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两次全球学术职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过去15年全球大学教师流动总体呈现频率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快速上升”、“稳步上升”和“平缓下降”三种类型大学教师流动频率变化的表现和原因分析,结合大量实证证据与经验证据,清晰作出中国学术职业即将迎来较大规模流动的基本判断,并就此过程中大学教师流动的心态选择、道路选择和改革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教师流动更多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等重大议题保持紧密联系。而中国当前却面临着教师流动总体频率偏低、国际流动方向单一、国内流动渠道不畅、近亲繁殖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带来了学术职业的无序竞争,从而影响学术职业的健康发展。全球范围内普遍缺乏有关大学教师流动规律的研究。本文结合一手调查数据,就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频率、路径和类型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频率整体偏低;不同类型高校教师流动频率差异大;流动主要归为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国30所试点转型高校的调查数据,对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风险感知状况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均值比较对学术职业风险的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学术职业风险的可能成因加以探寻。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转型下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风险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感知状态,但在部分人口学变量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在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专业能力、职业声望、生涯发展等五个风险维度上,均检测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成因。研究建议从研修培训、监测指标、转型改革等方面加强大学教师学术职业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4.
选取中世纪原型大学、衍生型大学诞生和发展过程作为教师流动的考察载体,在对流动频率、方向、影响因素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流动是学术职业生而具有的天然基因,大学教师流动在学术职业形成、学术规范建立、学术自由获得、学术职业吸引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大学发展具有惊人的历史一致性,中世纪大学教师流动的基本特征延续至今,有关大学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举措不应回避对于教师流动的历史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H大学2003-2006年的职称评审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人力资本仍是学术职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在逻辑,但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学缘关系越丰富的大学教师,取得学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越大;不同种类的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本科、硕士与博士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并留校任教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可能性最大,具有硕士学缘关系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可能性最小。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与加快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应用对三所高校500名教师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类型、特征及其满意度。研究发现:(1)大学教师主要围绕教 学与研究活动展开学术工作,从事这两类活动的时间占其工作时间的比例约为80%,而从事服务、行政活动的时间所占的比例不足20%。以教学 为主、以科研为主和以行政服务为主三类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9.0%、25.6%和15.4%。(2)随着大学教师资历的提高,其学术活动逐渐转向以 研究为主。(3)大学教师在学术政策和学术性决策中影响力非常有限,学术权力行使不充分。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转变大学教师的学术观,使大学教师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学术的概念及其内涵。(2)鼓励资历深的大学教师更多地从事教学活动,防止大 学教师随着资历的提高而脱离教学第一线。(3)扩大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力,更好地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在大学再学术化背景下,为实现大学学术功能、形态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要求而进行的一次关于大学学术研究功能、形态和实践范式的再分工和再调整;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内部建立起学术性与应用性两种相对分立的教育实践体系;它对地方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理念和形态的转变提出了现实要求,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坚持对大学学术研究分化现象的肯定性和批判性双重价值评价,以及坚持大学学术的根本价值和保持大学学术形态多样性的统一,应该成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两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发展与大学教师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存在必然导致其主体大学教师的分层与分类,即学术职业的分类分层。从学术职业的分层分类的视角出发,大学教师的发展具备多样性,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教师发展有其各自的特点。大学教师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学术水平——基础理论、学科理论、跨学科的知识面;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师德——学术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为更好实现大学教师发展的多样性,应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制定不同的大学教师发展制度,按照大学教师的不同层次进行多层次、多种类、灵活高效的培训形式和项目,健全大学教师的专业组织。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为准则对大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通过问卷统计学生的满意度评分,结合教师、学生和课程的背景变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特征变量对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程度的差异性,通过总体满意度与各维度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学生对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大学教师流动随着学术职业的发展而变得频繁,迁徙模式从战前的因种族、信仰、战乱等原因导致的结构性迁徙转变为教育和经济因素影响的制度性迁徙。全球化加剧了大学教师的流动,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国际化或本土化的政策来吸引或留住人才。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等使得教学和研究分离的趋势加剧,这导致教师流动性大幅增加、学术职业的主体性缺失等。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利用Delphi语言、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生成电子邮件正文,实现通知单以E-mail的形式自动寄发,从而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如何帮助和引导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心理学理论,学习是一个学生内化的过程,学生是自主学会的,而不是被动教会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以学定教,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规则意识、民主平等意识、独立自主意识、自由竞争意识、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与创新力提出了新需求,基础教育要积极应对并满足这些需求。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规则意识、民主平等意识、独立自主意识、自由竞争意识、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与创新力提出了新需求,基础教育要积极应对并满足这些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党报新闻如何做出高度:高度体现高度,广度体现高度,深度体现高度,厚度体现高度,强度体现高度,速度体现高度,角度体现高度,近度体现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大学生汉译英的能力,本文利用归化策略,从三方面探讨汉译英教学:学生的心理文化特征因素;传授中西方文化知识;利用学过的句型或短语来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增强其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能否实现如上目标,作为幼儿园内部来说,关键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否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否从关注文本转化到关注儿童。所谓关注文本,是指教师只重视参阅,选用已有的教学参考、教师用书、课程方案等资料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并按预先的计划来检查教的效果。所谓关注儿童,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时期、空间时间均能了解儿童的原有基础、兴趣爱好、特点、智慧策略等,追求科学…  相似文献   

19.
劝返作为引渡的替代性措施之一,早在2007年的胡星案中就成功使用过。劝返较引渡和引渡的其他替代性措施,确实存在一系列优势,但它的困境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前提性条件的具备何其艰难;其是否像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应认定为自首;为何杨湘洪至今未被劝返。总之,充分比较劝返的利弊之后,我们是否继续不遗余力地对劝返措施进行提倡,如果提倡的话,如何提倡,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Cellular processes that rely on knowledge of molecular behavior are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comprehend. For exampl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meiosis requires students to integrate several complex concepts related to chromosom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Us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we have unifie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ssessment data, and in-depth interviews under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explain student difficulties with concepts related to chromosomal behavior.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students typically understand basic chromosome structure but do not activate cognitive resources that would allow them to explain macromolecular phenomena (e.g., homologous pairing during meiosi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opics related to genetic information flow, we suggest that instructors use pedagogies and activities that prime students for making connections between chromosome structure and cellular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