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音乐人类学主张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音乐人类学理念和多元文化音乐现实际上在不断地影响钢琴教育及其创作与演奏风格的民族化和多元化.将音乐人类学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观引入我国的高等钢琴教育中,表现中国文化元素,体现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目前,强化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观是我国高等钢琴教学的重点,而钢琴教师树立“知识多样性”或“文化多元化”的理念,提高其专业素质,是培养多元化音乐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论证体育人类学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学科之下的研究领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对社会理论家对体育的论述和体育人类学迄今为止的一些成就作扼要梳理,强调作为一个分支领域,体育人类学已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积累。还论证体育人类学"何以可为"的问题。鉴于当下体育已经在国家社会政策里列入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门,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来发展体育人类学并进一步完善这一领域,就此提出了十大我国体育人类学应予关注的方面。认为,如果加强理论建设和方法论研讨,并在研究实践中扩大我们的视野,体育人类学在我国学界必然有着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体系的初始建构阶段和我国体育人类学本土化阐释模式提出的理论拓展阶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架构和研究体系。经过二十多年长足的发展,我国体育人类学在理论体系、认知路径和方法论上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发生了可喜的研究转向。我国体育人类学以"回归田野"为方法论转向,构建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模式和阐释框架。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在视域融合的学术路径上多元架构,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体转向,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体育人类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人类学的发端肇始于对传统体育的研究,但不能忽视的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武术的研究却异常薄弱. 前期相关武术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大都以历史学、民俗学为框架和导向,注重参与观察的人类学理论的介入也仅仅大都停留于对其必要性的理论阐述,武术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近于一个盲区,少而无力. 论文在梳理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我国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构想:(1)乡土村落:引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独有视窗;(2)武术拳种:与村落武术研究交相辉映的微观个案;(3)固定的村落与流动的拳种:构筑与交织中国武术研究的文化版图.  相似文献   

5.
以吉尔兹为代表的阐释人类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发展的新方向,这一理论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工具,也为真正建立具有中国风味和中国气派的中国体育科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探索体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跨学科比较等研究方法,采猎人类学理论——“植他如我”,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的时代诉求。通过分析认为:体育人类学在欧美和日本有相当长的学科积淀,从人类学学科属性考量,其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有着亲缘关系,也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可以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认识与方法论,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出发点包括主客位的研究视角、文化相对论与整体观、普同论、适应等;作为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方法首推田野工作,并可在此基础上撰写民族志;体质、考古和语言人类学也可为辅助和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因此,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借用影视手段来传达人类的文化现象,形成了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影视手段在人类学中的运用是曲折前进的,影视和人类学发展互相诠释、相互促进。人类学和影视的结合为我们的文化理解、和谐沟通开辟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对于深究我们自己的文化模式都是极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中的音乐研究"这一定义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梅里阿姆在其著作《音乐人类学》专著中首次提出的。这一定义要求民族音乐学工作者在对民族音乐学所涉及的音乐事象进行考察时,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考察来探讨其音乐现象后面的文化内容,从而达到揭示音乐文化本质的目的。文化的角度在学科研究中作用巨大,是进行多方位考察,多侧面研究的基础和依据。而"文化中的音乐研究"为民族音乐学学科观念的确立,学科理论的完善,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领域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艺术人类学视野界定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现实和未知的本质意义,同时指出藏族在特定的语境中其社会转型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其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艺术生产环境、艺术生产者以及艺术的消费和流通等的整体性视野,将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艺术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来进行有效的人类学资源整合,使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以艺术人类学视野研究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化翻译是当代翻译研究的主导范式。在阐释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的视域中,民族志和翻译都要面对相同的对象:他者文化。而他者文化的阐释和再现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全球化和跨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以吉尔兹为代表的阐释人类学有了新的发展,给我们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以新的思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审美人类学是由美学和人类学整合而成的一门交叉性复合型学科,它主张通过对原始艺术、民族艺术田野调查中得到的大量原生态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把握音乐形象的审美机制,探寻音乐艺术中蕴含的美学思想。本文以四川南部苗族地区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审美需要、审美机制、审美交流三个方面对川南苗族古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陇东道情皮影优美独特的道情音乐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陇东道情皮影戏的民俗功用是其发展存在的动力,在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音乐学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尤其是音乐智能理论为音乐教学及其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来说,为重塑音乐教学目标、拓展音乐教学内容、丰富音乐教学方式、革新音乐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这一理论为音乐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阐释人类学理论的梳理,认为阐释人类学对文化意义解释的认知逻辑、地方性知识的研究视角以及深度描写的文化研究方法等主张,对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因此在我国当前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中应提倡阐释人类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人类学是生态学与人类学的交叉研究领域,现代生态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和涉及的内容在中国古代科学的思想体系和实践中已经存在,中国古代生态人类学的体系就是“天、地、人”的“三才”理论,其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生态人类学的核心思想,指导着中国古代人民生产、生活、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实践。人类不是盲目、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通过“天人感应”、“天人互动”、“天人相参,”最终实现生态人类学的最高境界“人与天调”、“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6.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是我们当代音乐教育尤其是职业类音乐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音乐教师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兴起的西方人类学学派中,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以及以特纳、萨林斯、道格拉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通过对结构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渊源和后续主要代表人物的结构主义观点的阐述,以期梳理人类学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汉斯立克是奥地利音乐美学家,音乐评论家.在他的音乐美学论文<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中就什么是音乐,或者说什么是音乐的本质提出了他的观点,他的音乐形式概念以及音乐的情感效果和社会含义,形成了他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建立了自律论的美学体系.这不仅对欧洲现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现代音乐美学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开展高职语文研究性阅读,研究视角的选择十分重要.一旦确定了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也随之确定.参照文本研究理论,高职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视角主要有:语义学研究视角、文化人类学研究视角、美学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人类学的过渡仪式理论,对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中的武术团体操进行研究,创新学校武术教育的新手段.研究认为:校运会武术团体操因其自身的超常态的动作、创设的虚拟世界、建构的象征体系,以及象征了社会表象而具有人类学的仪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