更新的发展方向,为真正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不良教师文化却对教师专业信念的形成、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专业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基本情况,探究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对某省级示范高中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与分析,发现了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素质,实现专业发展。本文阐述了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视域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Current debates concerning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early reading have focused on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a literacy coach in providing sustained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teachers?? learning from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 the response of first-grade teachers to a model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at did or did not include a literacy coach (i.e., PD Coach or PD No Coach) by examining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ir instruction, and student outcomes. We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eachers?? views about their school climate, as these might influence their response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Results showed no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upport of their principal, or opportunities for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teachers. The PD Coach teachers differed from the PD No Coach teachers in aspects of instruction relevant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Further, students in PD Coach teachers?? classrooms made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word decoding from fall to spring. The support of the principal contributed to these outcomes. The results suggest benefits of a model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reading that included school-based coaching for first-grade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