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官海浮沉叹     
我的这支笔,于23年前写了篇报告文学《栽摇钱树的人》,被写的主人翁第二年栽倒在刑场上。朋友、同事、同学们遇见我说:“你的笔杆子真厉害!”一语双关。居然有好事者说,凡有对本单位领导不满者,需隆重地请我去为其歌功颂德,我一写那领导就必然会倒台!年复一年,我写文章无数,不少朋友向不认识我的人却这样作介绍:“这就是《栽摇钱树的人》的作者,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7,(5)
《小哥白尼》:小朋友喜欢你文/军文“我要爸爸给我订《小哥白尼》。”这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我爱看《小哥白尼》,她上面有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好多知识。”这是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读后的感觉。显然,该刊的吸引力起码覆盖了七八岁到十三四岁的年龄层次。笔者...  相似文献   

3.
作为豫西小秦岭一个贫困山区乡的业余新闻爱好者,不少朋友认为要写出好稿难于上青天。但1998年12月,我采写的通讯《我要栽烟》,却在市报“金苑杯”优稿大奖赛中,成为全年发表的数以万计的各类作品中5篇获奖新闻报道之一。论全年发稿量,我这个业余新闻爱好者并不多;论题材,同类的烟叶方面的报道该报已发了不下十篇;何况仅仅在我们乡,最好的村去年栽烟40万平方米,产值70多万元,而我写的这个村只栽了5300平方米,产值1万多元,甚至比不上人家一个冒尖户栽的烟多。既然如此,又何以获奖呢? 窑院村十年九旱,是全市…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 首先感谢贵刊。经过一年的接触,我深感受益匪浅。因为工作需要,经常看到一些报刊,但给我印象深刻,让我置于枕边案头的就只有贵刊和《新闻三昧》了。 我经常仔细研读《业务研究》专栏,这不仅是工作所需,更是因为这个栏目确实像个大课堂。这一年来,近 50篇文章,让我有找到了名师的感觉。我还浏览《通讯员园地》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可以看到许多孜孜以求的基层通讯员的酸甜苦辣,许多文章如感同身受。不知贵刊是否聘请山东的通讯员,我愿参与交流。鉴于对贵刊的一些零碎认识,我还想给贵刊提点小建议。我报 20…  相似文献   

5.
呕心沥血办一流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陈浩元我当学报编辑是自觉自愿的,这也许跟我中学时编过黑板报,大学时主编过《见习小报》,平时爱写点“豆腐干”文章有关。我确实打心底里喜欢编辑这个行当,把它看作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一部分,越干越有兴趣,...  相似文献   

6.
卖书     
郭沫若  一元 《出版参考》2004,(10):32-32
我平生受苦了文学的纠缠,我想丢掉它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便喜欢读《楚辞》、《庄子》、《史记》、《唐诗》,但在一九一三年出省的时候,我便全盘把它们丢了。一九一四年正月我初到日本来的时候,只带着一部《文选》。这是一三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里买的。走的时候本来也想丢掉它,是我大哥劝我,没有把它丢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一两年,它被丢在我的箱里,没有取出来过。  相似文献   

7.
北京晚报从1984年以来,与北京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家庭教育联合会合作,连续主办了五届全市小学生专题作文比赛,这系列化的专题,包括《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老师》《我爱北京》《这是(不是)我心目中的北京人》《我自豪,我是首都小公民》《我爱社会主义》等题目。三年来,累计来稿150多万份,先后有7000多人获奖,成了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小单位.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是不是就没有东西可写呢?不是。这要看通讯员能否具有抓新闻素材以小见大的基本功。在这方面,笔者结合采写的几篇小稿,谈点粗浅的体会。1988年的一天.我队说石河子消费者协会的同志认真处理市四中一位12岁的文学生三角五分钱的雪花蕾的投诉。我觉得这个事例很感人,我想:消费者协会对一个小学生为几角钱的商品而投诉能如此重视,对消费者为几百元、上干元的商品而投诉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写出了《为了小消费者的三毛五分钱》。被《石河子报》、《新疆日报》采用。今年9月。邮政资费…  相似文献   

9.
《新闻天地》2007,(10):50-50
《终端家园》像一朵淡雅的新花,展现在我这位《新闻天地》的老读者面前,不由得连声为这个栏目叫好。这组稿件共有4条稿件,分别介绍了4位在一线从事销售“芙蓉王”、“白沙”的“小老板”,然而。读了之后深切地感觉到“小老板”不“小”,自强不息精神可敬!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农村教师,新闻写作爱好者。在教书之余,酷爱阅读、收集小言论。 爱读各种报纸杂志,《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小论坛”、“随感录”,《农民日报》的“大家谈”,《中国青年报》的“新语丝”等报刊的言论文章吸引了我,每篇文章我都要认真地读上两三遍,有的剪下,有的抄写,放  相似文献   

11.
笔三年前曾于《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过一篇小言论《“红色之旅”火起来》。这篇稿子从投寄编辑部到刊发出来,压了四个月,反而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12.
从《燕赵晚报》头版上,突然见到“顾行同志去世”的黑框消息。心中一惊,许多往事在叹息中浮现眼前。“你知道吗?你是我当记者后,第一个采访对象。”这是顾行同志1957年末,闲谈中对我说的,那时,我从《北京青年报》刚调入《北京日报》文艺部。老顾是50年代初,从前门区委宣传部调入《北京日报》的。他刚当记者,就主持报上一个“小红入队为什么难?”的讨论栏目。50年代初,我因《北京儿童》报停刊,留在北京团市委少儿部工作,正抓少先队组织发展中关门主义的倾向。所以,老顾采访了我。1958年3月15日,《北京晚报》创刊。在筹备晚报…  相似文献   

13.
李蕾 《今传媒》2004,(1):44-44
爱向左走,恨向右走,无论选择什么,我对《三秦都市报》不会没感觉。这张报纸10岁,我只陪了它两年半,离开那天,我站在大门口,看阳光水一样满地淌,右手西,左手东,影子缩在脚下,像拖着一个小的宠物,忽然不能相信这是我的影子,觉得它一点也不了解我。  相似文献   

14.
徐雁 《中国编辑》2006,(5):75-77
我的雁斋里藏有两册有关书房的同名专集,一部是《光明日报》原“周末生活”版编辑组编集的《我的书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以下简称京版《我的书斋》),另一部也还是叫《我的书斋》(文汇出版社,2000,以下简称沪版《我的书斋》),是由《新民晚报》“读书乐”版编辑曹正文先生编集的。到去年春夏之交,南京《开卷》杂志的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又编集了一种《我的书房》(岳麓书社,2005)。如此,三本书并肩于我的“书之书”专橱中,大、中、小各有形制,不经意间见出一种相成之美,已是当代书文化的一道小风景了。  相似文献   

15.
“学习,永远不晚”这句话,是我去《解放军报》学习前,丈夫送我上车时对我说的。从此,我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并时时用这句话鞭策自己。今年9月初,我欣喜地得到一次去解放军报社学习的机会,这对于已28岁、有丈夫、有儿子、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我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艰难的跋涉。一年前,当丈夫还在浙北的一个小岛飞行场站工作时,我常在工作之余,夜晚孩子入睡之后,拿起笔写写划划以消除空闲时光的寂寞,偶尔间也有几篇小稿在《人民前线》、《解放军报》变成了铅字,原先的随意写划意也渐渐转变成一份不可缺少的热爱。今…  相似文献   

16.
“小骂大帮忙”这顶十分沉重的政治帽子压在《大公报》头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至今还流传于人口。几个月以前,还有人写文章,指责《大公报》反共。一个多月以前,还有人在文章中叹息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今30余年过去了,某些人硬加给《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可见并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众口铄金,积重难返。现在是该彻底摘掉这顶帽子的时候了。先说骂。《大公报》对国民党不光是小骂,也有大骂。有时甚至是怒骂、愤骂和痛骂,1941年12月22日发的那篇谴责国民党政要及其家属用飞机运“箱笼洋…  相似文献   

17.
我从60年代初涉新闻工作起,就与这全军唯一的新闻业务刊物“认了亲”。我一期不漏地读;也经常投个稿,至今共刊登了30多篇。凭这两条,我给自己“评”了两个“先进”:“热心读者”和“积极作者”。往事如烟,不堪悉记;但有一篇小文章,我却终生难忘。那是1981年,《解放军报通讯》第10期,刊登了我的写作杂谈《力求有一句自己的话》,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共237个字,是那30多篇刊稿中最短的一篇,而对自己在激励进取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和修养学风、职业操守等方面所起的自律作用,却是很大的。这篇小文章说的是,一篇文章,至少应有一句…  相似文献   

18.
我的第一篇是因新闻价值判断得准确才得以发表的。记得那是1986年春末的一天,我听说解放军第15医院成功地做了一例断指再植手术。当时我想:断指再植手术在内地大城市算不上什么“新鲜事”,而对这偏远的、医疗条件较差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小县城来说,却是条有价值的新闻。于是,我立即到医院采访,果然“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在新疆北疆地区还是第一例。我知道这回逮住了个大鱼。便当即写了条《北疆人民的福音──15医院“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的消息,寄往《塔城报》,没几天,《塔城报》便在二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这篇新闻给我留下了较…  相似文献   

19.
章读懂了才有味道。近日偶读《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愈读愈觉其饱涵意蕴。老师很不满意爱因斯坦迟迟送来的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从课桌下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一只说:“这是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另一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是总比这两只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20.
1998年2月26日,震惊全国的“8.24”交通肇事逃逸犯、原郑州市公安局某分局长张金柱被绑赴刑场,执行枪决。 “我是栽在了记者的手上。”据说,张金柱死前曾哀叹。 无论这哀叹是否属实,在处理张金柱案中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当地的《大河报》到中央台《焦点访谈》等一些新闻媒体都对此事给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