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沿袭本科体育教学的模式中转变到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轨道上来.构建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体育教学新体系,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袁利红  朱富强 《精武》2012,(25):55-56
高职体育教学应与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突出职教特色,在完成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和培养体育素养的体育教育共性任务的同时,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积极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与建设工作,增加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明确了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现状,本文从改革教材、实施教学内容模块化、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应以“现代健康观”为指导、以“社会化”教育目标为导向、建立新型的“生活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评估体系等一系列观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颠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体,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通过多专业渗透的方式重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目的在于科学构建学生的技能体系,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依据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内涵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内涵:第一,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标准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第二,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通过组织加工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  相似文献   

7.
刘彬 《精武》2013,(17):66-67
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中职生有别于普高生,中职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以职校特色,职校学生需求为本,真正构建出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策略。本文试图把体育和"智慧、就业"相结合,构建中职体育"智慧激发和就业引领"策略,为中职体育教学提供浅见。  相似文献   

8.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齐丽敏 《冰雪运动》2008,30(2):73-76
分析当代社会需求高素质人才的特征,以及冬季体育的教育学、社会学功能,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高校冬季体育与就业教育规划相结合的理念和构建冬季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科学性,提高体育的影响力,强化人们对体育功能、作用的深刻理解与理性认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和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改革高电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强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落实和规范课程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对高电压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实践教学质量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为研究对象,在“产教融合”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特点和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主要结论:①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②强化双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③建立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专业布局与地方体育产业结构相匹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④完善现有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过程取向与主体取向相结合的评估体系。⑤健全政府保障体系,加大教育经费的保障和投入。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参照,提出建设体育教学技能创新实验室的构想,分析体育教学技能创新实验室的价值与意义,确定体育教学技能创新实验室的基本目标为促进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创新、推动体育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变革、促进体育教学控制过程的科学化智能化、推动本专业教育实习过程的优化、促进体育学科实现从经验向科学的蜕变.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专业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崇喜  郭潇 《体育学刊》2005,12(6):91-93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课程教材的改革是其核心内容.各个院校需要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落实教育部启动的"质量工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导向,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材设计理念,确立科学的编写规范和方案,推进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的创新,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究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笔者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指出必须以服务为宗旨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育人方针举措,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合格人才,以学生为根本注重教师角色转变,并思考与体会对机电类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模式,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量合格技术技能型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正>一、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1.体育教学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三级目标体系,并指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一旦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就应立即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首要依据,就是体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和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提出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实用型教学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核心确定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岗位英语需求有机结合,同时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本质是为不同的行业培养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鲜明的职业定向性,高职教育实质就是服务市物的就业教育,是一种以服务市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劳动就业竞争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体系本质上应与职教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突出培养与学生劳动就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身心素质,充分体现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在学生今后劳动就业中的实用价值和人性化概念,真正实现高职体育教学从课堂向未来延伸。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地迅速发展,急需大量的综合性优秀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必须秉承理念,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现代青少年身体素质,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高职体育能力。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则可以学习"行动导向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和优化学习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近两年来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专项毕业生就业及社会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去向重点集中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目前中小学校对健美操专项毕业生有较大的需求,影响健美操专项毕业生就业因素有学生就业观念偏高,教学能力欠缺,技能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提出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需加以完善、加强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等对策,为提高健美操专项毕业生在教育教学岗位的就业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职体育课作为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基于新时代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分析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素质培养的时代价值,提出以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重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以提高认识为前提,加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以提升体育教师教改能力为关键,完善体育教研机制;以强化学生职业体能训练为重点,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抓手,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宋晓红  张环  王玉扩 《精武》2012,(32):1-2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取向,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内涵,诠释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课程价值,提出了学生职业实用体育的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等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取向,强调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关注学生职业实用体育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