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科技期刊专家远程评审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专家远程评审系统的运行情况,探讨专家远程评审系统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对策,提出多种沟通方式与网络审稿方式相结合的稿件审理模式,以提高网上审稿的实效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建立审稿专家库提高期刊审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审稿专家库提高期刊审稿质量《园艺学报》编辑部李亚新审稿是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科技期刊审稿一般实行三审制,即编辑初审、编委或同行专家评审、主编(或副主编)终审。其中专家评审对于评价稿件的学术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与国...  相似文献   

3.
影响科技论文发表周期的原因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的发表周期是指从收稿日期至出版日期之间的时间。发表周期的长短,事关作者权益,涉及读者需求,影响期刊本身的信誉与效益。中国科学院“八五”期间自然科学期刊发展计划中,要求大部分期刊的发表周期不超过10个月,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此,针对录用稿件的大量积压,科技论文发表周期过长这个问题,笔者试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影响发表周期的主要原因1.稿件在编辑部停留时间长当来稿中满足出版要求的稿件数量大于期刊容量时,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为尊重作者的选择,保护作者投稿积极性,把暂时不能刊出的稿件留存编辑部,串至下期发表。这样,依次下串,旧稿挤新稿,积存稿件越来越多,发表周期愈来愈长。现在虽有部分期刊在征稿启示中自行规定:自收稿之日起3个月或半年内未收到编辑部的录用通知单或退稿通知单,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刊物投稿。但实际处理稿件时间多在半年以上,更多的则是“石沉大海”、“黄鹤一去不复返”。2.时间制约发表周期尽管编辑部对专家提出了限定的审稿时间,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审稿专家确定后,总会有相当数量的审稿意见和稿件不能按期返回编辑部。一般情况,根据笔者的经验,编辑部规定每位审稿专家的审稿时间:校内专家以15...  相似文献   

4.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11,23(4):368-369
学术期刊应向审稿专家提供哪些审稿辅助信息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除特殊情况,论文相关信息一般无须向审稿专家提供。期刊稿件录用率便于专家具体地把握与期刊发表水平相应的学术评审尺度,对专家审稿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晓梅 《编辑学报》2019,31(2):187-190
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在审稿期内对论文进行专业、具体、公正的评价是三审制的重要核心环节,直接影响论文的取舍与发表周期。但在实际处理稿件流程中,专家拒审或拖延审稿现象时有发生。文章通过分析专家拒审或拖延审稿具体原因,提出相应应对措施,以期减少此类现象发生,缩短期刊评审时间与出版时滞,提高刊物的时效性以加快科技信息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6.
双盲与非双盲法审稿在审稿质量上有差异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审稿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994年11月以前,本刊与其他中华系列杂志一样一直沿用非双盲法审稿.审稿流程为:作者投稿时只送一份稿件,并在稿件正文内注明作者单位和姓名,编辑部在初审后,先将稿件送给第一位审稿专家审阅,第一位专家审阅完毕将稿件寄回编辑部后,再送第二位专家审阅(包括第一审的审单),即审稿人之间非盲,审稿人知道作者姓名,但作者不知审稿人姓名.论著类稿件一般送二审,个别送三审(前二审意见不一致时),个案送一审.专家审毕,上审稿会定稿.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快速有效地邀请国际审稿专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  孔琪颖  蔡斐 《编辑学报》2011,(Z1):61-63
对英文科技期刊而言,邀请国际审稿专家评审稿件,对增加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国际审稿专家快速接受邀请,并尽快返回令作者信服的审稿意见,有利于缩短稿件审稿周期、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从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审稿专家、如何避免国际审稿专家直接拒绝审稿邀请、以及如何与国际审稿专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3方面阐述了快速有效地邀请国际审稿专家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廖文婷  张普 《编辑学报》2014,26(6):574-575
质量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稿件的专家评审是保障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审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专家评审的质量,应从建立并完善审稿专家库、科学合理地设计审稿单、扩大稿件送审范围、构建审稿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专家对期刊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来保障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一个面向杂志社的专业化应用系统“期刊稿件处理系统”于近日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通过验收。与会专家对该系统的灵活性、实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该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联合开发而成 ,目的在于建立杂志社的稿件信息数据库 ,实现稿件管理和编辑业务处理流程的网络化 ,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随着Internet的发展 ,杂志社编辑与作者、审稿专家、排印单位、广告商等的协作与交流越来越密切 ,靠写信和打电话已经不能满足各种交互式的、多格式的信息交流的需要 ,因此 ,杂志社的编辑、审稿…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网上审稿过程中责任编辑的职责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马宇红 《编辑学报》2006,18(1):56-57
网上审稿是我国科技期刊专家审稿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专家网上审稿前责任编辑的职责主要是初审稿件,协助作者对稿件的电子文本做规范化处理和选择恰当的审稿人;专家审稿后责任编辑的职责主要是拟定具体的修改意见并回复作者,确保原稿以及审稿人和审稿单信息入库等.  相似文献   

11.
对于学科或者行业内权威学术期刊,特别是国内SCI期刊,由于其稀缺性,来稿量巨大,稿件优选成为编辑部面临的难题,编审时滞已经成为影响期刊稿源质量和时效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稿件的优选和审稿过程的优化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稿件遴选分类管理是缩短编审时滞的有效方式,能够实现期刊、专家、作者等多赢的效果。通过在录用之前增加专业人士遴选,在浩繁的来稿中划分出不适合发表的稿件、待确定稿件、可发表需修改稿件、可以直接编辑的稿件等4种类型,及时通知作者并转入下个流程,有利于节约审稿专家和编辑资源,更能促进作者论文的评估、发表、转投、完善,并得到作者群的支持。通过随机预审遴选,也有利于规避潜在人情稿的发生,对于能够确定录用的稿件则集中优秀审稿专家和编辑资源,全面提升刊发稿件的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稿件定向推送方式,结合反馈、随机推送和抢审,进一步减少压稿现象。通过遴选分类、批量推送、抢单快审等多种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审稿时滞,有望实现期刊编审流程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12.
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期刊学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审稿人高质量的审稿报告对作者完善稿件内容、提升稿件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为了帮助审稿人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评审工作,科技期刊应有详尽的审稿指南,说明评审标准、审稿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本文探讨了科技期刊审稿指南的含义、作用、包含的要素,并列举了部分国内外知名高水平期刊的实例,以期为科技期刊完善审稿指南、提升审稿质量和效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集群化科技期刊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实现投稿和审稿工作流程的网络化,全面提高期刊的运作效率,进而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自主研发了基于集群化期刊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设计细节对国内集群化科技期刊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景周  崔建英 《编辑学报》2020,32(5):539-542
同行评审意见是期刊编辑用稿决策的重要依据,同行评审专家的来源和遴选与评审结果的质量和公平性密切相关。编辑为稿件遴选出评审意愿、专业、能力匹配,且时间充裕的审稿专家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本文基于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内容、动机及情感分析,提出一种同行评审专家的遴选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小同行”专家的发现,降低不同学术范式导致的同行评议误判率,为编辑的稿件送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审稿专家学术不端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行为。1.违背学术道德的评审:在论文评审中姑息学术不端的行为,或者依据非学术因素评审等。2.干扰评审程序:故意拖延评审过程,或者以不正当方式影响发表决定。3.违反利益冲突规定:不公开或隐瞒与所评审论文的作者的利益关系,或者故意推荐与特定稿件存在利益关系的其他审稿专家等。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实现稿件的高效编辑处理仍然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最多跑一次"理念,以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工作实践为例,通过简化作者和审稿专家的操作流程、缩短稿件发表周期,从作者投稿、编辑工作流程和稿件资料存档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提高服务能力,实现高效编辑出版的举措.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融合"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者、专家和读者,还能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最终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目前,对于许多高校的期刊编辑部来说,还在使用传统学术稿件的审稿方法:作者纸质投稿或者电子邮件投稿,然后由编辑手动分发稿件。经常造成稿件审稿延期,稿件质量受到影响。[1]虽然已经有编辑部部署了基于Web的稿件管理系统,但是需要购置  相似文献   

18.
杨锐 《编辑学报》2012,24(6):571-572
对于请多位外审专家进行审稿的学术期刊,让专家的审稿意见和编辑的意见在该稿件的评审专家之间共享及择优将审稿意见及作者的答复在刊物或刊物网站上公开发表,称为审稿意见的深度利用。认为审稿意见的深度利用可促进学术交流、树立期刊形象、提高专家的审稿积极性和审稿水平,并有助于提高编辑的初审能力。列举了审稿意见深度利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际期刊投稿亦然。论文作者投稿须知的“彼”很多,包括期刊、编辑、审稿、读者、评论等等。其中,了解如何审稿就至关重要。如据国际期刊Water Research主编Mogens Henze教授①所说:在审稿过程中,对于收到的稿件,编辑部初审的淘汰率为5%~10%,正副主编在裁定审稿有争议稿件的淘汰率占10%左右,而审稿人审稿的淘汰率却占70%~80%。可见,审稿人意见在论文发表过程中的重要性。在Howto referee a scientific paper一文中,James Hartley(2005:439-442)也曾举例说,有一篇论文的三个审稿人给出三个评审结果:一个是“采用…  相似文献   

20.
Elsevier Science期刊网络审稿系统的使用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Elsevier Science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Compounds的编辑Prof.Hiroki Sakaguchi近期通过E-mail与笔者联系一篇稿件的审阅事宜。在了解了待审稿件内容的基础上,笔者E-mail回复可以审理该稿件。责任编辑在得到确认审稿的信息后,通知笔者按要求登录审稿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告知审稿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应得到的报酬。笔者按要求登录了审稿系统,并上传审稿意见,完成审稿。整个过程全部是在网上远程操作完成的。本文就使用该系统过程中发现的可借鉴之处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审稿系统的研发和完善提供帮助。1通知审稿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