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毕节试验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只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文化惠民上见实效,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活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才能推动毕节试验区文化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长期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毕节试验区是在胡锦涛同志的策划下成立的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试验区,科学发展观对毕节试验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毕节试验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事求是,切实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整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科学定位、突出特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
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发展和改革都离不开各民主党派的支持和帮助,试验区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也离不开各民主党派的帮扶。各民主党派服务试验区改革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党合作经历了缘起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完善阶段这四个过程。多党合作服务试验区改革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各民主党派推动试验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揭示了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新路径。各民主党派帮扶试验区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多党合作服务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中应做到:科学规划、重点打造、合理分配、民需为准,以便推动试验区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长期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毕节试验区是在胡锦涛同志的策划下成立的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试验区,科学发展观对毕节试验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特剐的指导意义。毕节试验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事求是,切实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整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科学定位、突出特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发[2012]2号文件及国办函[2013]35号文件的下发,毕节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指出,毕节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之一为"现代产业集聚区"。因此,加快现代产业集聚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成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建立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健全内涵增长体制机制基础,实现毕节试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在学前教育基本普及的进程中,西部贫困地区要发展学前教育,保证教育公平,缩小与其它地区的差距,特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本课题以最具典型意义的毕节试验区学前教育特色发展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毕节试验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办园条件差;农村幼儿园缺乏卫生保健专职人员;幼儿教师学历低;家园、社区共育的缺乏等等,并提出促进毕节试验区学前教育特色发展相应的策略。一方面,可以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考,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其它类似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各民主党派的合力帮扶是毕节试验区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毕节试验区与各种类型试验区的最大区别.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毕节试验区在多党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经验,丝毫不愧于多党合作示范基地的美誉.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和解决试验区多党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可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在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成立的.当前,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应当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等资源,抓住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整合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挖掘潜力,走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毕节试验区是党和政府为发展西部贫困地区所选取的一个典型个案。毕节试验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统一战线的积极支持。统一战线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政治优势,以点带面,为促进毕节试验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成绩。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的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同心思想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0.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能有效实现合作区域内的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长期以来,毕节试验区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比较优势资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分析现状基础上,找出合作中的不足,并结合毕节试验区资源禀赋特点,由点及面提出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为切入点,对毕节试验区的政治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政治文化理论品牌的概念及策略:整合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红色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同心"文化,以期共同推进政治文化理论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2.
毕节试验区是一个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这为毕节试验区形成和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的依托条件和物质基础.在分析资源型产业集群特征基础上对毕节试验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缺陷进行研究,并针对毕节试验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从宏观和微观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毕节试验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和长效发展是试验区现在争未来实施“三化同步”战略不可逾越的鸿沟,打遣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毕节市经济发展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电子政务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其发展尚处于处级阶段,且发展模式完全不适应当下信息社会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为此,针对毕节试验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提出一把手工程、协同性管理和加强舆情监控等建议,以改进毕节试验区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毕节试验区作为中国最落后地区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已成立25年,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新一轮改革发展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根据毕节试验区的区情特点,文章认为思想解放问题、区域经济合作问题、金融支持问题、人才战略问题、区域物流发展问题、土地集约节约使用问题是事关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成功与否的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毕节试验区经过22年的建设,始终坚持三大主题,推动科学发展。它通过抓改革试验,走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其中包括智力支持制度、党派帮扶制度、统一战线参与支持建设制度、对口支援制度、集中帮扶重点突破制度、试验示范制度、政策支持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络联系制度、总结推进制度等。毕节试验区取得的制度成果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完善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罗恺  王振 《毕节学院学报》2013,31(1):57-61,67
发展型党组织产生于“三大主题”实践,同时又对探索和深化“三大主题”起到了引领、推动和服务作用,是毕节试验区在探索科学发展实践中对党的建设进行创新的结果,它与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总要求、总目标是一致的.毕节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突出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的特色,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区域化党建之路,推进试验区实现后发赶超.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毕节试验区高等教育同样也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等因素在内的毕节试验区的特殊区情决定了试验区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的特点;在国际化内涵上则体现为前瞻性、长期性和高效性。破解试验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滞后的难题,关键在于要正确理解国际化的内涵,强化师生的国际化意识,加大财力投入和创新试验区的高校国际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毕节试验区是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闪耀一环,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印记,在改革发展新时期,也发出了振奋人心、推动发展的时代强音。红色文化所呈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毕节试验区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实施工业强区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把握工业强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和从多到强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工业强区推进扶贫开发,科学对待五个主要困境,努力实施五个政策建议,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试验区专家顾问组22年来合作共建,通过开展智力支持、协调争取和投入项目资金、进行引资推介等帮扶举措,促进了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探索和积累了多党合作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