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帝"在殷人的观念中表示祖先神,又表示"上帝"(或曰"天"),上帝与祖先神之关系是君臣关系,故上帝赐予祖先以治民之权。周人对天命是怀疑的,表现出历史理性的进步。但为了统治庶殷,被迫继承了殷人对天命的信仰并进行改造。创造出以"帝"为声符的"適"、"禘"二字。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则,"適"直译为"到达人间的上帝",周人据此创设適长子继承制,确立了周王与上帝的父子关系。"禘"直译为"上帝的祭祀",周人据此确立了以先王配食祭天之禘礼,用以强化臣民的信仰。周人的观念变化与制度革新,体现其统治策略中,天命信仰与历史理性之张力。随着王权衰落,周初天命观的信仰逐渐弱化,天子之制也渐被僭越,竟成乱制,遂至后世不明周初建制之本意。藉由帝、適、禘等字字源考证,略可窥见这一变化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集周代社会诗歌文大成的《诗经》 ,既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光辉文学著作又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然而前人多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其价值 ,而很少涉及到它所反映的其他社会内容 ,例如周人的宗教哲学观等。从《诗经》的大量篇章中 ,论证周人宗教哲学观在《诗经》的表现并进而分析周人之宗教哲学与殷人宗教哲学的相承相因相革的关系 ,从而论述周人宗教哲学反映于《诗经》的内容 ,是周人对殷人宗教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集周代社会诗歌大成的《诗经》,既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光辉学作又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然而前人多从学的角度去研究其价值,而很少涉及到它所反映的其他社会内容,例如周人的宗教哲学观等。从《诗经》的大量篇章中,论证周人宗教哲学观在《诗经》的表现并进而分析周人之宗教哲学与殷人宗教哲学的相承相因相革的关系,从而论述周人宗教哲学反映于《诗经》的内容,是周人对殷人宗教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周"天命有常"的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天象有常"的形式说明,其意义引发了"天命"信仰向知识层面的"自然规律"的转化."有常"观念随着周人理性认识水平的提高,渐次溢出了宗教崇拜的领域,而从过程、动态、变化和关系中去把握"有常",具体表现在对"常"、"不易"、"极"、"则""阴阳"和"五行"观念的重视.这些都为东周"天道"观念的转化与兴起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5.
上博简《诗论》第21-22号简有孔子曰“‘[文]王在上,於卲于天’,吾美之”一句。沿着这条线索,考察《诗.大雅.文王》等古代典籍,可知,以“帝”为中心的“天国”建构是周人的创造。文王之所以受命称王,是因为在周人看来,他能够由人间而上达天庭,并在天上侍奉上帝,因此得天眷顾。孔子相信天的伟大与神威,相信文王有上天下地的神力。他对《文王》之诗的赞美,对文王的崇敬,实在是出于对天命、帝命的信仰和崇拜。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这样的观点,以为孔子不太关心天命问题,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6.
笔者由分析周人忧患意识入手,阐明其之所以能导引日后中国文化精神的所以然;论述忧患意识的历史发生,以明其原委,又从理性推导上予以论证;澄清关于殷人的历史误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期,学衡派与新文化派在建构伦理信仰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论争:其一,新文化派彻底否定宗教及其于伦理的终极依据和信仰支持,学衡派则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宗教及其与伦理的关系;其二,新文化派否定宗教,却无法否定伦理精神的信仰特质,学衡派亦特别强调伦理精神的宗教情怀;其三,新文化派的伦理信仰是自由,后又被科学所取代,但科学真理并不能安顿生命和实现精神超越,学衡派对此有深刻的批判,并提倡至善的伦理信仰,然而不正视科学真理及其自由精神,也难以建立合理的伦理信仰。反思学衡派与新文化派关于伦理信仰的论争,对于重构当下的伦理信仰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周人的至上神是“天” ,它来源于西北游牧民族。其论据除已有的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的材料外 ,还有如下三条 :一、周原所出文王时卜辞中有祭“天”的记载。二、“灵台”是周人祭天礼地的建筑 ,在今甘肃省灵台县城内。周人接受“天”神信仰约在季历时代。三、在灵台上祭天礼地的主要是胡巫 ,这喻示了“胡巫”可能是沟通周人与西北游牧民族“天”神信仰的“使者”。  相似文献   

9.
天教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我命名。太平天国天教在创立初期可以算是西方基督教的异端教派,虽然它一开始就显露出了强烈的自尊、自主和自立的文化性格。洪仁玕来到天京以后,提出新的"三位一体"论亦即"视子如父"的"信仰中心",以及新的"天启"论和"真约"论,帮助太平天国天教完成了从基督教的异端教派向独立的新宗教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殷周之际,"天"的观念逐渐从殷商的祖先神变成了周人的道德之"天";这种强调"天命靡常,惟德是依"的"命正论"的"天命"观虽然以"民意"为其主要内容,却没有真正在制度(礼)上得到体现,相反,倒是有可能与封建宗法制下的天子世袭制产生冲突.秦汉以后,儒家思想沿用了这一"天命"观,中国古代王权合法性始终不能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致使王权不固、动乱频生几乎成为一种历史常态.  相似文献   

11.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试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缺陷进行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3.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构建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组织机构、理顺关系,统筹兼顾地抓好风险管理,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安全保证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安全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能,有力地推进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选择题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题型,在高考数学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高.考生能否迅速、准确、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解题速度,确保做题质量,这就要求考生有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就2001年高考选择题的多种解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控制走向协调,以治理代替管理,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美国公立大学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加州大学则是将这种努力践行得较为彻底的一个成功典范.这种努力具体表现为加州大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签订协约、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校外群体的支持等形式来弱化政府的管制色彩,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的协调作用,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系列的缓冲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