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含量丰富、表现多样、变动发展,需要经过一个选择整合、逻辑建构的过程,以获取对于教育内容的一种“思想的规定”,这有助于深刻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运动,概括深化实践经验,提高精确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逻辑建构应把握政治导向,顺应时代要求,遵循科学规律,体现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层次性、稳定性,以形成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逻辑结构包括内在结构和外在关联两个方面。内在结构——哲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操作范式,构成了一个有序整体,共同作用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外在关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建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本体承诺、认知基础和方法导向。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存在的哲学基础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先生提出的高等教育存在的两大哲学基础,即政治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本文简称“两点论”)已成为人们确立高等教育思想的经典,在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在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理论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教育存在的教育人类学基础。认为,布鲁贝克政治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是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但忽略了任何教育存在的教育人类学这个首要的基础,教育人类学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政治论基础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存在的哲学基础。从教育人类学出发,文章认为大学应首先为学生而设,“大学者,大学生之谓也”,进一步强调人们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价值现。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拓展以及教育和道德的公共性等因素,决定了建构公共性是当前德育的必然要求。时代发展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历史逻辑,解答时代命题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现实逻辑,教育要服务社会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理论逻辑,追求人和社会的统一发展是建构德育公共性的价值逻辑,多元行动路径是建构德育公共性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5.
建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论,是远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正确认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是建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论的基础;成人学生的远程自主学习是建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导学、自主学习、传输设施和技术、教学资源、支持服务、考试考核,是建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论基本框架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一个由若干具体规律构成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规律的基本内容为:宏观层面,为我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及发展提供观念基础;中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政治系统的政治合法性成正相关关系;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进行离不开所在组织的社会资本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规律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展研究视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内容;在实践上,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中,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推理和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推理是两种主要的推理形式。前者可称为实然推理,后者则可称为应然推理或评价推理。评价推理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归纳评价推理、演绎评价推理、类比评价推理和优先推理,其中优先推理是评价推理特有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大量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推理。以评价推理为基础的价值逻辑也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的关键。评价推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和方法的逻辑建构中均具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一个由若干具体规律构成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规律的基本内容为:宏观层面,为我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及发展提供观念基础;中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政治系统的政治合法性成正相关关系;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进行离不开所在组织的社会资本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规律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展研究视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内容;在实践上,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知识是教育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知识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问题也就成为了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人们持什么样的知识观,往往决定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随着知识观的转变,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整体性建构,既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的科学性问题,又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整体建构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的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价值体系、规范体系、需要体系、问题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起点的特点,回顾了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历程,将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前期阶段(电化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的逻辑起点总结为借助媒体技术的教学活动和借助技术的学习活动,并进行了简单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既是国家教育体系框架中的关键节点,又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载体。高等教育学"捉摸不定"凸显出"硬实""软性""柔情"的层级序列。高等教育学的"硬实"彰显于学科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进路,源于学科地位、研究成果、研究队伍与学术精英等结构谱系。高等教育学的"软性"显露了弱化危机,涉及学科逻辑紊乱、解码能力内隐、发展潜力匮乏,外显在主体自我迷失和学科功能异化上,内涵式发展可谓举步维艰。高等教育学的"柔情"始终以"人"为核心进行教育向度的意义生成,促成学科想象力,继而凸显文化情怀和学科魅力。高等教育学的迷惘体现于无坚实的学科"根基",用物性逻辑代替学科逻辑,出现了价值回溯和实践流弊的倾向。高等教育学要正视其研究领域的"多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弥合动态嵌套的层级序列系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证成和通达路径过程中实现学科重构。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引领、推动成员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集团化办学也正遭遇深层挑战。为提炼经验、消弥困境,援引集团行动理论,分析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实质和学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集团化办学的实践逻辑。在龙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下,成员学校主要通过"引领型路径"和"再生型路径"成长,前者体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强辐射,后者体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弱辐射。该逻辑或许能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更广更深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地调查 ,考察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化建设对农村中学后教育的需求 ,分析了农村教育结构提升与农村自学考试的关系。由于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教育资源仍然相对贫乏 ,要发展农村中学后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 ,为农村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同时也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必须先易后难 ,从自学考试入手。因此 ,加快自学考试在农村的发展 ,是提升农村教育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曲线与经济曲线有显的正相关。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经济和人口的波动更多地影响到教育规模,而不至于严重破坏教育结构,当经济恢复活力教育规模又开始扩展。教育的衰落总是发生在堪称盛世的大王朝后期。在教育结构重建期,经济和人口的波动给教育带来的破坏极大,以致教育长期难以振兴。教育的兴盛并非一定要等到经济繁荣之后,东汉初与唐初教育的兴盛最可示例。中国古代教育有利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维持,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教育偏好和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西真 《教育科学》2006,22(2):69-72
职业教育受主观的教育偏好的影响,如果社会成员有强烈的职业教育偏好,那么职业教育就会蓬勃发展;而教育偏好的形成与对什么样的教育能够促使社会成员在日益分化的社会里向更高阶层流动的认识有关。本文分析了社会结构、教育偏好与职业教育之间可能的关系,希望能够深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实施“双高计划”的重要抓手,是专业建设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小学教育专业群,是师范院校建设的特色和亮点,其组建的逻辑机理包含了学校与专业的共生逻辑、群内专业的共性逻辑、牵头专业与群内专业的共进逻辑,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共生的小学教育相关专业建设的新生态。在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通过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优化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打造创新团队、探索协同机制等策略,构建小学教育专业群发展的良性生态,彰显类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8.
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公平的时代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旺 《教育研究》2012,(8):13-18
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教育不公平的制度原因。在教育管理、教育投入、教师管理等方面实行城乡两种制度,造成了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本质是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资源共享、相互融合、协调共生、共同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树立一体化的理念,形成一体化的思维,建立一体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朱丽 《教育科学》2007,23(4):10-14
教育改革代价的付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分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育公正是基本的社会公正之一,因而教育改革代价的公正分配必然关系到社会公正问题.教育改革代价的分配不同于物质财富的分配,有其自身的分配逻辑.对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必然代价应进行合理、公正的分配,其分配应遵循差别原则、应得原则和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世纪,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在21世纪人类发展中将起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党的十六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更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高校的三大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就是要把我们的人口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龙头,高等教育的基本形式是高校[2].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高的基础,而高校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