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价值目标,因为它体现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理念。然而,这一理想的价值目标的真正实现,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任重道远,就我国而言,这一道路更是漫长。近年我国出现的“重点学校办分校”现象,是教育非均衡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在这里论及的“重点学校办分校”是指公立名校或者通常所谓的公立重点中小  相似文献   

2.
吴颍惠 《云南教育》2014,(19):39-39
新学期伊始,人们发现“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名义,40所京城名校分别在各个区县开办分校。新开张的“名校分校”包括清华附中丰台分校、北京四中房山分校、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北京翠微小学北校区等。看到家门口原来的普通学校骤然间升级为名校分校,对家长、学生和社区而言,自然是一件大喜事,暂时满足了社区居民“上名校”的愿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解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难”的问题。但是,像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一时的热闹过后则是漫长的学校质量提升与文化“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3.
物力惟艰.奋斗以成。对于身处“穷国办大教育”这一整体境况之中的中国学校教育来说,欲使学校发展为名校,无疑需要一代人以至几代人的努力方能达成。然而,成为名校也并不意味着探索的脚步可以因此而停顿。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名校如何继往开来,不断赋教育品质以时代性,在持续发展中凸显生命张力,是名校始终面临着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名校试行“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这一举措的动机是好的,即想让更多人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究竟能否实现却很难说,这要取决于一些条件,如名校与其他分校之间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5.
名校试行“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这一举措的动机是好的,即想让更多人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究竟能否实现却很难说,这要取决于一些条件,如名校与其他分校之间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6.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是在北京市名校办分校工程中诞生的一所学校,2005年6月正式揭牌。近两年来,学校发展态势良好,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许多家长千方百计送子女到学校就读。是什么原因使这所新建校这样迅速地发展起来?我们的回答是,一靠名校办分校的政策资源,二靠名校办分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上海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认定,并形成多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本文选择其中的7种模式——即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名优师资流动、新优质学校推荐项目、委托管理、名校办分校、大学办附属学校,作为蓝本,着重分析政府、学校、社会在这7种模式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具体职责,以此透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估计,广州市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的民校近50所,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国其他城市也出现“名校办民校”风潮。一、“名校办民校”的利弊得失“名校办民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教育界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人们褒贬不一,是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名校分校新教师的工作压力的特殊性,以及学校类别、工作压力与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3名来自不同类别学校入职5年及以下的新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名校分校新教师在职业发展和社会问题上的压力水平较高,显著高于重点学校的新教师;不同学校类型的新教师在情绪状态、成就感及抑郁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名校分校新教师呈现出更好的职业与心理状态;学校类型与压力水平对抑郁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高压力及中度压力组中,重点学校的新教师抑郁水平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名校分校与普通校,在低压力组中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人才教育》2019,(3):98-98
北京市八一学校保定分校成立于2016年,是由保定市政府、北京名校、社会力量三方合作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现代化标志性学校。该校的成立,在河北省开创了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先河,成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学校秉承"继往开来,开拓无前"的校训,坚持"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弘扬"思想领先、艰苦奋斗、高度负责、严格要求"的精神,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标志性学校、引领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品质公民。  相似文献   

11.
名校办分校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采取了紧密型集团化模式和松散型集团化模式,其中紧密型集团化模式又分为同区名校-分校模式、跨区名校-分校模式,松散型集团化模式属于同校名异法人的办学模式.名校办分校政策执行中存在名校办分校质量难保障、集团化管理难起效、多元利益主体诉求难满足、教育资源难配置、名校品牌易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城市出生率逐年下降,学校生源减少,办学效益减少,促使教育部门合并学校、实施布局调整。但是伴随着教育布局调整,城市中小学名校的过度扩展,引起了城市学校发展的不平衡。现就这一城市教育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谈以下观点,具体如下:一、关于名校品牌延伸、实行分校办学模式的问题在城市教育布局调整中,教育部门为了消除城市薄弱学校,放大名牌中小学学校的资源,以名校扩展来改造这些薄弱学校。一些名校作为办学母体,兼并薄弱学校为分校,并组建以名校为龙头、拥有若干分校的教育集团。在管理上,总校向分校推行其…  相似文献   

13.
这一期,本刊集中反映了北京市大兴区通过做好"名校办分校"这篇大文章,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和做法。相信您读后会得到一些启发。除了"名校办分校"外,各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一定范围内的支教、轮岗,两所或多所学校间的拉手、捆绑、共建、联合等。这些创造  相似文献   

14.
一所学校的品位体现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及“举科学发展大旗,走内涵发展道路,携全体师生之力,创一流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和“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育人理念。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中学分校在构建特色品位校园方面投入很大精力,  相似文献   

15.
时下名校办分校成风,不少学校纷纷改名“教育集团”(下一步也许会自称“教育托拉斯”),据说其发展的理论依据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我至今仍不理解:这“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才能“扩大”?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2008,(1):F0002-F0002
为了促进宣武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宣武区政府批准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成立前门分校,为了发挥名校名师的品牌效应和优秀班主任的辐射、引领作用,2007新学年开始,甄珍老师在学校的支持下来到前门分校支教。  相似文献   

17.
名校办分校是促进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模式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转移或向区域薄弱学校扩散。调查发现,名校办分校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但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合作受制于管理体制、交流缺乏制度性保障等问题。为此,亟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制定支撑性政策,促进名校、分校共赢互利的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外     
全国有一些这样的“分校”:办学资金来自当地的公办名校。教师编制、工资都挂在公办校之内。学校校舍、场地等甚至就在公办学校内。招生借助公办学校的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这些全无一点“民间”因子的“分校”.却全部按照民办校的高标准收费.少则上千。多则几万。这样的分校将义务教育变成高收费教育。使“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收费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杭州教育局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教育办学模式的大改革。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的集团化。充分利用名校效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旧校”、“名校+弱校”等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发展模式的本意是将“名校”这块“蛋糕”做大,起到“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以期达成“依托名校发展优质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是南京历史上“老八所”名校之一。建校80多年来,学校矢志不渝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展,努力为儿童的生命成长奠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落实特殊教育主体责任,以贯彻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抓手,抓住南京市开展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契机,系统谋划、科学推进,举全校之力,努力构建多维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在推动新时代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扛起名校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