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提出“聊课”活动之前,我们学校的集体备课主要是以一位或几位老师的汇报形式开展的。我们发现,这样的活动效率并不高,针对性不强,容易把集体备课当成个别老师的任务。经与学校协商,数学组在集体备课中以“聊课”的形式开展,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大家选取教学中的某一道题、某一个话题,甚至学生的某一句话展开交流。下面梳理了近期开展的“聊课”活动,抛砖引玉,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2.
学校承担教学开放活动,杨老师需要执教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一课。这节课先后试上三次,每次试上后,听课教师都坐下来参与评课,杨老师再根据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加以修改。所以我们可以称这样的方式为集体备课。本文仅就"认识圆柱"的集体备课环节作一介绍。活动纪实[第一次试上及集体备课]学生自学书本,圈出关键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依次板书圆柱的特征。教研员1:杨老师的课是为开放活动准备的,我们要通过集体的智慧尽量使这节课能充分体现新  相似文献   

3.
一年来,我一直很关注网络教研,发现大家对网络集体备课特别看好,有些地方已经掀起了网络集体备课的热潮,有行动尝试,也有认识研讨。那么,网络备课到底具有多少优势?在网络集体备课中还存有哪些不足?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宁下面是在网上论坛中组织教师关于网络集体备课的众家研讨,整理摘录其中的内容,希望大家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4.
集体备课是凝聚集体的力量,大家在一起集思广议,探索新课程教学思路。集体备课也为教师们提高自身的业务搭建了平台。我们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集体备课越来越成为高效课堂的关键词。不可否认的是集体备课确实极大地节约了老师的备课时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但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将团队备课和个人智慧很好结合,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6.
同一节课,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老师们进行个人备课,由一位老师执教实施,在集体听课的基础上,老师们进行讨论、调整的磨课过程,再由一位教师备课、执教实施,其他老师再听课.这就是"一课两讲"的集体备课方式.本文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为例说明这种教研模式.所选教材为山东科技出版社的司南版教材.  相似文献   

7.
关于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在理念阐释、课程理解、教材解读、教学实践等行为中碰到的疑难和困惑可谓很多,当个体的学习、研究和探索不能解决问题时,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了借用群体的智慧,于是各地各校的“集体备课”开展得如火如荼。“集体备课”不是新课程的“附生物”,而是一向有之,老师们也确实在集体备课这个群体研训活动中增进了对新课程的理解,找到了一些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操作策略、方法和手段等。  相似文献   

8.
集体备课越来越流于形式。许多老师嫌集体备课耽误时间,不解决问题,而领导又有要求,只好应付差事。从语文学科看,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具体说来,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围绕课进行的准备和研究。它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为老师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研讨情境,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的一种体现。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是指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以研讨教材、教学为载体,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校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了《江苏教育》2006 年第3期登载的王少华老师的一篇文章《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教案》,对王老师的观点我深有同感。确实有一些教师将集体备课的经念歪了,使集体备课变成了集体教案。为了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将一学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集体备课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集体备课也应该对集体备课的效果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反思。一、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中的存在问题语文集体备课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流于形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形式上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但在集体备课制度下的内容与形式,活动与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我们的调查,不担任主讲的老师对集体备课并不去认真准备,人是集中起来了,可集中在一起并没有发挥出集体的智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涉及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关于备课这一环节的改革就是大力开展集体备课。笔者根据自己参与集体备课的过程,在本文中简单论述了集体备课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优势的—个重要途径。集体备课主要通过集思广益来扬长避短,它集成员智慧于—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在备课过程中促使大家共同提高。备课组的活动坚持定时集体研讨与平时组员之间随机交流相结合的原则。其形式有:  相似文献   

14.
尽管集体备课对促进课堂增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早已得到证实,但遗憾的是当前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现状不容乐观,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其主要表现为:集体备课成了"聊天课",备课组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只是简单统一教学进度,分配练习卷和试卷的出卷任务,  相似文献   

15.
集体备课就是教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共同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准备上课。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备课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个人备课如果遇到疑难,往往苦思冥想,仍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集体备课时,通过大家共同磋商,互相琢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对于低年级语文阅读课,怎样上才能体现听说读写同时起步,实现整体优化呢?大家都感到是棘手的问题。在集体备课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以《诚实的孩子》(五年制第三册4课)作为例子,共同进行讨论研究。讨论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师熟悉教学大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的前提下,认真抓好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即备课、上课、复习考试、教学研究和经验总结。一、抓备课。我校采取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各年级各学科固定每周半天,在大家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集体备课时先由一  相似文献   

17.
张小平 《广西教育》2012,(17):51-51
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老师们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我们五年级数学组以“圆”这一单元进行了集体备课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我们教研组就英语教学中如何采用集体备课形式进行了二年多的探索,不断加以完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教学效果良好。我校一般采用两种集体备课形式:一、老师们先自行备课,深入钻研备课组所规定的教材,写好教案,集中备课时,互相交流各自备课时确定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然后由中心发言人归纳,形成一个共识,最后各人修改教案,让中心发言人执教本课内容,并写好教后记。二、先集中备课,就备课教材进行讨论,形成共识,而后各人自行备课。通过实践大家体会到,不论是哪种形式,对备课质量的提高都有帮助,而前一种形式则更好一些。集体备课的好处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集思广益,正确无误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9.
【编辑提示】“框架式备课”是在教师个体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涵盖教学目标设计、重难点、教学模式、主要环节、作业布置等内容的备课框架,并经备课组讨论确认,形成可供每个教师使用的“校本教参”。在集体备课时,因为大家按照课标只备了教材,无法备学生和教法,“校本教参”仅仅是教师个体的备课参考,不能照搬。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校本教参”为蓝本进行“二次备课”,对自我潜能和智慧实施“二度开发”,最终形成自己上课使用的个性化教案。框架式备课的基本流程为:一是教师个体独立备课,每个教师事先要独立钻研教材、熟悉文本, 进行初步的备课;二是主讲人说课,阐述备课理念、文本分析、目标设置、重难点突破、课前准备、教学流程等教学设想;三是集体讨论,大家对主讲人的设计进行质疑、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日趋完善的教学共案;四是由主讲人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订,把修订好的共案放在校园网或发到教师手中,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的“二次备课”提供方向和借鉴;五是个人微调,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情、学情和教学风格对共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使血肉更加充实,细节更加丰满。值得注意的是,经过集体碰撞所形成的共案是框架式的、粗略的、大方向的, 老师们要在此基础上丰厚、补充和完善。当然,老师们形成个性化的再授课方案也不能脱离这个框架进行。这样,集体的智慧才能得以彰显, 有效的集体备课才能为个体授课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所提供的是泸州实验小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框架式备课形成的共案以及备课组老师在共案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授课方案。  相似文献   

20.
苑文防 《教书育人》2011,(32):31-32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集体备课的最终目标是达成共同的思想,而不是追求简单的形式上的统一。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种种非常之怪现象,甚至使"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