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趋势,强调翻译与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以安德烈·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操纵学派认为,翻译是一定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操纵下的改写。戏剧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样受到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操纵理论为基础,选取英若诚翻译的《推销员之死》作为案例分析,试图将操纵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主要从操纵理论的三个方面分析汉译本是如何受意识形态、诗学观及赞助人操纵的,以及论证其翻译创作的合理性,进而推之及操纵理论对戏剧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过程就是操纵的过程。《红楼梦》的两个全英译本各有千秋,但最终都没有真实地反映原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操纵。从意识形态与赞助人的角度出发,对于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和赞助人是如何操纵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对象以及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为客观地评价译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翻译选择受到社会、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操纵。作为翻译家的鲁迅对拟译本、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标准的选择与他的化、政治立场紧密相连。鲁迅在翻译过程中的诸多选择符合近代中国化转换的历史要求,折射出鲁迅建构新化的总体目标,因而本身也是一种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操纵学派的角度系统分析朱生豪、梁实秋和卞之琳的莎士比亚译作《李尔王》,用操纵理论三要素之一的赞助人要素对比其三人的翻译活动。以期突破翻译界一直以来的单一评价标准,转而从文化学派系统多元的理论角度分析其译作的历史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暴力与翻译     
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注定将结出暴力的果。翻译是暴力产生的场所,有翻译的地方就有暴力,二者如影随形,这是翻译的宿命,也是由翻译的本质决定的。虽然暴力是翻译的常态,但也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唯一选择。文章从历史、文化、译者的道德立场等方面分析翻译暴力产生的根源及其存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还是一种发生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交流。文本之外的种种因素都对翻译有影响,其中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操纵着翻译。通过对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的动机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对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译入语内的诗学是翻译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操纵因素,汉语诗学是一个多元的、不断演变的、较为独立的文学观念总和,译者和读者仅仅是片面地掌握并操纵诗学中的极其有限的规范。朱生豪使用白话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时,以包容的态度接受了欧化标准,并试图与传统诗学调和,采取了操纵改写策略,主要是顺从了汉语白话的诗学规范。  相似文献   

8.
权力与话语: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文化语境下,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具有操纵作用。其主要表现是意识形态对翻译的选材,翻译的解码过程,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目的的操纵。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调整民族心态,坚持本土文化身份,以务实的态度促使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语码转换,也是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传统的翻译研究注重原著与译作的对比,将翻译看作是文本之问的转换。然而翻译研究决不能忽视语言外的因素。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不同文化的交流首先是意识形态的交流。因此,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制约和操纵力度较为显著,本文试从文本选择、翻译量以及翻译策略三方面探讨了意识形态是如何操纵翻译实践的。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30):16-17
将翻译的文化操纵学派提出的诗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这一行为为译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利用描述性的研究方式,探讨了翻译诗学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通过社会的主流诗学和个体诗学两个线路对文学翻译进行操纵,从而使读者理解文学作品翻译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翻译中的"对等"和"不可译性"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是多方位和多维度的。意识形态制约和操控翻译作品的主题选择、输入来源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的翻译行为和策略。尽管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但不是绝对的。译者或当权者的文学观、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中的地位、译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也会对翻译实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丽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44-146
赞助人是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文学系统的外部因素,赞助人对文学系统内的翻译活动有操控作用。从勒菲费尔德理论假说出发,考察赞助人对晚清译介的操控,可以看出赞助人的权威操纵着这一时期的翻译选材,使这一时期的翻译选材呈现功利性、多样性和随意性。同时,赞助人的因素亦可用以解释译作变形和文化重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意识形态对于翻译行为的操控与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政论体文献作为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其翻译不可避免的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的操控之上.本文着重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和影响,以中共十七大报告英文译稿的翻译实践为个案研究,把翻译置于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中共十七大报告的英译过程中,为让译入语读者全面、客观、公正地理解原语文献中的政治观点,译者有意向译入语输出原语主流意识形态或采取某种方式顺应译入语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旨在介绍一种用于汉英应用翻译的以信息块为视角的语篇信息结构调整方法,这种方法以译语语篇规范为参照,通过语义群归类、信息功能、语篇结构三个层面对原文信息块进行调整、重组,使译文在信息结构上符合译语语篇规范。并通过翻译实例论证这一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列举了古今中外若干具有代表意义的翻译标准,分析了同异,出于种种原因,不赞同以“等值”,“信”,“忠实”作为翻译标准。提出翻译的价值由社会需要体现,而翻译的优劣由社会实践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16.
本立足于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结合笔的翻译实践,从语体角度阐述英汉翻译中的语言美现象。  相似文献   

17.
改编翻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技法,它冲破了传统译论中"信、达、雅"、"对等"等翻译标准的桎梏,是直译、意译失灵时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在语篇视阈下,改编翻译策略可灵活应用于商务广告、新闻报道、影视字幕等多种类型的语篇翻译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外,对翻译的定义与标准的界定和论述往往以“等值”为先。但这一理论却遭到我国许多学的反对,认为“等值”是不可能的,不切合实际和不可企及的。笔认为对“等值”问题的认识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在翻译事业蒸蒸日上的历史时期,应重新认识“等值”学说,并赋予合乎时代要求的新阐释。章就这一问题以及学翻译的等值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勒菲弗尔的“操纵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改写,改写就是一种操纵。所有的改写,无论其意图,都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旅游文本的翻译也难免受到译者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文章依据勒菲弗尔的“操纵论”,通过对甘肃景点介绍翻译案例的分析,探讨并总结归纳出基于“操纵论”的甘肃景点介绍旅游文本英译翻译策略,以期提高甘肃旅游文本的译文质量,为甘肃旅游文本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甘肃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