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光 《档案管理》2021,(4):112-114
本文借助"E考据"的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古今文献,选择以"敕书"名室者为典型例案,按照敕体文书源流演变的线索,考证了敕书之室地点位置和形制结构的演变.唐代的敕书库和敕书楼散见于内地县治和边疆寺宇.北宋的敕书楼基本位于县治之内,地点位置应该沿革自唐代鼓角楼旧址,为复宇重楼结构,一般位于办公厅事之前,公宇大门之上.至南宋时,敕书楼逐渐被架阁库取代,仅部分县级官府保留,地点位置和形制结构应与北宋时相近.至明代时,敕书楼原址又改建为谯楼.由于官府内部机构改革和敕体地位的下降,明清敕书之室的建筑主体由北宋单一的地方政府演化为官方和民间并存,并逐渐以民间为主的结构.民间私修的敕书之室多置于富民和臣属私第、儒学、书院、庙宇祠堂等具有精神教化作用的私人建筑内部,规格呈现多样化,土木工程总体都比官修的敕书楼隆重.  相似文献   

2.
杨光 《中国档案》2023,(8):65-67
<正>现有中国档案事业史是一种“官史”结构,聚焦于官方档案库,疏于对民间档案场所的挖掘梳理。“敕书之室”历经了一个由“官”至“民”的鲜明转向,在我国古代档案史庞杂繁复的脉络体系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古代官方档案机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民间档案保管场所的典型案例。“敕”为皇帝专用,以“敕”名即尊君;以“敕书”名室,则喻其专藏性质。其建筑形制有敕书楼、库、阁、堂等。  相似文献   

3.
姜家松  钟文荣 《兰台世界》2017,(13):110-112
宋太祖时期,州县广泛建立敕书楼(库),用以保管朝廷所下发的制敕文书;宋太宗时期,敕书楼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北宋末年,敕书楼保管的制敕文书开始转为地方架阁库保存;南宋时期,敕书楼保存制敕文书的功能弱化,制敕文书统一由地方架阁库进行保管。  相似文献   

4.
《周礼》是先秦史和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作为描述国家行政体制类著作,它涉及大量档案方面的内容,对档案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档案界在运用《周礼》档案史料方面,既卓有成效,也存在着一些误读和误用问题。笔者从档案史料学角度,借助语言文字演变规律、二重证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周礼》的成书时间、内容、天府、龟室等史料误读问题做出了较全面的梳理。指出《周礼》约成书于战国或秦初;区分了《周礼》内容中先秦制度的实录与作者主观设计两部分不同性质的内容;指出“天府”兼有职官和机构名称两重属性,以及“龟室”为保管待卜用龟之处所,而非存放甲骨档案的库房。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档案”应是当前档案服务发展的目标。应在了解档案部门实际状况与档案用户痛点问题的基础上,以“四重境界”精益迭代模式推进“互联网+档案”建设,并应用霍尔三维模型生成“互联网+档案”建设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6.
数据时代到来后,“档案数据”一词的使用频率逐年攀升,但因内涵不明,存在误用和乱用现象。通过对国内外“档案数据”一词使用语境与学科内涵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该词,首先,应准确把握“档案数据”的术语结构以及“档案”一词的限定意涵;其次,应明确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使用“档案数据”的语境区别与内涵差异;此外,要清晰界定档案学科内“档案数据”的内涵并规范对其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琦 《档案学研究》2019,33(3):113-117
档案术语体系是反映档案理论的概念系统。连续体模型既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可靠的记录保存体系,也创建了一个连续的、体系的、多元的档案术语体系。“records”是该档案术语体系的元概念,是由“document”“record”“archive”“archives”组成的有机组合,能够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联系起来,为各种社会行为提供“证据体系”支持。从逻辑和价值角度分析,连续体模型中“records”翻译为“记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8.
地方档案立法是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地方档案治理法治化和规范化的法律支撑。以现行31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为分析样本,地方档案立法呈现如下特征:法规名称形式多样,以“条例”居多;法规修改方式不一,以“修正”为主;法规体例结构多元,以“大而全”为准。上述立法尽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档案治理的有序推进,但也存在立法文本之间简单重复、立法语言和句式表达失范、立法目的未体现档案治理信息化、立法内容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未来地方档案立法的完善,应当强化立法前审查和立法后质效评估以提升档案立法质量,加强《立法技术规范》学习以规范立法语言和句式表达,重塑立法目的条款以昭彰档案治理信息化目标,同时立足地方档案治理需要增设特色和创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advocacy的词源释义,参考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领域的概念界定,评析档案学界已有概念界定的优缺点,提出将advocacy引入国内档案界时,应将其译为“档案倡导”,并科学界定“档案倡导”的内涵,说明其成为前沿概念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唐启 《档案学研究》2021,35(1):12-17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布局,揭示了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并将档案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揭示。从自在与自为的视角,对当前档案学术研究中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下‘中国’话语的逆差”“‘信息技术革命’下‘档案’定位的迷失”及“‘三大支柱理论’下‘学术’厚度的不足”三大矛盾进行了总结及分析,阐释了中国档案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最后,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三个角度提出档案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及习近平新思想的指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中国档案实践的统一及吸收外来话语及回归汉语表达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档案作为记录社会活动的原始性凭证,蕴含族群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集体记忆和身份信息,是族群认同的关键性材料,彰显记忆价值、认受价值和文化主体价值。本文基于档案在族群认同中功能展开的观察元框架,通过明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认同传递机制,解析个体通过“刻写实践—共谋筛选—档案保管”向族群传递认同的交互行为,以及族群经由“仪式展演—情感交互—情景识记”联结个体认同情感的过程,进而分析档案层垒与族群认同的记忆空间,同时引入时间轴概念,完整揭示族群认同的历时性传递与档案价值之间的同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把中国档案精品通过海外展览的方式推向全世界,是新时代国家档案事业服务于“文化自信”建设的应有命题。档案展览的海外推广,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技术上的逐渐成熟,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从原始记录中提炼档案故事与在展览交流中激发文化认同。“形式上尽可能丰富”与“内容上尽可能活态”是新时代“档案展览的海外推广”可予以重点研究的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3.
“案牍”是由“案”和“牍”两个单音词素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该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原始含义包括泛指的官府文书、特指的司法刑狱专门档案以及用来指代公务活动。此后,逐步延伸出名册、官名等含义。使用次数在宋代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之后小幅回落,到了清朝出现了最高峰。民国以后,随着“档案”与“文件”二词的产生与发展,“案牍”一词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4.
闫静 《档案学研究》2021,35(2):136-143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伴随着对苏联经验的引进、对初创时期的规划设想而逐步发展。随后的十余年,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档案高等教育先驱们固有的革命传统以及档案学自身的性质与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应变,在秉承档案学实践性的同时,强化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理性,促进了学科自觉的发生,完成了从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转变,并逐渐从“苏联蓝本”中过渡到“本土化”的教学体系。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肇始与应变所体现出的档案学科的“独立性”“专业性”与“本土化”定位,依然深刻影响着当代档案高等教育及档案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由“信息管理范式”向“知识管理范式”迁移的挑战,为档案数据化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逻辑支持是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的迫切任务。本文在梳理档案数据化工程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基因系统”的概念,从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四个方面解析了其原理并对实践应用提出若干建议。“档案数据基因系统”是致力于实现大规模多源异构档案数据跨系统融合共享的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的总称,对于提升档案数据化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建设可信社会记忆基础设施,提供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融合参与式和新媒体交互服务理念,从参与主体、参与资源、参与平台、参与保障四个维度对疫情档案信息服务的需求特征进行梳理,构建“资源联合开发”“公私联动服务”“信息链接推送”三种模式,并以疫情电子纪念馆、抗疫纪录片、疫情相关推文为典型案例进行实例分析。所构建的参与式疫情档案信息服务模式能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持续隔离影响下有效地提供“云服务”,为档案部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危机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任职能力是判定一个人是否适合某职业或工作岗位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回顾了我国自商朝以来对档案专业人员任职能力的不同要求,在调查研究国际国内现有档案任职能力体系的基础上,从“职能活动”“任职能力”和“程度”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以综合档案馆为适用范围的档案专业人员任职能力体系,并提出了任职能力获得与提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藏书楼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有些神秘色彩的地方.实际上,它是泛指我国古代官方机构、民间团体和私人收藏图书文献的建筑物,同时也是书的主人和学者、读书人研读、考订、校雠图书的场所.有些藏书楼主人还根据自己的收藏,从中遴选、整理并刊行了大量书籍.但典藏保管图书文献,确实是它的主要基本功能,所以称之为"藏"书楼.  相似文献   

19.
赵跃  乔健 《档案学研究》2019,33(3):44-54
本文基于研究主题的挖掘与演化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题结构、演化规律、热点变迁与研究前沿进行了透视。发现:①“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领域形成的规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主题社区;②“档案资源&档案信息资源”主题形成前后,我国档案学领域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明显的主题分化与融合现象;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有很明显的“世纪分割”现象,“互联网+”“大数据”等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同时指出,档案学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思维保守以致超前研究较匮乏;②盲目追求热度而研究深度不足;③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间的冲突。面对问题,档案界应:①做好规划,树立自信;②稳中求进,逆向思维;③正视差别,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20.
陈钰 《档案学研究》2020,34(3):112-114
本文围绕年鉴数字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当前年鉴遇到的现实问题切入,为改善传统纸质年鉴编用脱节、互动性不强、社会服务较弱等问题,研究探索阅读延伸模式、书影融合模式、增值服务模式等纸屏互动新模式,让年鉴“活”起来,为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及“中国之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