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智  张忠秋 《体育科学》2003,23(3):121-128
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念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运动心理学领域比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调节方面,对运动员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得比较少,尤其是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更少。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取得比赛最佳成绩的心理保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心理剩量学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结构模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由8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清晰的反馈、注意集中在当前任务、明确的目标、自我目标的体验、控制感、动作与意识的融合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比赛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主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假设竞赛自我效能、赛前状态注意、赛前状态焦虑和比赛目标定向4个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有关。结果表明,高竞赛自我效能和高赛前状态注意水平是促进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形成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高任务目标定向水平有助于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促进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自我目标定向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关系不显著;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通过状态注意间接阻碍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心理状态是一种既复杂多变、又比较稳定而且在某种情况下会提高或降低机体生命活动能力的心理现象。在构成情绪的各种心理状态中,总有一种是占优势,这种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如表现为积极增力作用,最适宜完成某种活动。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如表现为消极减力作用,则影响各种动作的完成。运动员良好心理状态和优良品质不是先天的,是靠运动员与教练员共同培养形成的,同时最佳的心理状态与技术动作的掌握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3.
对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技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一直是体育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运用现场现察、个案访谈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概念、功能、特征和训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揭示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调控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精神分析专家贝尔尼在研究个体的心理结构时,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存在三种心理状态,即父母心理状态(P)、成人心理状态(A)和儿童心理状态(C),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个体心理状态的“PAC”分析模式,简称PAC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5.
蹦床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那么究竟是什么才是决定比赛发挥的最总重要因素呢?有人说是动作难度,但比赛时候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往往稳定性好的运动员大赛成绩更优秀。稳定性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完成动作稳定性的保证。因此对蹦床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与研究,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调整自我控制能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从而取得优异成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棒、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主要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结合我国运动员运动竞赛的亲身体验,重新翻译和检验《流畅状态量表》。通过对200名棒垒球运动员的调查,结果发现,棒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最主要的四个特征是:挑战一技能平衡、行动一意识融合、高度控制感和自我意识的丧失;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主要特征与比赛成绩高度相关;棒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结构特点为:流畅心理较低型占总人数的3396,优秀型和良好型共占总人数的6796;棒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流畅心理状态主要特征中心坐标95%置信区间值可作为运动员流畅心理水平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杨刚  王丹  袁辉明 《体育学刊》2002,9(2):109-111
采用问卷调查、查阅献资料、数理统计法,分析研究了运动员平衡木比赛临场的心理状态、自我调节及心理训练方法。良好的情绪状态、排除外界干扰、及时的自我调节、强烈的自信心、教练员及时指导等都是保证运动员具备良好心理状态,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心理调整与最佳竞技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佳竞技状态是与运动员心理状态直接相关的,不能正确地起用记忆系统的信息,就难以使身心进入高度统一化的功能态。本文就冲破心理障碍、自觉控制心理状态、建立动力定型、保持宁静的心理状态、自我训练法五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1赛前心理训练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基本目的是增强心理的稳定性,消除各种思想负担,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型,形成一种最能与比赛相适应的心理状态。赛前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让运动员轻松上阵,充分发挥已有的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竞争日趋激烈,不仅是技术、战术、技能的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的较量,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本文就赛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大潜能,取得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