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处理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 《天津教育》2005,(10):48-49
目前,一些学者开始从当代认知心理学所重视的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两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研究,如Gass、Ellis、Skehen等。他们都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是复杂的认知过程,并明确地指出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是习得过程的要素。但是,如果考察一下我国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英语教学,就会发现很多教师对“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究竟在什么条件下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是有效的?何种语言输入与输出能促进语言习得?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之间关系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我们就无法真正创设外语教学中“语言习得”的环境。因此,了解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相关理论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徐爱华 《文教资料》2013,(27):161-162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Krashen的输入假说片面强调输入,而Swain的输出假说过于强调输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互动假说历经确立、完整提出和更新,又称为互动方法,互动主要体现在意义协商、形式协商、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者的认知构架等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水平.  相似文献   

3.
语言输入与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二者的研究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人们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输入及输出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认为在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过程中,二语学习者都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二语学习者不再是被动消极地吸收语言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建构不同于以前的新的语言知识体系。二语学习者在二语输出过程中,更能体现出其主动建构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胡宜平  胡丹颖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61-163,191
二语认知过程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二语学习的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理论使用不同层次的记忆来加工语言信息;记忆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通过对二语的物理特征和语义特征加工而实现的,其加工痕迹的深浅反应不同的记忆水平;二语习得理论,Gass用五个阶段解释二语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这些理论为二语学习的认知活动、二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介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与母语之间异同之处的分析和判断,也源自于学习者对目标语输入和自身语言输出中语言现象的关注程度。同时,对目标语语言形式和意义对应关系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学习者语言发展的阶段性和变化性特点。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应该包括对学习者大脑认知机制和心理活动的分析。鉴于人类心理认知活动的复杂性,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6.
认知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为二语习得提供坚实的心理学理论依据。该文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从发酵理论、顿悟论和认知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简要述评,探索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习得”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7.
二语习得过程同时也是认知处理过程。认知方式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者认知因素的差异是影响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教师应选择适合于学习者认知方式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8.
李学芹  蔡燕  陈达 《海外英语》2013,(1):30-31,44
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地研究和探讨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目前输出假设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然而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这使得语言输出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未得到充分肯定。可理解性输出有助于促进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促进输出者准确和流利地使用语言。该文重点探讨语言输出在互动条件下引起学习者对自己语言体系中问题的注意,不同语言水平之间互动和课堂语言活动提高语言产出准确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动性对于二语习得大有裨益,它有助于学习者更加快速、更加准确地加工信息,从而减少对注意的消耗.ACT认知模式将知识分成两种,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由前者向后者转化的过程.ACT认知模式对于二语习得的启发意义是,它告诉我们:应注重积累陈述性知识,确保学生语言输入的质量;应将自动性作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将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应重视学生语言输出的流利性与准确性,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自动化;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增加学生对套语使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语言输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语言输入,语言习得就不可能发生,因此语言输入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加工并转化为摄入,包括了两个过程:一是建立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二是句子分析。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分析,将总结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输入中的加工的原则,以期对外语教学与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对听音输入的过程及制约因素的分析,从母语习得、二语习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非言语交际理论、生理学等六个视角深度挖掘了二语习得中听音输入的诸多理据,旨在加深外语学习者及外语教学从业者对听音输入及其重要性的认知,并在二语习得与教学实践中重视听音输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注意假设理论认为,在学习者的语言产出和目标语形式之间,有意识地注意到他们的差距是二语习得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输出假设理论认为可理解输出促使学习者注意到语言形式,注意与吸收描述了二语输入和中介语体系发展的过程。因此,通过可视输入的增加和学习者的输出可加强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3.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入、吸收和输出是其必要的关键环节。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将语言输入视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Swain的"输出假设"主张可理解性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吸收是介于目标语输入和学习者中介语规则系统之间的一个有选择性的过程,被理解的语言输入并不等同于吸收,对语言输入的深加工有利于将其更好地转化为吸收。本文拟用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流程对二语学习环节中的输入、吸收和输出做出阐释,分析其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素敏 《海外英语》2012,(3):266-267
注意是二语习得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语言输入输出的认知过程中起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和语言输出质量的提升。在输入输出加工过程中,各种认知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习者的注意,基于此,笔者还探讨了四种提升学习者注意的教学手段,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意机制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二语习得过程的动态性和互动性出发,从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个方面论述了语言层次互动和人际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以语言本体各层次之间的整合互动为铺垫,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注重人际互动的方法和形式可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可理解输入对语言习得的作用验证了输入假说对于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注意是摄入语言和使语言转化为内在知识的认知基础和关键。将输入假说理论与互相协商理论相结合,对外语教学会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方面,词汇记忆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对记忆的研究,即人脑是如何分析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文章回顾了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建构,并结合二语习得研究和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环境,对词汇记忆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词汇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连通主义与二语习得的输出理论,论述了二语习得的输出及与连通主义的关系,认为连通理论能指导和加强二语习得的输出。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二语习得的输出,提供好的输出环境,完善语言测试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习得者的二语技能。  相似文献   

19.
输入理论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设认为语言习得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i+1)自然而然地习得的;输出是习得之结果,而非原因,学习者输出不直接促进习得。而Merrill 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则认为输出对语言习得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只有切实做到输入和输出并重,才能将“语言输入”真正转化为“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丹丹  郑艾萍 《海外英语》2012,(10):121-122,125
该文主要介绍了输入调整与互动调整这两种语言调整形式及其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和影响。为了更好发挥语言输入与互动调整作用,帮助学习者学习二语,文章对两者进行对比,发现语言输入调整的不足。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课堂管理原则实现二者简单转化,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