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对菠菜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显著。(1)铵硝比对于菠菜各部位含氮量的影响不大,随着铵硝比的下降,菠菜植株累积的氮素显著增加。(2)适当增铵有利于磷、钾的吸收和累积;铵硝比为25:75的处理,菠菜植株中磷、钾含量和累积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大叶、小叶2种不同的空心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空心菜品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各处理都可以用米氏方程描述,通过L-B转换,计算出主要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种空心菜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没有显著差异,而小叶空心菜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亲和力(Km)均小于大叶空心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2种空心菜对铵态氮的Vmax均大于其对硝态氮的Vmax,对铵态氮的km均小于其对硝态氮的Kmax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用小叶空心菜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氮素效果更好,而且对铵态氮的净化效果比对硝态氮的净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植物体对氮吸收和同化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体主要吸收无机硝态氮和铵态氮,在细胞膜上存在诱导型硝态氮吸收系统,这个系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硝态氮需要有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作用,才能被还原成铵态氮,进一步被同化。铵态氮的吸收机理不很清楚,铵态氮的同化有两个重要的酶即GS和GOGAT,以GS所催化的过程是铵同化的主要途径,有机态氮尿素的吸收和利用有两种不同的见解。研究植物体氮吸收和同化机理对提高氮素利用率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真菌可以与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共生,它可以吸收铵态氮、硝态氮、一些氨基酸和一些复杂的有机氮素,吸收的氮素在根外菌丝中转化成精氨酸,并以这种形式运输到根内菌丝,在根内菌丝和根细胞界面,精氨酸再进一步转化为NH4^+后转移到宿主植物体,参与植物氮素代谢,而转移的氮量及对宿主植物氮营养的贡献与宿主植物、真菌以及基质养分和水分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N2O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温室气体,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产生的主要过程,施用生物质炭影响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和N2O排放。本研究以广州近郊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情况下,分别施加3%和6%的稻壳炭(RB)、棕榈丝炭(PB),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和施入量对酸性菜地土壤氮素矿化和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最大,分别达到153.6 mg/kg和383.7μg/kg,添加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排放量(P<0.05),生物质抑制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从而抑制了土壤N2O的形成和排放,抑制程度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强,不同类型生物质炭作用不同,稻壳炭(RB)抑制作用大于棕榈丝炭(PB)。  相似文献   

6.
蓝藻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是以NH3、N2O等气态形式逸出。作者分析了蓝藻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规律并添加化学保氮剂以减少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氮的损失率为8.75%。蓝藻高温堆肥过程中添加化学保氮剂,在第4~10天时,氨的挥发被明显抑制,其挥发量减少了24.11%;采用质量比Mg(OH)2∶H3PO4∶H2O=3∶11∶86的混合物作为化学保氮剂对控制蓝藻高温堆肥过程的氮素损失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饱和铵贮库施肥法(NDSA-Nitrogendepotwithsaturatedammonium)对菠菜(Spinaciaoleracea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法相比,NDSA施肥法和DCD(双氰胺)两者配施(NDSA2处理)则可显著提高菠菜产量。NDSA施肥法可大幅降低菠菜的硝酸盐含量,而DCD的效果并不明显。施氮可明显增加菠菜的Vc含量,其中以NDSA施肥法配施DCD效果最好。菠菜叶片Vc含量很高,相当于叶柄中的3倍。施氮和NDSA施肥法对菠菜可溶性糖影响不大,但DCD可明显增加菠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降低了菠菜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氮沉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重要因素,而不同形态氮素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仍不清楚。为探讨不同形态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为例,通过室内培养,研究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每种氮输入类型设置对照、低、中、高4个氮输入梯度。结果表明:(1)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输入抑制表层(0~ 20 cm )土壤有机碳矿化( p <0.05),降幅为8.84%~25.63%,对中层(20~6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硝态氮输入促进下层(60~8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幅为23.24%~32.75%,对底层土壤(80~100 cm)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铵态氮输入促进6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幅为46.42%~109.7%。(2)有机氮输入抑制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 p < 0.05 ),降幅为11.33%~25.93%;对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作用,对其他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主要为促进作用,增幅为26.77%~231.64%。综上,硝态氮、铵态氮输入对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而有机氮输入则促进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且有机氮输入的促进作用大于无机氮( p <0.05)。因此,有机氮输入将显著削弱研究区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稻壳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前10周,生物炭对玉米株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收获时,生物炭对玉米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生物炭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增加,并且当生物炭用量为5%时达到显著水平。生物炭对土壤p H、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科技学院乔榭试验田进行,以小麦品系3015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的播期,研究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灌浆过程中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小麦品系3015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早播晚播中播.籽粒中磷的含量差异显著,中播比早、晚播含量分别高9.2%、7.4%;钾素含量早播明显高于中、晚播,分别高79.7%、157.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浆过程中,花后31 d之前小麦籽粒氮素含量在3个播期之间差异极显著,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其差异逐渐降低,在花后24 d,小麦籽粒中氮素含量早播比中、晚播分别高2.3%、14.5%,且存在极显著差异.建议小麦品系3015早播,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用量少、成本低、污染小、实用性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原则的指导下,笔者设计了微型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平衡转化器。1使用材料和试剂粉状青霉素试剂瓶3个、20 mL医用注射器3个、同规格一次性注射器针头7个、一次性静脉注射细导管5段、铜丝、浓硝酸。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氮肥总用量为主处理,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副处理,主副处理各设四个水平。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籽粒中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及最终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在不施氮与低氮水平下,表现为40mg/kg>60mg/kg>20mg/kg>0mg/kg;在中氮与高氮水平下,表现为20mg/kg>0mg/kg>40mg/kg>60mg/kg。相关分析表明,非蛋白氮含量急剧下降阶段即蛋白氮含量急剧上升阶段的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后10d开始籽粒蛋白氮与收获后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显著相关性。因此,烯效唑处理提高了籽粒中的非蛋白氮含量,从而有利于籽粒蛋白氮的合成,进而影响籽粒最终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The urea nitrogen adsorbent of complex type, which consists of chitosan coated dialdehyde cellulose (CDAC) and immobilized urease in gelatin membrane (IE), was prepared. The cellulose, the dialdehyde cellulose (DAC) and the CDAC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ellulose C2-C3 bond was broken under the oxidation of periodate and it was oxidated to DAC. The DAC was coated with chitosan and the CDAC was obtained. The adsorption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in Na2HPO4-NaH2PO4 buffer solution was studied in batch system. The effects of the experim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degree of oxidation of CDAC, initial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at CDAC/IE weight ratio 10:1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parameter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was 36.7 mg/g at the degree of oxidation of CDAC 88%, initial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600 mg/L, pH 7.4 and temperature 37℃.  相似文献   

14.
精密度偏性试验是对一组样品的连续多日测试,将所得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检查试验是否存在影响测试结果的偏性。采用空白试验、线性回归等多种方法,对影响分析误差的诸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氮肥用量及施用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施氮肥对强筋小麦新麦19苗期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获得冬前壮苗很有必要。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新麦19籽粒角质率,但肥的不同施用量和底追比例对籽粒角质率没有明显影响;施用氮肥对籽粒黑胚率和秕籽率没有明显影响。从产量和品质综合来看,施底氮6kg/667m^2、拔节期追N6kg/667m^2的施肥模式产量高、品质好、最经济。总氮用量超过18kg/667m^2时,不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6.
以青花7号为材料,采用沙培法,初步探究了施氮量对幼苗期花生根系碳、氮代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不改变各指标在苗期的变化趋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N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NRase活性呈增加趋势;游离氨基酸呈下降趋势;碳氮比先减后增。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碳氮比整体为N0>N1>N2;N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NRase活性整体为N2>N1>N0;淀粉含量整体为N0>N2>N1;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为N1>N0>N2。  相似文献   

17.
1、生菜的N、P、K含量与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不论氮肥施用情况如何,生菜生长的前后期体内N、K的含量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P则没有明显的规律;2、施肥后较短的时间范围内,生菜体内N、P、K的含量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生菜生长的中后期,体内N、P、K的含量与氮肥用量之间则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重铬酸钾-硫酸消煮土壤样品稀释到一定体积,再吸收一定量的土壤稀释液于克氏蒸馏瓶中,通过对蒸馏时间、碱用量、稀释液体积、样品体积等因素进行对比,同时与扩散皿法进行对比,得到了分析结果误差较小的最佳条件,并对盐碱土壤种植后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微量蒸馏装置测氮的方法 ,对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进行测定 ,具有准确度高、平行性好、检测速度快等特点 ,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对新型氮污染抑制剂CQS(CompositeQuinonidSubstances)功能的研究结果。该合成物质在试验条件下对尿素的水解有抑制作用.对硝化作用更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和改进生长,从而能提高植物体内对氮,磷,钾等养料的吸收力。在试验条件下,一般化学氮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在不同土壤上有5%~30%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