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技术服务业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技术服务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从高技术服务业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虚拟化趋势,结合高技术服务业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问题,对高技术服务业虚拟产业集群的运行保障机制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2015年和2016年我国各省份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认为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效率高于全国平均值;与纯技术效率相比,规模效率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大;非有效省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存在科技资源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各省份之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异不大,并呈缩减趋势。基于此,提出六点提升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科技计划引导与支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产业集群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特征进行分析,设计产业集群发展阶段识别方法,提出产业集群不同阶段科技计划支持策略及有关建议,旨在为促进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自主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信任是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主体间合作的基础,信任的建立和维护对集群内主体间的长期合作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进化博弈等相关理论,在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主体间信任的建立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个人实施"和"社会实施"的概念,说明了当集群主体采取不信任策略、并利用合作方的信任而牟利时,集群是如何对其进行惩罚和约束的。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hi-techVirtualIndustryCluster,以下简称HTVIC)作为一种依托集群成员间关系网形成的新型组织模式,其成员之间的投融资活动可借助集群内部的信用评级机制加以保障。文章从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投融资信用的影响因素入手,结合HTVIC的特征,选择方便易行的投融资信用评价指标,并为其设计相应的评价流程。  相似文献   

6.
区域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的RPM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资源区域配置不平衡,资源投入产出效果不理想。通过RPM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科技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资源是实现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已有文献中鲜有将科技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资源配置和相关制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作用的总体效用和阶段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资源通过调节生产要素产出效率变化而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这种作用表现出了较强的差异性和阶段特征。研究结论具有以下启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而不是单纯地增加科技资源投入;合理科技资源配置,需要权衡直接效应和短期效应,协调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以制度完善来培育创新机制,而不是通过鼓励创新行为。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优化多种科技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探究政府干预对研发资源错配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源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配,其中研发资金和研发劳动力总体表现为配置过度,政府干预在不同类型和程度错配情境下干预的效果明显不同。启示政府应根据高技术行业特征和研发资源错配情况进行精准化、动态化干预,并形成研发资源配置动态监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技术标准合作与高技术企业集群虚拟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耀吾  贺石中 《软科学》2005,19(5):78-81
技术标准合作已成为企业集聚的重要目的和纽带,并促进高技术企业集群的虚拟化发展。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高技术企业虚拟集群是全球化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具有自己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欧光军  雷霖  杨青  王龙 《软科学》2016,(2):33-38
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生态整合的假设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及层次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验证修改模型得出最终的生态整合路径模型,并根据整合路径模型提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高技术虚拟企业的顺利运行,深入研究了高技术虚拟企业资源调度过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不同运行阶段的资源调度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调度目标,建立了适合高技术虚拟企业特点的二级分布式资源调度模式,增强了其适应动态变化的能力,以期为高技术虚拟企业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提供新的研究视点。  相似文献   

12.
以提升LED产业集群中资源组织效率为目的,基于产业链创新服务平台视角,从产业链平台的业务流程出发,寻找资源组织的关键路径。基于提升资源组织速度的考虑,使用了包括基本信息层、结构信息层、活动信息层、能力信息层和时间信息层的五层资源描述方法构建LED产业平台中虚拟单元。通过LED产业链平台中的应用证明本方法在实践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从复杂网络视角,分析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网络及网络演化的内涵,建立了揭示网络演化机理的HTVIC网络演化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包含增长、择优连接、自增长、反择优衰退的HTVIC网络演化规则,同时以BA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为基础,构建了HTVIC双向择优网络演化模型,并运用平均场理论对该网络演化模型度分布与幂指数进行了详细求解。最后运用Matlab对HTVIC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出HTVIC双向择优网络演化模型是一种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具有无标度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虚拟空间下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HTIKN)是现代区域发展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延伸,并逐步成为高技术生产与服务创新管理的一个独特的组织形态。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的发展现状,揭示HTIKN形成动因与内涵层次,给出其微观运作的生命周期,建构角色及组织特征。结合跨区域知识主体的决策组合及动态网络的控制规则,刻画HTIKN动态运作过程和最优行动方案,提出HTIKN虚拟化运营模式的结构体系及变动趋势。此研究对于高技术产业组织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及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平  张俊飚  徐卫涛  李树明  赵可 《资源科学》2011,33(11):2107-2115
本文利用我国1997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取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探讨了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发展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产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产业发展具有正向长期均衡关系,产业专利申请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反向长期均衡关系,而研发人员数量投入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显;②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具体来讲,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及研发人员投入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而产业专利申请数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不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吸收、增加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是保持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朱伟民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28-1237
 通过对83家科技型企业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用于构建和支撑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以及知识创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企业的知识基础观点、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企业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本获得、保持和激励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进而作用于企业创新,而人力资本开发和组织结构因素在科技型企业知识创造中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观点进行了简要评述,引出资源观通常采用的企业资源二分法之外的第三类资源——集群企业的共享性资源;结合产业集群的特性及相关理论,阐明了基于集群的共享性资源形成机理;运用资源观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共享性资源异质性的构成,阐明基于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观点,并论述了集群企业与共享性资源的互动关系;最后,作出简要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含资源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协调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竞争性和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以235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实证样本,结果表明:资源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协调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均能够促进双元创新;与协调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资源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对双元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环境竞争性能够正向调节资源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而环境竞争性仅正向调节协调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群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能否协同使用集聚区内企业间的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本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并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对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欧光军  杨青  雷霖 《科研管理》2018,39(8):63-71
集群无论是要素还是结构上都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目前基于资源观的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难以解析集群不同主体间通过协同走向创新生态的本质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依据集群创新生态链属性要求,构建出由以产业链和知识链融合协同为内核的集群创新主体系统、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所组成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生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56个国家高新区代表进行实证评价,找出影响高新区创新生态能力生成的集群产业创新种群结构效能度、集群知识创新群落协同度、集群开放持续创新度和集群创新链群合作度四个关键生态因子,发现高新区普遍创新生态能力不强,且在创新生态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据此制定出打造创新生态型高新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