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学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长期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毕节试验区是在胡锦涛同志的策划下成立的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试验区,科学发展观对毕节试验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毕节试验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事求是,切实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整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科学定位、突出特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罗恺  王振 《毕节学院学报》2013,31(1):57-61,67
发展型党组织产生于“三大主题”实践,同时又对探索和深化“三大主题”起到了引领、推动和服务作用,是毕节试验区在探索科学发展实践中对党的建设进行创新的结果,它与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总要求、总目标是一致的.毕节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突出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的特色,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区域化党建之路,推进试验区实现后发赶超.  相似文献   

3.
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和试验,是在贫困地区实践科学发展的率先探索。今天的毕节试验区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站在了跨越发展的新起点。深入推进毕节试验,不断丰富和完善"毕节模式"的科学内涵,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成功示范,为"同心"思想的贯彻提供特殊的实践平台,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重要启迪,是摆在毕节试验区人面前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从欠发达地区与毕节、"毕节模式"的科学内涵、实践价值以及现实启示等方面对"毕节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加深对"毕节模式"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更好地发挥"毕节模式"的示范效应,提高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地处贵州西部的毕节试验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毕节试验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战略举措。由于试验区地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应立足区情,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思想,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毕节的城镇经济,使毕节的城镇化建设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发展任务之一,第一次在国家教育规划中将特殊教育单列一章,进一步将特殊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大局之中,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毕节学院打造特殊教育品牌专业对毕节试验区高等特殊教育之重要性分析,探讨了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师资以及学生就业目标定位等问题,提出了毕节学院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学校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殊高等教育和大力发展特殊教师教育,将特殊教育打造成为富有特色、省内一流、在国内同类高校中有影响的学科专业,更好地为毕节试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毕节试验区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毕节试验区的三大主题之一是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与人口素质低下的矛盾,是毕节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制约因素。毕节要真正完成脱贫致富的任务,必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根据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的专业,才能使毕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社会人才需求衔接,更好地为试验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电子政务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其发展尚处于处级阶段,且发展模式完全不适应当下信息社会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为此,针对毕节试验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提出一把手工程、协同性管理和加强舆情监控等建议,以改进毕节试验区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试验区专家顾问组22年来合作共建,通过开展智力支持、协调争取和投入项目资金、进行引资推介等帮扶举措,促进了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探索和积累了多党合作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毕节试验区是党和政府为发展西部贫困地区所选取的一个典型个案。毕节试验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统一战线的积极支持。统一战线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政治优势,以点带面,为促进毕节试验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成绩。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的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同心思想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这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部署,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尤其对于毕节试验区来说要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把毕节试验区的科学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符合毕节实际的"三型"党组织。为此,要注意把握好科学发展的建设主题,解决好党建与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整体与重点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毕节试验区是一个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这为毕节试验区形成和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的依托条件和物质基础.在分析资源型产业集群特征基础上对毕节试验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缺陷进行研究,并针对毕节试验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从宏观和微观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毕节试验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和长效发展是试验区现在争未来实施“三化同步”战略不可逾越的鸿沟,打遣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毕节市经济发展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毕节试验区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实施工业强区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把握工业强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和从多到强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工业强区推进扶贫开发,科学对待五个主要困境,努力实施五个政策建议,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为切入点,对毕节试验区的政治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政治文化理论品牌的概念及策略:整合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红色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同心"文化,以期共同推进政治文化理论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4.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已经实施了25年,但就其发展历程而言,仍然受到当地保守思想的牵制和阻碍.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是《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函》和《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出台的关于毕节试验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依据.毕节试验区行政体制改革同样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选择,是政治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过程,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毕节试验区全面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毕节试验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开发价值。通过市场细分策略、跨文化营销策略、有效广告策略和品牌建设策略等,可对毕节试验区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粮食问题的阐述,认为农村土地建设是本区彻底消除贫困、寻求发展的切入点,并据此提出有关农村土地建设的一些意见和措施,旨在西部大开发中为毕节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要促进毕节试验区民众脱贫致富,加快实现毕节试验区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转变,适应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毕节学院作为毕节试验区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如何将毕节学院建设成为优质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对于提高和改善试验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本研究以解决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也期望通过毕节学院的建设,能够丰富国内高校特殊教育办学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9.
立足毕节试验区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与现状,客观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理性发展毕节试验区特殊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残疾人教育观;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建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三级联合管理系统;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舆论引导,多渠道引进社会办学力量;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发展和改革都离不开各民主党派的支持和帮助,试验区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也离不开各民主党派的帮扶。各民主党派服务试验区改革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党合作经历了缘起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完善阶段这四个过程。多党合作服务试验区改革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各民主党派推动试验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揭示了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新路径。各民主党派帮扶试验区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多党合作服务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中应做到:科学规划、重点打造、合理分配、民需为准,以便推动试验区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