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胎儿民事权益的保护是我国法律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传统民法理论认为,胎儿是母体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胎儿不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但是,这一理论会损害胎儿的合法权益。鉴于此,各国对胎儿权益进行了一定的保护。相比之下,我国大陆地区的民事立法对胎儿权益的保护则显得比较滞后。在《民法典》制定之际,应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期完善立法,更好地维护胎儿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胎儿的权益保护在我国立法中很不充分,以致现实生活中胎儿权益受损时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适值民法典立法之时,有必要重新反思胎儿的法律地位以及我国目前立法对胎儿权益保护的妥当性,以确认其享有的权利范围;应当在采取附条件保护主义对胎儿利益进行保护的同时,扩大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范围,对胎儿在健康权、继承权、抚养损害、受遗赠权以及程序法上作为诉讼主体的权利等方面予以确认。此外,立法上还应对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方式作较为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由于胎儿未能成为各国民法上的“人”,给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带来极其巨大的阻碍。这一不足之处与当今尊重、保护人权的思想是不相适应的。胎儿人身利益的保护的立法规定,可在借鉴其他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新的民法典,尽可能对胎儿权益保护作出规范、系统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4.
由于胎儿未能成为各国民法上的“人”,给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带来极其巨大的阻碍。这一不足之处与当今尊重、保护人权的思想是不相适应的。胎儿人身利益的保护的立法规定,可在借鉴其他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新的民法典,尽可能对胎儿权益保护作出规范、系统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5.
胎儿利益经常受到侵犯,但是我国有关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几乎空白。参照国内外对胎儿利益保护方面的四种立法模式,即承认胎儿具有权利能力的保护主义、总括保护主义、个别保护主义和绝对主义四种立法模式,我国应摒弃绝对主义的立法模式,采用总括的保护主义。在胎儿利益需要保护的情况下,承认胎儿具有权利能力。对于胎儿权利能力的性质认定,采用法定停止条件说。  相似文献   

6.
浅议胎儿利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胎儿利益保护方面的立法尚有缺陷,笔者试图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国外立法例,提出在现实社会中对胎儿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使胎儿于母体内受到伤害的几率大为增加,探讨胎儿利益保护问题以求完善对胎儿的立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胎儿利益保护的研究依赖于胎儿权利能力的立法模式,我国立法应借鉴各国现有模式之利弊,采用不附加条件的总括保护主义模式并赋予"遭受侵害时尚未受胎"的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8.
胎儿利益是否需要受法律保护,这在现代社会是不言而喻,而我国刑法对此却没有相关规定。为了更好的保护胎儿的利益,我国刑法应该借鉴日本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9.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使得胎儿利益的保护面临挑战。文章通过对各国关于胎儿保护立法模式的分析借鉴,认为应当赋予胎儿民事权利能力,并对我国的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胎儿是否享有生命权是一个争论激烈的问题。目前司法实践中胎儿生命利益遭到侵害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而我国现行法律对胎儿生命权的保护严重缺位,导致胎儿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护。本文认为,未出生的胎儿作为“人”发展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类似与自然人的法律地位,应赋予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其生命健康权益也应受到类似于自然人或某些情况下等同于自然人的法律保护。文章最后提出了在未来民法典中应设定胎儿生命权保护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母亲在怀孕时受到侵害,危及到胎儿的健康和身体的完整时,胎儿是否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法制发达国家)均陆续发生关于胎儿期内遭受不法行为侵害的诉讼案,原告基于胎儿期内遭受的不法侵害事实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我国近年来也多有此类案件发生并引起众多法律、道德上的讨论,但是尚未形成定论。本文将以胎儿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为切入点对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权力制约的制度建构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权力监控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方能实现。民法的功能不仅在于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行为规范,同时作为私法的民法亦具有潜在的权力制约功能。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现实上的分离构成了民法权力制约功能的社会基础,民法权力制约功能的现实依据在于民法理念的更新,民法内在的民事规范、民事权利、民事责任三位一体的权力制约机制更是现代多元控权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法潜在的权力制约功能的凸显,要求我们在进行权力制约的制度设计时,不应仅仅拘泥于对公法的关注,私法乃至非法律的规则也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法要求将公民的环境权、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监督保护权、消费者安全权等作为独立的新型的民事权利加以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适应了现代民法权利保障的要求,是新型民事权利的最重要的诉讼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信息披露义务在我国立法中因缺乏对正当程序、隐私及表达自由的关注而存在利益失衡的可能,而司法实践更加忽视该义务背后的公共政策,其原因是我国关于信息披露义务理论存在不完善之处。从著作权法的公共政策出发,构建利益平衡的信息披露义务,必须要确立它的民事义务属性,义务之履行须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以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而具体的条件应该关注网络用户隐私保护与言论自由的需求,同时建立违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法学的角度来解读市民社会,更多是从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出发。市民社会与民法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不仅表现在二者历史进程的相互交融性以及二者的价值相通性,更表现在二者的互动发展。认清市民社会和民法的关系对于我们培育、发展和完善市民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格标识是民事主体标表其个性特征的人身识别因素,对其进行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法律设立商品化权,就是要保护民事主体的这一权利,使其人格标识利益产生的经济利益归属于自己支配.其权利内容包括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权利保护方法主要是禁令和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法利用尸体的行为也经常见诸于各种新闻媒体。同时也引起了法学界对尸体保护法律问题的关注。本文将对尸体的法律保护,包括尸体在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三大领域内的保护进行综合论述,并对尸体法律保护的完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希伯来法作为古代东方法中较有影响的一支法律体系,颇为现代人所忽视。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教义要求,希伯来法中对民事活动相近条款的规定则更为清晰,其民事权利义务更为公正,民法精神也更为凸显。在所有权、担保物权、债等一系列规定中,都体现了民事活动中诚实、公平、平等的基本思想。希伯来法对民法的基本精神及某些法律部门、法律制度的形成有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法基本原则体现着民法的基本理念,是对民事法律制度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对指导民事法律立法、民事司法以及民事活动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研究民法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对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其次,了解世界范围内民法基本原则的发展历程,全面分析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最后,通过发挥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和作用,来克服我国成文法的局限性。希望能够通过对民法基本原则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加深我们对民法基本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发挥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和作用,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