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内容与方式,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样态,以及这个民族的社会变迁适应性和文明创新的力量性。从过度社会化问题入手,通过重视和优化社会化的教化方向和方法及其与人的现代化问题分析,有助于探讨关于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现代教育运行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过程中,人是社会的主体,文化转型的过程也是作为主体的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从文化与人的主体性、文化转型期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以及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的构建等方面分析了文化转型期中人的主体性的现状、所受的影响以及构建情况。对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人的主体性得以优化建构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社会化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人的现代化是人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人的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引入人的社会化概念,对自身的学科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目的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的社会化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人的现代化是人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人的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引入人的社会化概念,对自身的学科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目的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现代化并非等同于现代人的某些品质和特征。从历史上,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自觉发展过程,即自觉地超越自在自发和异化受动的文化模式,向着自由自觉的方向发展;从内容上,人的自觉发展,集中表现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环境的统一。要实现人的现代化,既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之提供前提和基础,更需要社会的自觉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从人的发展视角来审视文化转型的问题,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深层动因是人的需要;中国文化转型的核心理念是人的观念的转变;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旨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军  朱明江 《考试周刊》2010,(43):137-138
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文化大环境息息相通,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高校体育文化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促进着学生的社会化。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并提出了高校体育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策略,旨在确保大学生社会化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人的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人对现实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适应过程。这个过程从人一出生就开始,直至作为自然人生命结束而终止。人的个体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人的必然要求,而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需要社会化了的个体去推动。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由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和社会对每一个人施以全面发展教育,以不断加快社会化进程和提高社会化层次的过程。而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就文化的广义而言,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文化化的过程。生活世界本身是历史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又是人的社会化得以发生、发展和延续的基地和场所。从文化视角来看,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文化生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类历史也是一部文化的生成史。  相似文献   

10.
袁静  江奔 《考试周刊》2011,(21):131-132
社会化是指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当一个人的社会经验、品格等方面能被其他人所接受,并认为与之交往是有意义的时候,这个人才能被其他人所接纳,并与之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体育以它特有的方式对人的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培养了人的竞争意识,拓展了人的思维理念,培养了人的主体精神、团结意识及爱国热情。本文应用社会学主要理论分析体育中有关人的社会化问题,通过文献资料和观察分析体育的不同价值功用在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不同价值,使我们加深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体育价值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让更多的人体验体育,享受健康的生活,并为体育如何促使人的社会化问题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文化观看,文化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社会实践包括物质文化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等。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物质文化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是保证“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想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立足于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方面给我们观察与分析文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对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文化建设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素质自身来看,人的素质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性,是对人的本质的体现与反映;从素质的关系中来看,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内在本身的力量;从素质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的素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人的素质大体包括生理、心理、科学知识、劳动技能、智力、政治法律、思想文化、道德和个性等九个方面的素质内容。从哲学的视域对人的素质问题进行探讨,有其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人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人的心理和性格。宗教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作为一种社会事实,在其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人们建立了相应的人际关系,并在同一宗教信仰中,逐步确立相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遵守相同的宗教禁忌。以此作为基础,一方面,确立了个体作为某一个宗教群体成员的身份资格;另一方面,对个人而言,逐渐强化了所归属集体的群体意识,最终实现了个体向社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则形成牵引拉动效能、素质教育环境下,现代学校教育兼有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并对人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渐趋重视,受教育者价值主体性充分张扬,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体的自主发展和独特创新,突显校园德育工作思维创新的迫切性,以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树立主体性德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泛化”过程,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主客体性质的相适应使其构成现实的肯定方式的规定性突显。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指向,这种“泛化”趋向不能简单地界定为“美”的蕴涵。  相似文献   

16.
自《伤逝》问世以来对其悲剧根源及主题的认识众说纷纭。结合文本从人性论的角度可以看出;在这桩看似平等自由的爱情面纱下面,隐藏的依然是强势的男权话语,对子君的死,涓生应负直接的和主要的责任.是他的男权意识直接把子君逼上了无路可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寻找人的确定性本质一直是哲学努力的方向.马克思明确指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但人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只提供了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探寻人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论.人的本质只能是"获得的”,必须从"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人的本质不能"直观”,只能通过反思的形式去把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一直以来都关注人的解放,而且关于人的问题的宝贵思想和论述很多。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就是其关注的一个重点,马克思的主体范畴包含了主题论、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全面意义。结合马克思主体思想对人的基本属性的阐述,可以归纳出人的主体性发挥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紧密相连的,相辅相成的。只有每一个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人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公正是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其更深层的蕴涵乃是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只有在合乎人性的社会关系中,人才能作为真正的人存在,人才能获得稳定的提升和发展.作为社会关系发展状态的社会公正、作为个体完满德性的个人公正以及人们出于自愿在公正的社会联合中自由地发展并实现自身的价值,都表明了在本质的意义上公正本身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