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获取投入效率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指标分析法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获取投入强度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DEA模型测度了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有下降趋势;我国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普遍较低。这表明一方面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获取消化吸收及创新的能力尚不强。如何通过获取技术达到自主创新仍是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界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评价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0个省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等广泛运用于企业自主创新评价过程,针对这些方法存在的主观权重太大等缺点,引入突变级数法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介绍了突变级数法的评价过程,并对全国29个省区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实证评价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全国29个省区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三个不同区域。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给出了29个省区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持续和动态的过程,本文基于自主创新过程观的思想建立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自主创新实现过程的各个阶段作用的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含义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创新水平涵义出发,建立一套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东北三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且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辽宁表现最好,黑龙江次之,吉林则最差.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因子有哪些?效应大小如何?找准它们,对于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激励因子有四个,即资金激励、人才激励、知识产权激励和文化激励因子.其中效应最大的是资金激励因子,其次分别为人才激励、文化激励和知识产权激励因子.并依据四个主要激励因子,针对有效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余东华  王青 《软科学》2009,23(8):74-81
在界定行政性垄断程度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各个省域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和三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行政性垄断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行政性垄断阻碍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并且行政性垄断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别。在随后的实证研究中,分别使用随机效用模型和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和测度了行政性垄断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及其区域差别。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个省区的客观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因子:技术创新效率因子、技术创新扩散因子、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因子,并得出结论:我国各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不同;我国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效率、技术创新扩散、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三个方面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我国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严重不足.此研究为提高我国各省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到DEA方法将投入-产出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组成部分的启发,利用DEA方法计算出自主创新活动中的技术进步(Techch)测度原始创新效率,利用自主创新活动中的技术效率(Effch)测度二次创新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二次创新效率的提高所带动的,原始创新效率较为低下。  相似文献   

10.
自主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自主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关系;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其定量研究,得出了结论:技术创新是提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是离不开自主创新的贡献作用;最后,根据上述给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提升大中型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因子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子有4个,效应最大的是资金因子,其次分别是人才、文化及知识产权因子。依据4个主要因子,对如何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前瞻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与企业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时问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1992~2005年产学研合作与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企业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动态均衡关系,并针对结论提供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1999-2008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实现对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体平均R&D资本存量产出弹性非常低;(2)各行业R&D资本存量产出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3)虽然自主创新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小,但自主创新绩效的改善趋势初步显现。进一步,本文讨论了实证结论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4.
姜波 《情报杂志》2012,31(2):81-86
以2001-200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30个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在2001-2008年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考察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来源与差异。主要结论有:2001-2008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下降,并且技术效率的恶化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的结果;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长机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其技术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联盟:黑龙江省自主创新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对产学研联盟内涵、特点,自主创新作用以及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实力和高校与科研院所优势科技资源的分析,本文论证了产学研联盟是黑龙江省自主创新的重要模式,并提出基于产学研联盟实现自主创新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一定的比较分析框架及数据,在东部沿海11省区和河南省范围内,比较分析了河北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发现河北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活动及创新产出4个方面名次落后,尤其是创新产出能力非常低。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提高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即大量引进工程技术人员与科技工作人员、增加对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投入、争取更多的外部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7.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替代互补关系的数理刻画,研究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替代互补关系。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具有较弱的互补关系;科技人才是影响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从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及技术水平三个层次来考察可以发现,在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技术工业企业以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二者的互补关系较强,而在低技术工业企业中二者则显现出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对当前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正确定位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洋  鲁若愚 《软科学》2011,25(2):89-93
以潜在创新资源、创新活动、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环境四项指标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四川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纵向比较四年间四川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横向与全国、西部地区以及其他省市间进行比较,找出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1991-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转移与自主R&D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单位根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承接外部技术转移对企业内部自主R&D并不构成"挤出"效应,但同时二者也并没有步入互动影响的良性循环轨道.针对实证结果而提出的建议,力图使二者之间从"若即若离"走向"全面融合",这对提升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经济普查数据和科技统计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现状,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描述统计与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广东省自主创新,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评价,并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进一步发现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