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代诗人李嘉祐是大历诗人之一,唐人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并选录了其八首诗歌,王夫之也称其为"中唐第一佳手"。可见,李嘉祐的诗作是很受推崇的。然而,这位诗人并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当前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因此,李嘉祐的诗歌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高仲武认为李嘉祐诗歌"涉于齐梁,绮靡婉丽",但高仲武的评价,有以偏概全之嫌。其次,高仲武认为李嘉祐"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因为吴、何二人是齐梁山水诗的杰出代表,对此,将李嘉祐诗歌与吴、何二人诗歌进行对比研究,来探究齐梁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对大历诗人的影响,以及李嘉祐诗歌之新变。  相似文献   

2.
范成大治蜀之政绩,可以概括为蜀士归心、为民减负、整军经武、击强抚善、与民共乐等方面。他治蜀颇有成效,由主观因素———古典民本思想和客观因素———生逢所谓"清明宽大之朝"两者所促成。其政绩也可视为宋孝宗较有作为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宋史·艺文志》别集类著者在北宋九朝的分布情况作了调查,根据各朝的年均著者数,画出一条两端低而中间高的曲线,最高点在仁宗朝,而仁宗朝中嘉祜登第的著者最多。统计表明,北宋文兴盛于仁宗朝,鼎盛于嘉祐时,繁荣期则历经仁、英、神、哲四朝。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韩维号称"嘉祐四友",他们在嘉祐中结交游集,熙宁中同时进入朝廷权力中心,因政治立场的对立而产生分化。"四友"具有素朴简淡、不慕纷华的文化性格,在科举改制问题上,均属取消诗赋一派,但司马光等人对荆公新学之专断与驳杂则持批评态度。"四友"在诗坛的交游酬唱始末与其政治上的进退分合轨迹正相吻合,可以清楚地分为嘉祐、熙丰两个阶段。汴京的文学生态因新党专权而恶化,司马光、吕公著、韩维及范镇退居洛阳、颍昌等地,却获得了难得的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他们优游山水园林,诗酒雅集,闲吟代替了讽谕,林泉高致掩盖了朝堂纷争,仍曲折透射了政治干预文学的阴影。  相似文献   

5.
周邦彦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士,堂名顾曲,北宋钱塘(在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卒于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其仕历之可考者,则神宗朝官太学正;哲宗朝教授庐州(州治在今安徽合肥市)、荆州(州治在今湖北江陵市),知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是北宋科举制度下成长的集政治、文学和经术于一体的文化伟人。为了应试贡举,他不得不放弃韩文,应试"时文";面对迂阔诞谩的高言空文,欧阳修借主持嘉祐贡举之机,裁抑"鈎章棘句、寖失浑淳"的歪劣文风。欧阳修的嘉祐贡举革新确立了经义在科举的地位,散文取代了骈文,成为文章正宗。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李嘉祐是大历诗人之一,唐人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并选录了其八首诗歌,王夫之也称其为"中唐第一佳手"。可见,李嘉祐的诗作是很受推崇的。然而,这位诗人并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当前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因此,李嘉祐的诗歌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高仲武认为李嘉祐诗歌"涉于齐梁,绮靡婉丽",但高仲武的评价,有以偏概全之嫌。其次,高仲武认为李嘉祐"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因为吴、何二人是齐梁山水诗的杰出代表,对此,将李嘉祐诗歌与吴、何二人诗歌进行对比研究,来探究齐梁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对大历诗人的影响,以及李嘉祐诗歌之新变。  相似文献   

8.
李翱在穆宗朝初为考功员外郎兼史馆修撰,之后常年外放为地方官,历任郎州刺史、舒州刺史,后入朝为礼部郎中,终穆宗朝名宦不显。《旧唐书》把李翱于穆宗朝贬朗州之事提前了一年,误系于元和十五年,而《新唐书》之《李翱传》所载抗旱治郡之功当为李翱穆宗朝治舒时所为。  相似文献   

9.
由于缺乏有效的话语通融,"中国之治"的宣传话语有时还处于被曲解、被轻视,甚至被贬低的境遇。为从理论上彻底讲清楚中国制度优势,学界要推动"中国之治"宣传的理论创新。首先,构建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新闻媒体加大"中国之治"的舆论引导,打造全媒体宣传格局,推动"中国之治"的国内宣传话语创新;其次,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解决"失语""挨骂"等问题,用"故事"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建构国际话语权;最后,批判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完善"中国之治"体系,把有益的经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苏轼究竟何时开始写词,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定论。本从苏轼经历、词作内容等诸方面考证和分析了《一斛珠》等三首苏词的创作时间,确认《一斛珠》作于嘉祐元年闰三月,《竹枝歌)九章作于嘉祐四年十月,《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作于嘉祐四年十一月;从而得出了苏轼写词始于宋仁宗嘉祐初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加油"的译法,论述中英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很少有两种语言能够达到完全对等的译法.如同大量的英语词汇通过音译直接进入汉语一样,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也应该通过音译的方式直接进入英语.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发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主要目的不在文体革新,而是借此打击轻薄举子"妄议时事"的政治习气。这股习气是庆历至嘉年间"言事之风兴盛"大潮流的一个支流。欧阳修在现实政治中艰难地维护"朝廷大体",痛苦地调和日趋偏激的"政治气节",虽然寄希望于下一代,但最终没能遏止住偏激矫节的言事之风。他的政治心态和政治遭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内涵十分丰富.在思想观念上,要实现从"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从"官本位"转向"民本位",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这对于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有"创新强国"和"创业型国家"之誉,这与以色列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以及其治理体系有密切关联.以色列国家教育部和经济部、地方政府及"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网络"、基层的职业学校(中心或学院),以及作为社会伙伴的"以色列制造商协会"与"工会联合会",共同合作参与以色列职业教育与培训治理,塑造了以色列"多层级"与"共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不等同于传统的学科教育,它更多地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个方面,从分析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及高职教育中的"四方"关系入手,对高职"四方合作"策略体系的构建作初步的探讨,构建出包括"政府主导下的培养目标,行业指导下的校企专业设置、校企师资建设、校企文化建设、教学质量评估、合作组织与管理制度"等九项基本框架,通过策略体系的实施,使"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在各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高职教育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代殿试不黜落之制始于仁宗嘉二年 ,但杂犯者仍遭黜落。至元三年 ,特别是元八年以后 ,殿试杂犯亦不黜落 ,只给予降等的处罚。此制一直沿用至南宋末而不废 ,并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清科举取士中的殿试不黜 ,当直接继承了宋制。  相似文献   

18.
近四十多年来,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广泛的社会变革中保持世界一 流,牛津深入反思了大学的宗旨和原则——“学术卓越”和“民主自治”,并 对治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2004-2006年的牛津治理改革大讨论是 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学术与行政权力之间的一场激烈冲突。牛津的改革努力激 励着世界的其他大学反思自身的办学之道,反思大学的本质和未来。本文系统 分析了这场改革的背景、过程、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代王宗沐的《续资治通鉴》是元明时期第一部以《通鉴》原典体例来续著宋元史的续通鉴类史书。与其它续通鉴类史书的“明道”主旨不同,它更强调史学的“资治”功能,这反映了史家对现实政务的强烈关注,体现出续通鉴类史书对《通鉴》原典的重视以及“资治”原旨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础教育“内卷化”的制度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石,是巩固个体终身发展的根本。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内卷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基于效率优先下的社会分层作用弱化;基于增长趋势下的教育治理形式化凸显;基于维持状态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的现实危机。究其根源,在于多重制度性因素的累积影响严重,其中"以县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导致了教育治理的形式化;"城市主导"的外控型教研室制度导致了需求表达的闭塞性;精英理念下的教育投入机制导致了资源倾斜的绝对化;市场导向下的生源流动机制导致了教育追求的异变性。如何消解农村基础教育"内卷化"是当务之急,急需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治理理性;构建高效的多元利益表达机制;打破制度渐进变迁的路径依赖;定位基础教育本质的价值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