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对"汉江生态经济带"进行了解读,探讨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原则和目标,确定了以"一个核心,两个支点,三个三合一团队,四项申遗工作"作为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点工作,突出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区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是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由于该战略仍处在实施的初级阶段,对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机制较为匮乏。文章以生态补偿运行机制为着眼点,借鉴国外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实践经验,试图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区生态补偿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汉江生态经济带各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十堰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质的需要,是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引领区、促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需要,也是反哺十堰丹江口库区发展的需要。从旅游发展现状、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线路区位来看,十堰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同时,十堰在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深度开发,打造经典;要善于整合,突出重点,打造品牌。  相似文献   

4.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汉江生态经济带突出发展生态旅游,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良好,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应该从开展特色生态旅游项目;精准定位、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多渠道宣传生态旅游形象等方面进行旅游营销。  相似文献   

5.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文章围绕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保障研究务实管用原则下,遵循五大发展理论新要求,着眼汉江生态经济带全流域,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理论解读为框架,在分析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不协调的四个主要表现基础上,从生态、区域、产业三个维度入手,依序分别聚焦流域综合治理、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代服务制造业,提出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路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汉江生态经济带所属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征,多样性自然环境孕育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科学管理汉江经济带森林生态旅游开发风险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是实现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依托公共池塘治理理论,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森林资源分布现状,聚焦跨行政区域的森林资源开发风险,发现跨区职能部门间的不合作、森林资源的异质属性、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开发是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跨行政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而以"生态为内核、智慧为手段、文化为驱动"为理念,提出了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s)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的森林生态旅游开发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正在联合陕西、河南争取把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十堰独特优势,打造汉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对于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乃至于全国都具有示范和引领效应。十堰具有汉江经济带最丰富和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核心是三组具有国内外影响的文化双子星座,即以恐龙文化、古人类文化为代表的远古文化,以武当文化、郧阳抚治文化为代表的明清文化,和以东风汽车文化、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十堰还拥有五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生态文化资源,即三大通史文化、三人文人文化、三大民间文化、三大名人文化、三大未解文化。  相似文献   

8.
湖北"红河谷"生态城镇化建设是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产生的。"红河谷"生态城镇化建设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城镇化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合作共赢的原则,走相向发展、融合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红河谷"生态城镇化建设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湖北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湖北构建中部战略"支点"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汉江生态经济带刚刚建立不久,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节能减排是牵涉到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研究经济带内的节能减排问题非常必要。文章阐述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各行政区域间有关节能减排利益冲突的现状,分析产生这些利益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尝试构建了用于解决区域间利益冲突的利益共享系统。  相似文献   

10.
交通经济带是一种依托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的独特空间地域综合体,它是融合了人口、产业、城镇、物流、信息的空间地域综合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交通经济带得到了迅速发展.建设交通经济带是推动福建海西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供给华北地区,水源地主要在湖北省境内,大坝加高、库区淹没、移民安置、下泄水量减少对湖北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文章在对湖北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安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线调水对湖北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引江济汉优化利用两江水资源。提出湖北省应抓住机遇,兴利除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好移民安置问题,优化区域规划,加强汉江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综合利用长江、汉江两江水资源,使湖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促进湖北“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2.
论汉水文化的生态形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时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丹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工程,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效应。文章对其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的概念,思路与措施,并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城镇化建设、旅游开发、生态绿色产品、依法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江北去》是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梅洁的又一长篇报告文学力作,也是2007年中国报告文学界的亮点之一。从女儿般忧伤的江湾走来,梅洁怀着“无法告别”的故园之恋,以史诗手笔审视了北中国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全景式地表现了鄂西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调水工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深情讴歌了调水源头人民强劲的韧性和卓越的创造,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合理配置我国水资源的21世纪特大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对汉江中游段襄樊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态环境、航运、渔业等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补偿性工程建设方案.以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襄樊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工程对汉江中游段襄樊市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襄樊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强生态环境安全规划、管理,进行生态建设;狠抓水污染控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以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襄樊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沧浪之水"原本指汉水的一段,并不具有特殊的涵义。但《孺子歌》的诞生,特别是经孔子、孟子、屈原等的传播后,就为"沧浪之水"赋予了崭新而深刻的涵义。他们把自然之水的清浊与人的精神境界的清浊,乃至于社会的清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沧浪之水"成为高雅脱俗、清廉自守的象征,使"沧浪之水"由"自然之水"上升成为"人文之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语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内大范围的水质调查监测,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自然概况以及水环境监测与水质评价的状况,进一步分析了水源区内汉江、丹江两大水系及丹江口库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中线水源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汉水流域丧歌作为一个典型的汉水文化事象,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典范的孝文化、乐感文化和伦理习俗文化等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核。迎来送往、养生送死、慎终追远、追根溯源等传统道德标准是汉水流域丧歌创作和流传的最深刻文化动因,而其巨大的习俗传承价值、伦理教育价值、历史认识价值、社会心理价值和美学认同价值则是其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最直接的现实动因。演唱丧歌是汉水文化习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几乎伴随着汉水流域民俗大礼———丧礼形式的每一过程。加之汉水文化产生和繁育在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世界民间故事村武家沟村、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第一个以“汉”命名并将“汉”字几乎覆盖所有中国文化事象的朝代汉代和汉民族民歌村吕家河村等古老文化化石和文化富集区所在地,在中国文化产生和演变的历程中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因而,挖掘、整理、保护好汉水流域丧歌,并进而认识、利用、传承好汉水流域丧歌,不仅对于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利用地方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辨证深入地全面认识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持续发展,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更具有直接强大的现实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汉江流域用水量持续增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于丹江口水库,水源将没有可靠保证,因此不得不规划由三峡水库取水、向丹江口水库补水的“补偿工程”。也就量说,所谓“中线自流调水工程”实质将转化辚“中线提扬调水工程”。众多事实说明,同时提扬调水工程,取水口选在湖北长湖比选在三峡水库,要更加经济、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