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编者推荐:宜将第二部分“第二遍电话”和第三部分“太阳的颜色”调整顺序。这样,“第二遍电话”就不只是用来凸显“爱父母”,而是用来凸显“怎样爱”——从小事做起。原先的顺序,虽然将“爱”的内容向纵深开掘,但缺少“怎样爱”的层面。新的顺序,既将“爱”的内容向纵深开掘,又提升了“怎样爱”的层面。如此,泰瑞莎修女的话就“不够用了”。  相似文献   

2.
“爱”“恨”是一组对称的反义词,但在语言的使用中,“爱”“恨”却是不对称的。从具体调查来看,“爱”“恨”的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句法成分层面以及语义层面。基于此,在探究“爱”“恨”不对称表现的同时,阐释“爱”“恨”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期对反义词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及其疏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师生关系构成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教育中“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动”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层面:人——人关系层面(人际关系)与教师——学生关系层面(角色际关系)。前者是最基本的层面,后者基于前者而构筑。现代教育恰恰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固定”下来,这虽然保证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秩序,但却使得这种关系变得“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它同样导致了师生关系中爱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阎奇男先生的《“爱”与“美”——王统照研究》是王统照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从王统照的文艺观、文学创作和比较理论,挖掘出“爱”与“美”是王统照的灵魂,而这种爱与美的研究是与比较文学结缘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伤逝》的内涵是双层否定 ,我们既要从显在的层面读解出小说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否定 ,更应将《伤逝》置于“国民性”的天平上衡量 ,透过“诚与爱”的地平线 ,从隐含的层面进入文本 ,发现作品还有对“缺乏诚与爱”和怯懦虚伪等的国民劣性的隐性的深沉否定。《伤逝》实质上就是鲁迅构建的双重否定的忏悔迷宫。忏悔只是构成反讽的一种手段 ,并在效果上形成“陌生化”。  相似文献   

6.
G-I-V-E     
文意层层深入。作者在阐述“给予”时分为两个大的层面,即“得到”和“明智、美德、快乐”。在“明智、美德、快乐”中又细分为三个层层深入的层面——“给予”的思想境界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欧建招 《广西教育》2009,(25):37-38
一、简洁复习。激趣导入 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从小就爱鸟、爱看鸟、爱听鸟语、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而且作者还经常和鸟儿接近——跟鸟儿交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陶行知思想的角度,通过教育案例“用爱心温暖贫困学生”“用信心鼓励自卑学生”“用耐心宽容问题学生”诠释了作者的教育格言——用爱与宽容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拴绳的枣树     
“每棵红红的枣子上都有一根小绳”——无理而妙——其爱心不显山不露水,爱得自然深沉;将“爱”定位于“盼望成长”,其爱境界高远。“拴”——个性化的超常举动——“亏他想得出来”!  相似文献   

10.
升格前作文主旨不集中的原因是,作者思维发散后,还未聚合。升格后作文提升层面的要诀是,作者思维品质具有深刻性——第四例向纵深开掘——宽容成了自己“生命的要素”。但是,前三例只从生活的类别上来列举,是不深刻的;应从“如何变成生命要素”角度举例——此三例中已有此意,只是作者未能有意识地运用它们——升格无止境。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谎言     
编者推荐:此文的曲折源于“爱”;母女之间的爱以“谎言”出之——新奇。为着凸显母女之间爱的纯净,用“神汉”的“谎言”反衬——亲情无功利。  相似文献   

12.
符礼科 《四川教育》2013,(12):43-43
【教学片断】在教学《老王》这一课时,有位教师设置了第四个教学环节——“品读精段,换位体验”:师:老王与作者一家的交往正体现了“以心换心,以爱换爱,以善良去体察善良”。文中“老王送蛋”这一节就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用心阅读这一段,来个换位体验。师:一直到文末,作者还在“愧怍”。假如你是作者,生命垂危的老王给你送蛋时.你在哪些方面会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此文“写画”,但不是将画写成说明文,而是写成散文。这一大胆尝试——提供了宝贵的“写画”经验:①以“窗”作为景物变换的线索。文章从天上的圆月写到屋内的玫瑰,借“窗”过渡;精致的床放在“窗前”;小小的鸟架在“窗的一边”。全文凭窗换景。②以“爱”为指归,给静景以动态描写。熟睡中孩子享受到母亲许多动感的爱,这些想象难能可贵;但更奇的是“一片又一片的玫瑰花瓣悠悠地飘落在小苗旁”,“鸟妈妈用翅膀紧紧地裹着幼弱的孩子”——画面上陪衬物也让作者写活了,用来凸现主体事物。有“大动”的想象,也有“小动”的想象,所有“动”的想象都指向主题——爱。  相似文献   

14.
这里以《爱如茉莉》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一句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句子:病房里,那株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进了我们的心中。第一位老师执教:师:这段话有没有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什么?生:我从“洁白纯净”感受到茉莉花很美。生:我从“缕缕幽香”感受到花很香。生:“钻”说明作者的感受很深刻。师:你从“钻”这个词中还能感受到什么?生:是爱留在了作者的心中。生:作者的心被爸爸妈妈的爱感动了。师:真正打动作者打动我们的是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5.
陈洁 《父母必读》2012,(4):106-107
“在意识层面,健康是真实;在心灵层面,健康是爱;在行为层面,健康是与人为善。”  相似文献   

16.
我的老师     
角度之一:“爱”贯始终。全文自始至终流淌着“爱”的乳液,那是纯真质朴的师生之爱!这“爱”,先是老师爱学生——从不打骂我们“却偏偏”有一次“好像要打”,那一举一落、一“敲”一“笑”,把老师对孩子又气又爱的神态刻画得多么逼真!寥寥数笔,一个温柔善良、热爱学生的好教师的形象跃然纸上,拉开了全文“爱”的序幕,接下来老师教我们翩翩起舞,让我们观寨蜜蜂,领我们深情读诗,掀起一圈圈“爱”的涟漪。而那“不知还值不值得提”的同学问的纠纷,作者却偏偏详细叙写,且从心灵深处呼喊出“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把“爱”的感情推向纵深。学生爱老师之“因”恰恰是老师爱学生之“果”,那对老师写字时的凝视、对老师握笔姿势的模仿,放假前对老师  相似文献   

17.
来往     
《中学生百科》2010,(10):62-64
随着“来往”的低调开张,我们的“微博”也低调开张了……由此大家可以知道,我们是一个低调的编辑部——才怪!欢迎爱凑热闹、想要监督编辑工作的读者、作者们不要低调哦,热情地@我们吧!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体验作者情思。——以“文”的领悟带动对“言”的理解。2.研读文本,联系背景材料,解密“追忆”背后的文化。——以“情”的体验带动对“意”的把握。【创意说明】《观潮》着眼于“潮”,立足于“观”。“观”者,看也。本课以“看”为着眼点,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周密“看”到了什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解密“追忆”背后的文化。用这三个主问题意在构筑起“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阅读心理模式,引导学生从“是什么”的层面进入到“为什么”的层面,从而引领学生从繁华热闹的“文本地面…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有一个“很深刻”的要求。作文运用材料,要向纵深开掘。下面介绍将材料写出深意的做法。一、逆锋运笔当事件向前发展到高潮时,反向落笔。本刊2005年3月号下半月《“你先挂”》,此文载体“你先挂”托起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母亲牵挂女儿”,母亲打电话到学校同女儿通话,每次的“结束语”都是“女儿,你先挂”;第二个层面“女儿牵挂母亲”,母亲出差外地打电话到家同女儿通话,当母亲再用过去的“结束语”时,女儿说“妈妈,这次你先挂”——反向落笔“你先挂”,接过爱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20.
“春天——春天——我——爱——你——”大脸猫晃动着它那张大脸,站在河边不停地呼唤着。穿山甲老师看着春游的孩子们,露出了少有的微笑:“孩子们,春天好不好啊?”“那还用说吗,”大脸猫说,“您没听我一直在喊:春天,春天,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