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作要领 两脚开立与肩宽,双腿直立,双手从大腿根部开始拉伸,沿膝盖、小腿、脚踝、地面依次进行。使整个大腿后群肌肉有抻拉的感觉,双手能触及的极限是自己的最佳锻炼点。  相似文献   

2.
依据运动承诺、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建立基于运动承诺的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假设理论模型。采用运动承诺、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 果等心理量表对582 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 与观测数据拟合很好;锻炼内部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对运动承诺均表现为显著正影响,外部动机对运动承诺表现为显著负影响;运动承诺 能够很好的预测锻炼行为;并且锻炼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通过运动承诺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3.
徐立 《体育学刊》2000,(4):19-21
通过在运动课中增加专门性身体锻炼这一环节,结果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与能力以及体质都得到提高。身体锻炼与运动教学的目标、理论依据、原则与方法、对生理负荷的要求与对时间的需求都不同,在体育课中不能以运动教学代替身体锻炼,应增加专门性身体锻炼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 ”理念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运动健身产业深度融合,各种类型的App软件被开发出来,其中运动类App是移动互联网和运动健身项目的连接点。运动类App作为一种新型健身途径,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运动类 App 在哈尔滨市大学生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研究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动机及锻炼行为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为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影响寻找结论。  相似文献   

5.
白灵 《健身科学》2014,(5):52-52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和锻炼对于健康的益处,可锻炼也不能盲目,是要讲究一定科学的。下面是一些数字化锻炼的指标,只有让你的锻炼科学化、合理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男女共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18周的珍珠球锻炼,测量并比较锻炼第1周、第10周、第18周体重、BMI、肌肉重、脂肪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大腿围等8项体型指标。结果表明,通过18周的珍珠球锻炼,男女大学生各项体型指标都出现积极变化,说明珍珠球运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体型,使脂肪减少,肌肉增多,呈现健康体型。  相似文献   

7.
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了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分别采用改编的<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的测量,被试为西北民族大学196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参加运动的动机得分最高的是认同调节,其次依次为外在调节、内部动机、无动机.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与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外在调节和无动机则与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能够积极预测锻炼行为的各个方面,外在调节对锻炼强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能否取得锻炼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锻炼效果,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锻炼方法,二是锻炼中的运动负荷。完成各种运动动作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从体育课中及电视的各种讲座中学得。不管其掌握的程度如何,即使是粗略掌握,也可以作为锻炼的方法之一而运用于锻炼的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陌罂 《健身科学》2014,(11):62-62
说起我的健身故事,我自己都感到脸红。不是我没锻炼过,是下定了决心,而且是天天下决心,却都没有坚持下来。算起来,我练过瑜伽,练过跳绳,打过羽毛球,踢过毽子、学过跳舞,还跑过几次步,但都没有坚持下来。好吧,我承认我自己很懒,但即便这样,我也还是会锻炼的。  相似文献   

10.
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跨理论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坚持阶段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最长、每周锻炼次数最多,行动阶段的锻炼者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最多;②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锻炼频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③处于行动阶段的锻炼者锻炼动机最强;④在前意向→意向→行动的变化阶段,锻炼动机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在行动→坚持的变化阶段变化非常小,且有减弱的趋势,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阶段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学生运动自信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观锻炼体验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有效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小学生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运动自信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600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学生运动自信与其锻炼行为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运动自信与积极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心理烦恼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运动自信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锻炼时间(R~2=0.046,p<0.001)、锻炼频率(R~2=0.039,p<0.01)、锻炼强度(R~2=0.028,p<0.01)以及积极幸福感(R~2=0.133,p<0.001),运动自信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烦恼(R~2=0.025,p<0.001);运动自信既可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也可以通过主观锻炼体验的中介作用对锻炼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结论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小学生运动自信影响锻炼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于指导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增强体质,改善健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60岁以上)进行运动锻炼,对保持键康、防病祛病、延年益寿、尤其是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大作用。老年人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运动锻炼适应能力的减退,对运动锻炼的生理刺激缓冲余力小,对突击性过大的运动刺激应激能力差,较小的不正确的运动锻炼,如大强度激烈的运动,都很容易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带来伤病乃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
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大众参与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锻炼能够降低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减少抑郁、焦虑症状,缓解认知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对心理障碍患者的运动干预不仅能直接减少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促进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还能作为在常规疗法无效时减少症状的选择。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主要有3种途径:锻炼中的社会支持,锻炼中的积极体验以及锻炼导致的生理变化。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既对锻炼行为的坚持有促进作用,也能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支持,辅助个体解决心理与行为问题;锻炼中产生的积极体验如效能感、身体自我与自尊等能有效地帮助个体对抗抑郁、焦虑症状,促进心理健康;锻炼导致的生理变化与抗抑郁药效果类似。锻炼体验概念的整合、锻炼的作用、身心研究的交叉融合以及锻炼方案制定中的群体差异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若在实践中将运动干预作为心理疗法,则还需要对运动干预的作用范围(心理障碍类型)、效果(对患者有哪些方面的改善)及机制(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改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运动承诺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承诺是用于表示促使人们坚持某种行为的动机力量的一个术语。由于运动行为坚持对运动成就和锻炼效果的重要性,运动承诺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运动和锻炼心理学的前沿。对运动承诺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希望能为锻炼坚持和退出现象的研究以及采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在十多年的健身锻炼实践中摸索到一些体会,健身锻炼要随着季节变换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经过调整会增强耐热健身锻炼的效果。每到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动一动就出汗,在这样的天气怎样进行健身锻炼呢?我认为天再热也要动一动。然而,运动要讲究科学,要对健身锻炼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FI),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适宜参与中、小强度锻炼,且性别差异不大;中学生参与大、中强度锻炼更能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大的运动愉快感,且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喜爱参与大强度锻炼.研究指出:就大众健身锻炼而言,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身体锻炼运动处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学习、锻炼兴趣等特点进行实验设计,探讨大学生锻炼的最佳运动方案,提出锻炼的频度、心率负荷控制、时间之因素合理配方,为指导当代大学生达到最佳锻炼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为设计不同类型的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观念吗——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是运动锻炼心理学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近年来国外身体锻炼与身体自我之间关系有关文献的回顾,发现无论是横向研究结果与纵向研究结果,还是身体锻炼对自我观念是否有肯定作用的研究结果都不统一,究其原因或许与研究设计和研究人员等因素有关;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瀚夫 《体育博览》2014,(2):112-113
如果想要成为随时待命奔赴特殊战场的特种兵,你需要每时每刻都能让肌肉得到锻炼,同时又安全的维持自己的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老年阶段解剖生理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参加运动锻炼对增进身体健康、预防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提出老年人在运动锻炼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