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和英语都具有各自丰富的动物词汇和表达,(成语、习语、谚语等),但由于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和社会习俗等的不同,一方面,同一动物在两种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文化意义,另一方面,不同的动物在两种文化中表达相同的文化意义,因此形成了汉英语言中的动物文化差异。本文主要阐述了这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与动物频繁接触。因此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映动物名称的词。它们形象、生动、直观,大大地丰富了人类语言。一方面,由于英汉文化的相通性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对同一动物词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喻义;另一方面,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民族文化的个性,对同一动物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使同一动物词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有时,英汉语会用不同的动物词表示相同的意义。因此,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于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动物习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被广泛运用。由于人类文化的普遍共性,同一动物名词在不同文化中有着相似的引申义,这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也使得同一动物名词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引申义。对中外动物名词引申义的深入对比,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语言文化空间,拓展世界人民的交际领域。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习语深深地植根于自身特有的文化中,并且在展现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习语的种类繁多,其中,由于动物和人类之间联系紧密,人类的语言中存在大量与动物有关的习语。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比较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动物习语的差异,以期加深对中西方动物习语的理解,从而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震惊"现象,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动物作为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与人类亲密相处的过程中,动物的特性已经被人们逐渐感知并对其形成了一定的认识。随着历史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语言文化里不断出现许多和动物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不同的国度里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与意义。英汉民族对于动物的认知基本一致,其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国家,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文化氛围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条件各方面的差异,词汇所承载的信息和意义也就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民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或不同的语义联想。  相似文献   

6.
<正>一、动物习语与文化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其中很多习语都与动物相关,有些表达特别准确、生动、幽默,展现了西方的璀璨文明,使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负载词汇在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民族的文化对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比较,相同的动物可能承担相同或不同的文化意义,而不同的动物可能传递相似甚至相同的意义。通过学习和研究英语和汉语习语中动物形象的联想意义及习语的来源将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些习语,恰当的运用和掌  相似文献   

7.
刘白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6):102-104
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很高,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所承载的喻义也就会出现差异.本文通过对不同动物习语形象比较,阐述其在语域范畴、文化习俗、文化背景及在比喻和联想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周杏莉 《文教资料》2008,(12):63-65
习语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大量丰富多彩的习语.然而,由于英汉文化体系不同,英汉习语在意义和表现形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习语的文化层面对英汉习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的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提出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民族的语言其不同文化内涵体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受其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动物词汇被赋予了不同的语用意义,或称文化内涵。本文将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包括含有动物的词语、成语、习语等)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以体现文化内涵的对比教学对于英语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和对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交际工具,理所当然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又是语言文化的经典。习语(Idioms)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它短小精悍,是人类语言的一个伟大创造。一般英语习语包括固定的短语和表达方式外。还包括谚语、格言以及一些俚语。而在汉语中,习语又叫熟语,《辞海》1989年版介绍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他们都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中形成的。虽然人类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里,但每个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却有差异。所以在平时的翻译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习语.因此习语翻译需从跨文化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1.
由动物名词所构成的习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类习语由于国际文化交流及融合在两种语言中既表现有共性,又由于两种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因素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表达。笔者从习语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入手,并参考有关翻译理论,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以帮助我们对其正确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汉语和英语语言中动物词汇的隐喻意义是有所不同的,且人类文化与动物是紧密联系的,根据动物的习性特点和民族文化心理,同一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中出现了不同的隐喻。基于此,从源语本体有无对应隐喻及有本体的空缺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所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人类创造发明的工具之一,记录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与动物相依共存,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存在许多反映动物名称的词汇。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着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比喻,依据动物的外貌、颜色、习性、动作等,人们赋予它们特定的情感和喻义。但由于英汉民族风情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有时又为表达同一情感或喻义而采用不同的动物做喻体。中国人把虎看做是“百兽之王”,而英美人则把狮子看做是“百兽之王”。汉…  相似文献   

14.
汉英两种语言中,许多动物词汇蕴含着特定的联想意义,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是典型的文化词汇。了解这些动物文化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正确运用英汉动物习语、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文章从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入手,探讨其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意蕴和民族文化心理以及造成中西动物文化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动物习语生动形象,有较好的语言表达效果,所以动物习语的学习成了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英汉语中动物习语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如果学习者没有对之深入学习,就可能使用不恰当甚至是错误地表达。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使用频率颇高的动物习语喻体形象为例,从文化差异导致英汉民族对同一动物语词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出发,探讨文化差异在英汉动物习语比喻形象中的差异,以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动物习语。本文从三方面对英汉习语进行比较:(1)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也相同;(2)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不同;(3)比喻物体不同,比喻意义相同,进一步分析了英汉动物习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信息。搜集和研究它们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思维的手段。习语是在社会实践中提炼出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精华。英语动物习语是人们与动物长期接触以来发展出的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短语或短句,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概念整合理论由语言家福柯尼耶和特纳提出,是通过研究语言的生成过程来解释人类的思维模式。从认知的角度,借助该理论,探讨英语动物习语的认知理据和解读过程,同时运用概念整合网络探析、理解英语动物习语的相关心理机制,并将整个认知过程动态地呈现出来。由此可见,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动物习语的解读有着很强的阐释力,为研究习语的意义构建开拓了前景。  相似文献   

18.
动物是人类认知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对象.人类一直与动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动物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或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虽然不同语言表达动物的基本意义相同,但由于文化模型的影响,对同一认知对象(动物)所凸显的性质在不同层面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将讨论汉语动物词和英语动物词在两种语言中附加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动物习语。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这类动物习语有其显著特征。英汉动物习语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比较:(1)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也相同;(2)比喻物体相同,而比喻意义不同:(3)比喻物体不同,而比喻意义相同。习语承载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信息。收集和研究它们将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它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正是历史的进步,才使得对等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内涵。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常发生语义重叠现象,即词汇对应关系。但是,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而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完全相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意义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