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选取2003—2016年间中国企业发生的352起跨国并购的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二项Logit回归模型,探讨经济距离、并购经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股权进入模式的影响,同时检验了并购经验是否能够影响经济距离和股权进入模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经济距离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部分股权进入模式;并购经验越丰富,也越倾向于部分股权进入模式;而并购经验对经济距离和股权进入模式的关系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董事长、CEO、TMT三个层次的过度自信与公司财务决策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董事长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并购、融资和股利分配决策均具有显著影响;而CEO过度自信、TMT过度自信仅对公司投资支出和债务期限结构影响显著。这说明董事长过度自信对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财务决策的解释力较强。此外,与国外研究不同的是,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资本结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淳伟德 《软科学》2011,25(12):122-125,128
以2007~2009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财务理论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高管过度自信对公司规模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规模扩张显著正相关,企业规模扩张还受到其他重要因素的显著影响,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后,企业规模扩张仍然与高管过度自信显著正相关,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作为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从而表明如果企业高管存在过度自信,那么该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4.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从创新投入,未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和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三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绩效,分析CEO过度自信对三个层面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特征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和CEO两职兼任增强了上述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削弱了上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流动性增强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005—2018年中国企业实施的249起跨国技术并购事件的分析,深入探讨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对跨国技术并购持续时间、股权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并购持续时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知识产权制度距离的增大,并购持续时间先延长后缩短;(2)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并购股权比例呈U型关系,即在知识产权制度相似和相异程度较大的东道国,中国企业通常会选择高股权并购模式。本研究丰富了制度距离和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识别出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影响中国企业跨国技术并购过程的拐点。  相似文献   

6.
以2013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的30家跨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逆向知识转移问题。实证研究表明,子公司知识的价值、母公司对知识的知觉水平、子公司所处国家的发达程度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子公司的战略重点不会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7.
运用高层梯队理论,从群体决策视角探讨企业高管团队成员背景特征对跨国并购模式选择的影响,同时结合代理理论进一步探讨这一关系受高管团队成员角色(是否董事)的影响差异。基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企业高管团队的年龄与企业控股并购模式选择负相关,国际化经验水平和生产型职能背景与控股并购模式选择正相关;高管成员的董事角色存在调节效应,负向调节年龄对于并购模式的影响,正向调节国际化经验和职能背景对于并购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成员的背景特征能够影响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偏好,但是这种偏好会受到自身角色身份的影响,二者共同作用影响了高管成员的决策选择。基于以往的研究从高管团队成员的角色差异这一角度重新审视团队的结构如何影响其进入模式决策的选择,突出了角色身份这一现实因素的影响作用,结合高层梯队理论和代理理论进行分析,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整合视角。  相似文献   

8.
跨国界知识转移有助于提高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日益得到学者和业界人士的重视。鉴于此,以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控制的视角分析了进入战略两阶段(绿地/并购,独资/合资)选择对跨国公司总部与东道国分支机构之间知识转移效果的直接影响,并探究领导者风险偏好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并购而言,绿地的控制力较高,更有利于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界知识的有效转移;相对于合资而言,独资的控制力较高,更有利于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界知识的有效转移;领导者风险偏好对绿地与并购选择影响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界知识转移效果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领导者风险偏好加强了独资的控制力,正向调节了独资与合资选择对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界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往文献中大量存在着有关企业战略导向影响后果方面的研究,但有关企业战略导向前因因素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以过度自信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战略导向的影响,以及企业前期绩效与冗余资源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结果发现:第一,过度自信CEO提高了企业采取探索型战略的可能性,并降低了企业采取防御型战略的可能性;第二,随着企业前期绩效的变差,过度自信CEO所运营企业倾向于探索型战略而不倾向于防御型战略的可能性将随之提高;但随着企业冗余资源的增加,过度自信CEO所运营企业倾向于探索型战略而不倾向于防御型战略的可能性将随之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导向在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后续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了股权结构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利用2011~2013年我国A股高科技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股权结构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能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国有持股比例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股权制衡未能对两者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企业国际化进程(范围、速度与节奏)的决策依据是国际商务领域长期探讨的焦点话题之一。基于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的经验数据,着重探讨了CEO过度自信对企业国际化进程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管理自主权在上述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 CEO过度自信对企业国际化范围、国际化速度以及无规律国际化节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企业年龄与企业规模削弱了CEO过度自信对国际化速度以及无规律国际化节奏的正向影响,但企业年龄与企业规模对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国际化范围之间关系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文化与转型经济背景的影响,我国企业管理者更容易过度自信。本文以沪深两市2004——2007年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不仅与企业负债融资显著正相关,而且与企业短期负债融资相关程度更大,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长期负债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最后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从加强信息反馈和完善公司治理等角度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本分析和多元回归研究了293家公司,探讨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独立董事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管过度自信与创新模式选择显著相关,高管过度自信越高,企业在创新模式选择上越偏好探索型创新;高管过度自信越低,企业在创新模式选择上越偏好应用型创新。独立董事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负向调节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乐琦  蓝海林 《软科学》2009,23(9):93-96,114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数据,重点研究了股权结构与CEO薪酬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显示,CEO薪酬与企业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在股份分散的企业中比在股份集中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CEO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则在股权集中的企业中比在股权分散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研究认为薪酬委员会的存在会对CEO的薪酬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公司地位即公司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会对CEO薪酬具有影响。研究还发现在股权分散的企业中管理层的股权比例高于股权集中的企业,但同时股权集中的企业绩效表现却优于股权分散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刘彦文  郭杰 《科研管理》2012,33(11):84-88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融资决策。采用管理者业绩预测偏差衡量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利用Ordered-probit模型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次序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以短期负债融资作为首要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次之;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选择长期负债融资优先于内部融资,选择配股筹资优先于发行可转换债券筹资,而非过度自信公司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以2014—2018年我国上市深沪A股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并购企业中管理层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和并购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会抑制企业会计稳健性,进而降低企业并购绩效,即会计稳健性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并购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权性质、企业生命周期和管理层个体特征不同的情况下,会计稳健性的中介效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融资工具选择和融资规模研究-异质信念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枫  刘志新 《科研管理》2011,32(2):122-127
摘要:探讨我国卖空限制下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融资工具选择和融资规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调整换手率和超额收益波动率作为异质信念代理变量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异质信念越大,公司越倾向股权融资;(2)公司股权融资规模与异质信念负相关;(3)公司债权融资规模与异质信念无关。研究结论表明,异质信念影响公司融资工具选择,而异质信念与融资规模关系受融资工具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能力驱动的企业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朝阳  黄晶 《科研管理》2010,31(6):19-27
融内涵提升与外部成长于一体的技术能力驱动并购,在经济转型期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通过对2002~2004年我国沪深证券市场中以上市公司为主并方的185起并购事件的实证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技术进入型并购短期内导致公司经营绩效下滑;而技术升级型和技术互补型并购将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公司并购前非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每股未分配利润以及公司规模与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9.
《软科学》2015,(5):63-67
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2010年发生并购的405家收购企业为样本,研究并购中CEO薪酬操纵的行为及其价值效应。结果发现:并购中CEO权力和CEO薪酬份额(CPS)均对企业价值具有破坏作用;并购中CEO利用权力提高自身薪酬份额,破坏了企业价值,CEO薪酬份额(CPS)在CEO权力破坏企业价值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股权集中度对CEO权力与CPS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表明股权集中度有效抑制了CEO利用权力提高自身CPS的薪酬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20.
研究过度自信CEO项目价值预判能力对其投资心理的影响作用以及激励CEO主动承担项目的薪酬契约特点后发现:在预判结果与项目期望价值相同的条件下,当项目价值预判能力足够大时,CEO会认为进行投资能使公司获得收益;随着项目价值预判能力与过度自信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CEO主动承担项目的高水平薪酬的最大值会不断提高,而其相对于中等水平薪酬的增量的最小值会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